新利平台 > 生態

持續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發布時間:2023-02-21 15:51:00來源: 青海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新時代十年,我們(men) 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良好的生態產(chan) 品已經成為(wei) 推動發展的最強優(you) 勢。可以說,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ju) 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guan) 鍵路徑,對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yi)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先後出台了一係列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性意見,不斷探索建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特別是2015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並對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生態補償(chang) 等作出部署。2016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明確把建立健全體(ti) 現生態環境價(jia) 值、讓保護者受益的資源有償(chang) 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作為(wei) 試驗重點任務。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的意見》標誌著建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從(cong) 立柱架梁的“大寫(xie) 意”階段逐步到了添磚加瓦的“工筆畫”階段。邁上新征程,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黨(dang) 中央重大要求和省情實際,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大力發展生態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以打通“兩(liang) 山”轉化通道為(wei) 關(guan) 鍵,以生態文明製度創新和長效機製建設為(wei) 突破口,係統謀劃、重點突破、精準發力,努力走出具有綠色特質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注重完善鏈條,明晰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含量。充分挖掘生態價(jia) 值向人文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生活價(jia) 值轉化的路徑,把綠水青山作為(wei) “第四產(chan) 業(ye) ”來經營,推動美好生態成為(wei) “經濟要素”。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評價(jia) 、核算體(ti) 係。建立以行政區為(wei) 單元的生態產(chan) 品總值(GEP)統計製度,逐步將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基礎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ti) 係,形成“評估—定價(jia) —交易”價(jia) 值動態評估和價(jia) 格形成機製。采取市場交易、經濟補償(chang) 等手段,明確指標體(ti) 係、具體(ti) 算法等,完善生態產(chan) 品經濟價(jia) 值核算辦法。推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結果應用。推進將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結果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評價(jia) 體(ti) 係,加強在政府決(jue) 策和績效考核評價(jia) 中的應用,推動規劃編製和工程項目實施時要結合生態產(chan) 品實物量和價(jia) 值核算結果。搭建城市生態價(jia) 值實現平台。以城市綠道、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生態工程為(wei) 載體(ti) ,構建共享停車、位置信息等多元複合的新經濟運用場景,引入多元化消費形態,調動全社會(hui) 參與(yu) 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注重綠色轉型,構建現代化生態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目標,促進生產(chan) 方式綠色化轉型,培育壯大生態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斷提升生態經濟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貢獻率。構建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積極發展光伏光熱等清潔能源,貫通新能源裝備製造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實施多能互補一體(ti) 化項目,推進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示範,提升清潔生產(chan) 和消費占比。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積極發展餐廚垃圾處理等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鏈,積極開發“城市礦產(chan) ”,建設再生資源利用基地。加快發展綠色有機農(nong) 牧業(ye) 。大力發展高品質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持續開展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行動,整體(ti) 打造綠色有機區域品牌,構建現代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和經營體(ti) 係。積極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優(you) 化生態旅遊布局,創建國家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積極開發生態觀光等旅遊新產(chan) 品,延展精品旅遊線路,努力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培育生態產(chan) 品市場經營開發主體(ti) 。鼓勵盤活廢棄礦山等資源,推進資源權益集中流轉經營,統籌實施生態環境係統整治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生態產(chan) 品開發價(jia) 值。

  注重權責對等,構建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按照誰受益、誰補償(chang) 的原則,完善配套政策,實現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讓生態保護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不斷擴大生態補償(chang) 範圍。健全草原、森林生態係統保護補償(chang) 機製,落實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探索以政府購買(mai) 服務為(wei) 主的公益林管護機製。完善水生態係統保護補償(chang) 機製,逐步將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納入補償(chang) 範圍。推動建立流域上下遊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以國家推動建立長江、黃河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為(wei) 契機,通過資金補償(chang) 、對口協作等市場化多元化補償(chang) 方式,推動生態保護地區和生態受益地區互利共贏。健全生態損害賠償(chang) 製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內(nei) 部化,加強生態環境修複與(yu) 損害賠償(chang) 的執行和監督,完善生態環境領域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與(yu)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相銜接機製,提高破壞生態環境違法成本。

  注重政策供給,增強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保障支撐。加快區域要素市場建設,強化財稅、金融、土地、人才等製度保障,建立健全符合實際、務實管用的政策支持體(ti) 係。加大財稅扶持力度。通過設立專(zhuan) 項資金、直接股權等投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hui) 資金和金融資本進入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對認定的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chan) 品給予獎勵補助。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生態產(chan) 業(ye) 的傾(qing) 斜支持,引導鼓勵發展綠色債(zhai) 券,擴大綠色保險覆蓋麵,支持綠色企業(ye) 上市掛牌。鼓勵企業(ye) 和個(ge) 人依法依規開展林權等綠色信貸業(ye) 務,探索“生態資產(chan) 權益抵押+項目貸”模式。加強要素高效配置。全力保障生態產(chan) 品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開辟生態產(chan) 業(ye) 重大項目用地報批綠色通道,實行將存量土地用於(yu) 生態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拓展“候鳥型”人才引進和使用方式,支持高校設立生態技術人才培養(yang) 基地。開展生態信用體(ti) 係建設試點,製定環境信用評價(jia) 管理辦法。

  (作者為(wei) 西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