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羽天堂”納帕海:人、鳥與濕地的變遷
驚蟄,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仍透露一絲(si) 寒意,黑頸鶴、斑頭雁、黑鸛等眾(zhong) 多候鳥棲居於(yu) 此。遠山、近水、靈動的鳥兒(er) 、勞作的村民……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畫卷徐徐鋪開。
濕地被稱為(wei) “地球之腎”,在保持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有重要作用。納帕海是中國低緯度高海拔最具代表性的季節性湖沼濕地之一,位於(yu) 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市建塘鎮,地處橫斷山核心地帶,是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
“來時不過九月九,去時不過三月三。”這句流傳(chuan) 於(yu) 香格裏拉民間的俗語,是黑頸鶴對納帕海不變的承諾。“過去十多年,居住在納帕海周邊的各族民眾(zhong) ,讓這一承諾更好地延續下來。”48歲的建塘鎮尼史村村民姚永慶說。
1984年,納帕海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美麗(li) 的納帕海名氣漸顯,吸引八方遊客紛至遝來。但遊客劇增、城市快速發展、當地民眾(zhong) 半農(nong) 半牧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等因素疊加,2010年前後,納帕海濕地開始退化,濕地生態功能下降,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也並不多。
所幸這些問題及時引起重視,當地政府通過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項目爭(zheng) 取民眾(zhong) 支持,開展廢舊圍欄拆除、生態馬道建設、核心區內(nei) 牽馬設施搬遷等濕地保護恢複項目。還在周邊村落開展科普宣教,將濕地保護相關(guan) 內(nei) 容納入村規民約,讓村民真正參與(yu) 到納帕海的保護中。
“當時,一些村民仍保留著在濕地放牧和挖‘海肥’的習(xi) 慣,他們(men) 不理解為(wei) 何要改變傳(chuan) 統來保護濕地。”為(wei) 此,姚永慶積極參與(yu) 宣傳(chuan) ,他告訴村民們(men) ,“納帕海好了,鳥兒(er) 才會(hui) 來,生態好了,大家的生活才會(hui) 更好”。
姚永慶的話逐漸變為(wei) 現實。目前,納帕海已恢複退化濕地麵積10000畝(mu) 。近年來,納帕海越冬候鳥種群及數量逐年增多,2019年首次出現數量眾(zhong) 多的度夏鳥類。截至2022年8月,納帕海共記錄到鳥類196種。2023年1月,納帕海越冬黑頸鶴達510隻,比2004年增長75.9%。
如今,納帕海成為(wei) 真正的“飛羽天堂”,吸引大量觀鳥愛好者,拉動當地旅遊市場發展,周邊村落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越發完善,硬化路直通每家每戶,村民通過提供餐飲、騎馬等服務發展生態旅遊,收入不斷提高。
“村民們(men) 開始主動嗬護綠水青山,與(yu) 納帕海和諧發展、共同成長。”姚永慶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濕地保護中,2021年他正式受聘為(wei) 納帕海保護區護林員,忙著日常巡護、科普宣傳(chuan) 、保護候鳥、引導遊客……
納帕海僅(jin) 是中國眾(zhong) 多濕地保護成功案例之一。據統計,中國已完成4100餘(yu) 個(ge) 濕地保護修複工程項目,現有濕地麵積達5635萬(wan) 公頃,位居亞(ya) 洲第一、世界第四,出台濕地保護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濕地保護經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總書記為我們算出了生態賬”
列車駛入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境內,一路向北穿行在大興安嶺林區的莽莽雪原之中。車窗外,山巒逶迤、林海連綿,漫山遍野的樺樹、鬆樹筆直挺拔。 [詳細] -
西藏森林消防總隊拉薩大隊為拉魯濕地管理局全體幹部職工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近日,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西藏森林消防總隊拉薩大隊為拉魯濕地管理局全體幹部職工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及應急演練活動。[詳細] -
護好城市之“肺” 共享生態成果
這裏是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研究表明,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斑頭雁、赤麻鴨、黑頸鶴、藏馬雞等鳥類動物會在不同的季節回到這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