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全國院士專家聚首成都 共謀四川龍門山天然氣勘探開發

發布時間:2023-03-10 11: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全國院士專(zhuan) 家聚首成都共謀四川龍門山天然氣勘探開發
第六屆成都天然氣論壇在蓉舉(ju) 辦。 龐帥 攝

  9日在蓉舉(ju) 行的第六屆成都天然氣論壇透露,2022年中國天然氣工業(ye) 取得跨越式發展,其中四川盆地紅星1井克服多個(ge) 地質、工程難題考驗,首次鑽穿龍門山複雜推覆構造帶並獲工業(ye) 氣流,四川盆地又一個(ge) 萬(wan) 億(yi) 級大氣田有望揭開神秘麵紗。

  據了解,龍門山前帶天然氣資源潛力大,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領域。自中壩氣田發現以來,龍門山前帶相繼發現了一批中淺層氣藏,中深層海相碳酸鹽岩也取得重要進展,雙魚石、平落壩等區塊獲高產(chan) 工業(ye) 氣流取得重大突破,展現出推覆構造帶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

  在當天的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高德利、陳曉非,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ya) 、孫龍德,中國石油學會(hui) 理事長、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焦方正,世界石油大會(hui) 副理事長、中國石油學會(hui) 副理事長李鷺光,中國石油學會(hui) 天然氣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馬新華,西南石油大學校長張烈輝等院士專(zhuan) 家齊聚一堂,聚焦四川龍門山複雜推覆構造帶勘探開發,匯聚專(zhuan) 家智慧形成共識,為(wei) 四川盆地新一輪天然氣戰略發現注入新動能。

  “四川盆地複雜推覆構造帶具有巨大的勘探開發潛力,隻要堅定信心,以後一定還會(hui) 有大突破!”賈承造院士認為(wei)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疊合盆地,其疊合結構決(jue) 定了多套油氣係統有效發育,其中川西深層海相烴源岩普遍高、過成熟及中生界烴源岩的特殊特征,決(jue) 定了川西地區具有巨大的天然氣勘探潛力。

  羅平亞(ya) 院士說,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川慶鑽井等組成產(chan) 、學、研、用聯合攻關(guan) 團隊,對龍門山構造各區塊進行係統研究,加強地質工程一體(ti) 化研究,探討鑽井完井中各種問題的作用機理,找出它們(men) 的內(nei) 在規律,創新建立適合於(yu) 龍門山地區不同區塊的優(you) 快鑽井係列技術,有效解決(jue) 了這些技術難題。

  焦方正透露,過去的2022年,國際形勢深刻變化,我國的能源安全麵臨(lin) 重大的不確定性,我國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全國油氣勘探開發取得一係列重大成果,全國石油產(chan) 量達2億(yi) 噸,天然氣產(chan) 量超2170億(yi) 立方米,油氣產(chan) 量再創曆史新高。

  馬新華表示,當前我國天然氣行業(ye) 工作者肩負著推動能源轉型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曆史使命。21世紀以來,中國石油在複雜推覆構造帶勘探不斷取得重要突破,推動相關(guan) 勘探理論和技術進步。2022年中國天然氣工業(ye) 形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但還麵臨(lin) 地質認識、地球物理、工程技術等方麵的諸多挑戰。

  四川省石油學會(hui) 理事長,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執行董事、黨(dang) 委書(shu) 記薑鵬飛表示,四川盆地物華天寶、磅礴大氣,天然氣總資源量40萬(wan) 億(yi) 立方米,探明率僅(jin) 19%,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去年盆地天然氣產(chan) 量占全國總產(chan) 量近三分之一,當好了能源保供的“頂梁柱”,但四川盆地構造複雜、亟待破解,曆經多期構造運動,氣藏類型複雜多樣,儲(chu) 層非均質性強,增加了油氣勘探開發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當前,我們(men) 在龍門山複雜推覆構造帶紅星1井的勘探上取得重要突破,雙魚石開發也取得良好效果,增強了向龍門山推覆下盤進軍(jun) 的信心,但仍麵臨(lin) 地質構造複雜、斷層發育、儲(chu) 層展布不清等地質問題,工程技術上也麵臨(lin) 重大挑戰。”薑鵬飛說,在建設國家千億(yi) 方天然氣(頁岩氣)產(chan) 能基地、打造中國“氣大慶”的新征程上,期望龍門山推覆帶勘探開發獲得新突破,共同推動中國超深層天然氣勘探開發取得新進展。

  據悉,第六屆成都天然氣論壇由中國石油學會(hui) 天然氣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四川省石油學會(hui)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聯合主辦。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