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四川省鬆潘縣:黨建引領生態共治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3-07-06 10:44: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近年來,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鬆潘縣立足川西北阿壩生態示範區建設定位,深入實施黃河上遊生態功能區黨(dang) 建示範帶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

  聚焦黨(dang) 建引領重塑組織體(ti) 係。持續深化“一委三域五站”黃河上遊生態功能區黨(dang) 建示範建設成果,優(you) 化調整鬆潘“江源聯盟”區域聯合黨(dang) 委架構,以川主寺、毛兒(er) 蓋、小河、白羊、黃龍5個(ge) 站點為(wei) 中心成立聯合黨(dang) 支部,輻射全縣17個(ge) 鄉(xiang) 鎮,深入推動《全州深化黃河上遊生態功能區黨(dang) 建示範帶建設的若幹措施》落實,健全完善“六抓六促”“鄉(xiang) 村吹哨、部門報到”等有效工作機製,搭建跨行政區、跨行業(ye) 部門協同聯動平台,製度化、常態化推進黃河上遊生態功能區黨(dang) 建示範帶建設。

  聚焦黨(dang) 員先行搭建參與(yu) 平台。開展無職黨(dang) 員設崗定責活動,落實無職黨(dang) 員生態管護員、宣傳(chuan) 員、監督員職責,推行黨(dang) 員“先鋒公約”製度,把黨(dang) 員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的表現納入“積分評星”管理內(nei) 容,引導黨(dang) 員當先鋒、作示範、樹形象。探索組織引領、黨(dang) 員帶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的多方位生態文明宣傳(chuan) 路徑,把生態文明要求納入村規民約,持續深化“七大保護”行動。2022年以來,累計組織全縣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15000餘(yu) 人次參與(yu) 黃河支流生態保護治理,創建了“守望岷源”濕地保護公益訴訟子品牌,漳臘金礦生態恢複工程被列為(wei) 全省模範樣板。

  聚焦破解難題推動區域共治。堅持區域化黨(dang) 建促區域化發展,緊盯交界地、遠牧點等重點區域、薄弱環節,實施跨區域黨(dang) 建協作攻堅行動,深化“四帶四幫”黨(dang) 內(nei) 幫扶工程,整合岷江、涪江、黃河流域半農(nong) 半牧地區草山、產(chan) 業(ye) 資源,破解純牧區草畜平衡等難題;深化白羊鄉(xiang) “綿阿兩(liang) 地三縣三鄉(xiang) ”區域功能性綜合黨(dang) 委建設,破解邊遠鄉(xiang) 鎮防災減災、生態保護等基層治理難題;探索推廣小河鎮“支部+群眾(zhong) 監督”生態項目管理模式,破解了基層工程項目監管難、腐敗易發多發等難題;優(you) 化毛兒(er) 蓋鎮縣際邊界聯合黨(dang) 支部、流動便民服務站,打通遠牧點治理服務最後一公裏,共建共治共享區域發展成果。

  聚焦綠色發展強化科技賦能。借助東(dong) 西部協作和省內(nei) 對口幫扶力量,強化科技投入,突出“支部+”模式,帶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逐步形成高原有機蔬菜、地道中藥材、花椒、犛牛、藏香豬等為(wei) 主導的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規模,成功創建州級4星級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1個(ge) 、3星級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1個(ge) 。毛兒(er) 蓋千畝(mu) 無人機智慧放牧科研實驗基地,利用牧牛項圈、智慧拱門、放牧無人機等現代化設備和數字地圖、數據采集、數據通信等現代科技,實行24小時監控追溯,配套建成犛牛越冬示範基地,實現犛牛放牧勞動強度、勞動成本和災病損耗“三降”,犛牛肉品質、附加值和養(yang) 殖收入“三升”。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