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多管齊下”助力大學生高質量就業

發布時間:2020-10-19 09:0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剛結束的第十一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中,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e) 技術學院《吳地拾遺——非遺文化研發活化平台的開拓者》《繪聲繪色——鄉(xiang) 村“美”化一體(ti) 式服務》2個(ge) 項目獲得金獎,《無垠木場》項目獲得銀獎。

  這些成績背後,是近些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雙創的成果。校院兩(liang) 級專(zhuan) 門成立了以黨(dang) 政主要領導為(wei) 組長的就業(ye) 創業(ye) 工作領導小組,優(you) 化頂層設計,樹立“責任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落實“一把手工程”。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e) 技術學院副院長周東(dong) 華表示,學校在嚴(yan) 格做好各項防疫工作、確保師生安全的基礎上,采取“線上+線下”結合,“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調動上百家文創及設計企業(ye) 的資源,通過“名企有約”“職等你來”、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平台等多方麵為(wei) 學生開啟就業(ye) 渠道。學校還通過就業(ye) 專(zhuan) 項資助的方式幫助疫情嚴(yan) 重地區、家庭貧困學生實現就業(ye) ,初次就業(ye) 率達到89%。同時積極應對挑戰、加大教育宣傳(chuan) 力度、強化畢業(ye) 生就業(ye) 意識、拓寬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調動一切力量,努力促進畢業(ye) 生就業(ye) 。

  構建全程化就業(ye) 指導體(ti) 係

  學校麵向全校學生開設就業(ye) 創業(ye) 必修課程,設置就業(ye) 創業(ye) 教育教研室,配備有17名專(zhuan) 兼職教師進行教學及研究,編製符合藝術設計類大學生的校本教材,引進職前教育網絡學堂,使所有學生能夠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安排,從(cong) 進校開始就對自己開展職業(ye) 測評及規劃,進而開展係統的職業(ye) 指導課程學習(xi) 。

  在相關(guan) 工作中,學校做到了所有年級、所有專(zhuan) 業(ye) “全覆蓋”,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在線上線下、課內(nei) 課外、校內(nei) 校外,學校構建了“多方位”的全程化指導體(ti) 係。通過“三位一體(ti) ”課程模式,學校的相關(guan) 教育提升學生的就業(ye) 創業(ye) 能力和職業(ye) 素養(yang) ,培養(yang) 學生職業(ye) 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規劃未來職業(ye) 發展。

  2015年,學校成立大學生職業(ye) 生涯規劃與(yu) 就業(ye) 創業(ye) 指導教研室。教研室積極落實課程建設的相關(guan) 要求,將大學生職業(ye) 生涯規劃、就業(ye) 指導、創新創業(ye) 教育課程納入學校公共必修課程,推進課程模式相關(guan) 改革。

  學校專(zhuan) 門組織舉(ju) 辦了精品講座活動,從(cong) 畢業(ye) 生的求職心態、職業(ye) 設計、創業(ye) 思考等方麵為(wei) 全校學生帶來“思想風暴”。經過多年努力,學校相對完善的全程化就業(ye) 指導體(ti) 係基本建成,職業(ye) 生涯規劃與(yu) 就業(ye) 創業(ye) 指導課程麵向全校、所有專(zhuan) 業(ye) 、所有年級全覆蓋,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

  完善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與(yu) 就業(ye) 動態化聯動機製

  這些年來,學校以培養(yang) “德藝雙馨、心靈手巧”的高端技能型工藝美術與(yu) 藝術設計人才為(wei) 己任,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緊緊圍繞區域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堅持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形成人才培養(yang) 與(yu) 就業(ye) 動態化聯動機製,實施專(zhuan) 業(ye) 方向發展與(yu) 行業(ye) 需求聯動、課程建設與(yu) 職業(ye) 崗位需求聯動。

  通過深化“工作室製”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學校形成了課程建設與(yu) 職業(ye) 崗位需求聯動機製,基於(yu) 校企深度合作,以工學結合的工作室為(wei) 教學平台,引進行業(ye) 、企業(ye) 通行的“設計工作室”的運作模式。

  依據職業(ye) 崗位能力結構,學校定製工作室課程模塊,建立工作室課程標準,將虛擬項目或實務項目導入並貫通教學全程,組建專(zhuan) 兼校企教學團隊實施主題教學。這一過程確保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與(yu) 行業(ye) 職業(ye) 崗位需求聯動,主動適應行企發展需求。“多元融合”課程體(ti) 係也將就業(ye) 創業(ye) 教育融入人才培養(yang) 的全過程,學生的就業(ye) 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學校幫助下,2016屆陶藝設計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史同學就創立了第一間工作室——史海平油畫藝術工作室。他帶領著4位創業(ye) 夥(huo) 伴,於(yu) 2017年5月在“蘇工美一箭河文化眾(zhong) 創產(chan) 業(ye) 園”開始創業(ye) 。創業(ye) 中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畢業(ye) 生來此圓夢。笙蓮工作室、星也藝術品營造有限公司、素絲(si) 工藝品設計工作室等多個(ge) 畢業(ye) 生主導的創業(ye) 項目成功開展,大學生們(men) 的就業(ye) 創業(ye) 積極性也獲得鼓舞。

  積極營造校園創意創新創業(ye) 文化生態

  今年,學校投入專(zhuan) 項資金,改造並開發校內(nei) 大學生創新創業(ye) 中心的整體(ti) 功能,以點帶麵,與(yu) 各二級學院的眾(zhong) 創空間、創客巢等形成了立足設計專(zhuan) 業(ye) ,貼近文創產(chan) 業(ye) 的多點式、全覆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格局。

  在拓寬校內(nei) 創業(ye) 平台的同時,學校也積極擴展產(chan) 學研合作創新思路,大力推動“校外孵化基地建設,打通學生創新創業(ye) 項目成果與(yu) 社會(hui) 投資對接、實際轉化通道。學校建有蘇州工藝美院·誠品生活百貨大學生創新創業(ye) 設計文創平台、渭塘珠寶創意中心等校外孵化基地,並且與(yu) 太湖眾(zhong) 創·蘇州市大學生眾(zhong) 創空間,第一工園、蘇州金楓創投及蘇州創業(ye) 園等社會(hui) 眾(zhong) 創空間開展積極合作,為(wei) 學生搭建多途徑的創業(ye) 平台。

  近年來,學校集合校園豐(feng) 富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堅持打造以“畢業(ye) 開放展示周”“學生創意作品展示一條街”“創新創業(ye) 大賽”“大學省創新創業(ye) 實踐項目計劃”等為(wei) 代表的品牌活動,培育創新創業(ye) 型社團,積極營造校園創意創新創業(ye) 文化生態。學校通過多種類型活動載體(ti) 在校園中營造創新創業(ye) 氛圍、構建創新創業(ye) 文化,比賽期間的交流與(yu) 學習(xi) 進一步拓展了師生的思路與(yu) 視野,再次推動學校雙創工作邁向了一個(ge) 新台階。(數據和信息來源: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e) 技術學院)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產教融合呼喚“靈活”頂崗實習

    近日,合肥晶弘電器人力資源主管劉飛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企業新增冰箱生產基地,迫切需要增加高素質人才儲備,但因為疫情,開課計劃不得不延遲。[詳細]
  • 疫情引發思考 頂崗實習“求變”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李娟已經在幼兒園就業。連日來,侯倫元一直叮囑學生:“調整心態,抱著學習的態度參加頂崗實習,增加對企業的認同感,爭取實習後留在企業。[詳細]
  • 中小學生出國學習熱該“降降溫”了

    除了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的差異,小留學生出國後還會遇到幾方麵的“水土不服”,對尚未成年的孩子們而言,成長階段中遇到的這些困難往往影響更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