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為生態保護立法 護高原萬物生靈

發布時間:2023-05-17 16:46:00來源: 最高人民法院

  【法眼觀】

  夏初,雪域高原上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或綠如翡翠,或藍如寶石。澄靜湖水倒映皚皚雪山,潺潺雪山融水匯入湖泊,自然之美讓人歎為(wei) 觀止。

  巍巍青藏高原,被譽為(wei) “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和“亞(ya) 洲水塔”,是我國乃至整個(ge) 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4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自此有了更為(wei) 有力的法治保護。

  1、立法,為(wei) 了更好鞏固生態治理成果

  萬(wan) 鳥翔集!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亂(luan) 海子濕地迎來大批遷徙鳥類。鳥兒(er) 們(men) 或結群飛舞,或在淺灘往來覓食,一時間,原本靜謐的濕地熱鬧非凡。鳥兒(er) 們(men) “用腳投票”,驗證了近年來祁連山生態環境的治理成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取得了很大進展,生態修複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持續改善、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已具雛形……與(yu) 此同時,青藏高原生態脆弱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草地退化、冰川融化、水土流失等威脅依舊不減……如何以法治方式進一步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鞏固治理成果和保護成效,成為(wei) 人們(men) 普遍關(guan) 心的問題。

  立法!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此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工作加快推進。

  2022年1月,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工作專(zhuan) 班第一次會(hui) 議召開;4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召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座談會(hui) ,後經深入調研、數易其稿,形成了法律草案文本。

  “我們(men) 結合具體(ti) 實際工作,提出對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等加大保護力度的意見建議,也得到了采納與(yu) 回應。”西藏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副局長宗嘎介紹。

  2022年8月30日,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案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經過三次審議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於(yu) 今年4月26日正式通過。

  “青藏高原保護法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以法治方式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自此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治理有了專(zhuan) 門的法律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傑表示。

  2、每一項條款都是一劑治屙良藥

  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關(guan) 鍵區、敏感區,其生態環境仍然麵臨(lin) 諸多問題和挑戰。在北京林業(ye) 大學副教授楊帆看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每一項條款都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是一劑劑治屙良藥”。

  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主要矛盾、特殊問題、突出特點,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都規定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守護青藏高原的生靈萬(wan) 物。

  5月,三江源國家公園,大雪紛飛。“我們(men) 到位於(yu) 可可西裏腹地的卓乃湖和太陽湖調研,這裏是藏羚羊每年集中產(chan) 仔的地方。”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jun) 介紹,為(wei) 守護好藏羚羊的遷徙產(chan) 仔,管理局專(zhuan) 門設立了季節性保護站,加強周邊區域巡護。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十分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於(yu) 生態保護大局之中,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體(ti) 表現於(yu) 目標、原則、功能、範圍、措施等多個(ge) 方麵,其中明確規定國家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天寶表示。

  且看今日三江源,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顯著改善,藏羚羊從(cong) 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7萬(wan) 隻以上,雪豹、野犛牛、黑頸鶴等種群也快速恢複。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突出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凍土保護製度。

  西藏那曲市雙湖縣,是全國海拔最高縣,位於(yu)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為(wei) 讓牧民過上更美好生活,也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雙湖縣於(yu) 2022年8月完成了整縣搬遷。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強調了對冰川凍土的監測預警和係統保護,劃定保護範圍和生態保護紅線,嚴(yan) 格審批對冰川凍土有影響的重大工程,還開展冰川凍土生態影響風險評估,加強對雪崩、冰崩、冰湖潰決(jue) 、凍土消融等自然災害的調查評價(jia) 和監測預警。”楊帆介紹。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上中低緯度麵積最大的冰川、地球上兩(liang) 極地區以外最大的冰原,是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多年凍土發育最好的地區。”宗嘎說,“我們(men) 將冰川凍土主要分布區域和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地納入核心區,禁止人為(wei) 活動,一般控製區可進行正常生產(chan) 生活、生態旅遊等。”

  ——立法規製生態旅遊,在“詩和遠方”中共同守護好雪域高原。

  帶領遊客欣賞高原壯美風光、拍攝獨有的野生動物……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的牧民變身成為(wei) 導遊,接待著來自海內(nei) 外的生態體(ti) 驗愛好者。

  昂賽鄉(xiang) ,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批授權啟動的自然體(ti) 驗特許經營試點之一,開發了雪豹觀測、瀾滄江漂流等生態體(ti) 驗項目。孫立軍(jun) 說,三江源國家公園按照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要求,總結特許經營試點,拓展生態體(ti) 驗成果,加強對訪客線上線下培訓,提高訪客生態保護意識。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對加強旅遊、山地戶外運動中的生態環境保護作了明確規定,若出現破壞自然景觀和草原植被或者獵捕、采集國家、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將依照有關(guan) 法律法規的規定從(cong) 重處罰。”袁傑介紹。

  3、一張網全覆蓋,避免“單打獨鬥”

  作為(wei) 一部區域性專(zhuan) 門立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提出由國家建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協調機製,統籌協同、綜合指導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工作,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問題。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跨區域協作早已拉開帷幕。

  2021年8月,青海、西藏聯合建立生態環境公益司法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製;同年12月,西藏、四川等六省區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檢察機關(guan) 會(hui) 簽建立青藏高原及周邊區域生態檢察司法保護跨區域協作機製的意見。今年2月,西藏推動檢察機關(guan) 與(yu) 審判機關(guan) 、公安機關(guan) 、生態環境部門一體(ti) 化聯動執法司法。

  “青藏高原跨區域生態保護應從(cong) 整體(ti) 出發,避免‘單打獨鬥’。”楊帆說,工作機製協同創新為(wei) 法律實施提供了著力點。各地還應進一步加強協作,實現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執法司法一張網全覆蓋。

  工作機製上的協同創新,最終體(ti) 現在法律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複的要求上。

  “從(cong) 冰川雪山萎縮、濕地湖泊減少到‘中華水塔’日益堅固豐(feng) 沛,背後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持續推動生態保護修複。”孫立軍(jun) 介紹,“我們(men) 會(hui) 持續開展聯合巡護執法,嚴(yan) 厲打擊盜獵野生動物、采挖破壞生態資源等違法犯罪行為(wei) ,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遺產(chan) 。”

  據了解,西藏現有自然保護地81處,總麵積達43萬(wan) 多平方公裏,各地經常開展聯合巡護工作。宗嘎介紹:“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麵積約29.8萬(wan) 平方公裏,涉及阿裏地區和那曲市,兩(liang) 地每年都會(hui) 組織聯合巡護執法,共同守護大美羌塘,並為(wei) 創建羌塘國家公園而不斷努力。”

  “生態係統是一個(ge) 相互關(guan) 聯的係統。跨區域生態保護,可以促進各區域生態係統之間的聯動,協調各級政府、行業(ye) 和地區的資源,促進優(you) 勢互補和資源整合,提高生態環境的管理水平和保護效果,實現整個(ge) 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保護。”秦天寶指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實施,為(wei) 此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撐。

  (本報記者 王金虎 楊桐彤)

  典型案例

  非法捕撈湟魚,三被告人獲刑

  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是青海湖特有野生動物物種,在青海湖“水—魚—鳥—草地”生態係統中處於(yu) 基礎地位。

  2021年8月,唐某、趙某、杜某在青海省共和縣使用橡皮艇等工具捕撈青海湖裸鯉,淩晨駕駛載魚車輛返回時側(ce) 翻,被執法民警查獲。經鑒定,此次捕獲的裸鯉總計重239.65公斤。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檢察院以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對上述三人提起公訴,同時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城西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被告三人違反水產(chan) 資源保護法規,在禁漁期、禁漁區捕撈青海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青海湖裸鯉,情節嚴(yan) 重,其行為(wei) 均構成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判處三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個(ge) 月至拘役六個(ge) 月不等,沒收犯罪工具;同時判決(jue) 其共同支付生態修複費用46971.4元,並公開賠禮道歉。

  怠於(yu) 防控外來物種,鎮政府成被告

  近年來,入侵物種紅火蟻肆虐我國十餘(yu) 個(ge) 省區市,讓人聞之色變。

  2021年12月,雲(yun) 南省龍陵縣人民檢察院向龍陵縣某鎮政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對外來有害物種紅火蟻的阻截防控職責,某鎮政府書(shu) 麵回複轄區暫未發現紅火蟻。

  2022年3月,龍陵縣檢察院監督發現,某鎮多處綠化區域紅火蟻蟻巢數量增多,防控形勢嚴(yan) 峻性加劇,遂對某鎮政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龍陵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wei) ,某鎮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nei) 的生物安全工作負責,負有阻截、防控其轄區內(nei) 外來入侵物種紅火蟻的法定職責,但其未采取有效消殺措施,致使紅火蟻侵害進一步蔓延。遂判決(jue) 責令其繼續履行外來物種紅火蟻的阻截防控工作職責。

  該案為(wei) 人民法院持續加強生物安全保護,防治外來物種侵害,以法治手段保障高原生態係統健康穩定提供了有益司法樣本。

  行政公益訴訟推動環保監管履責

  某礦業(ye) 公司開采西藏林芝某鉻鐵礦期間,造成礦區環境損害麵積達14畝(mu) ,停止開采後未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複治理義(yi) 務。某自然資源局於(yu) 2017年7月向該公司發出限時整改緊急通知,但該公司未對破壞地區進行治理恢複。朗縣人民檢察院向某自然資源局送達檢察建議書(shu) ,要求其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管職責未果後,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朗縣人民法院判決(jue) 確認某自然資源局怠於(yu) 履行職責的行為(wei) 違法,責令其依法繼續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該案對加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係統保護、協同保護、特殊保護具有積極意義(yi) 。

  (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本報通訊員鄭曆惠、本報記者王金虎整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