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結合 打造新時代教育評價體係
全麵構建新時代立德樹人評價(jia) 製度
要堅決(jue) 克服“五唯”的頑瘴痼疾,體(ti) 現改革的問題導向
基於(yu) “四個(ge) 評價(jia) ”,從(cong) 整體(ti) 上創新評價(jia) 模式、要素和手段
構建政府主導,學校、專(zhuan) 業(ye) 機構、社會(hui) 組織等多元參與(yu) 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以下簡稱《總體(ti) 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立德樹人體(ti) 製機製,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堅決(jue) 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ti) 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黨(dang) 中央名義(yi) 印發的教育評價(jia) 改革文件,是指引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綱領性文獻。《總體(ti) 方案》高屋建瓴,繪製了新時代中國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藍圖,有利於(yu) 舉(ju) 旗定向、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wei) 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落實《總體(ti) 方案》,要緊扣“五唯”問題,圍繞五類主體(ti) ,推進“四個(ge) 評價(jia) ”,鼓勵多元參與(yu) ,不斷提高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確保改革取得實質突破。
一、破除“五唯”弊病,堅決(jue) 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就要堅決(jue) 克服“五唯”的頑瘴痼疾,體(ti) 現改革的問題導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其中一個(ge) 突出問題就是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視傾(qing) 向仍然嚴(yan) 重。2018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教育評價(jia) 指揮棒問題。《總體(ti) 方案》提出,要從(cong) 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群眾(zhong) 關(guan) 切、社會(hui) 關(guan) 注的問題入手,破立並舉(ju) ,推進教育評價(jia) 關(guan) 鍵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
從(cong) 教育工作的視角來看,要改變簡單以升學率評價(jia) 學校辦學績效和水平的導向和做法,尊重教育規律,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引導學校加強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康可持續發展。從(cong) 學校發展的視角來看,要改變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麵辦學行為(wei) ,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探索建立學校分類發展、分類管理、分類評價(jia) 的動態評價(jia) 體(ti) 係和機製,鼓勵各類學校辦出特色、爭(zheng) 創一流。從(cong) 教師發展的視角來看,要轉變片麵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jia) 教師教學績效和水平的導向,注重教師師德素養(yang) 的評價(jia) ,促進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發展和育人水平的提升。從(cong) 學生發展的視角來看,要轉變“唯分數”“唯升學”的應試教育傾(qing) 向,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以學生成長成才為(wei) 導向,促進學生全麵而有個(ge) 性的發展,實現個(ge) 人發展與(yu) 社會(hui) 發展目標的統一。從(cong) 人才選拔與(yu) 評價(jia) 的視角來看,要改變“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單一評價(jia) 標準,建立基於(yu) 綜合評價(jia) 的人才評價(jia) 機製,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wei) 導向的人才選拔與(yu) 使用機製。
二、圍繞五大主體(ti) ,增強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係統性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就要做好改革的係統設計和整體(ti) 謀劃,著力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總體(ti) 方案》提出針對不同主體(ti) 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分類設計、穩步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涵蓋黨(dang) 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五大評價(jia) 對象,五類改革相互關(guan) 聯、相互支撐,必須係統考慮和推進,全麵構建黨(dang) 委和政府提升履職水平、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教師潛心育人、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促進社會(hui) 科學選人用人的係統協調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和機製。
顯然,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不僅(jin) 是對教育教學的評價(jia) ,而是對政府管理、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xi) 、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等全方位的評價(jia) 。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涵蓋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改革需遵循教育評價(jia) 階段性、發展性、時代性的特征,在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教育中體(ti) 現各自的評價(jia) 重點。以高等教育為(wei) 例,其評價(jia) 機製包括高等學校的分類評價(jia) 、教育教學評價(jia) 、學科評價(jia) 等,而“雙一流”建設、師範院校的師資培養(yang) 等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發展的重點任務,其發展成效也應作為(wei) 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評價(jia) 內(nei) 容。
三、推進四個(ge) 評價(jia) ,增強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整體(ti) 性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就是要基於(yu) “四個(ge) 評價(jia) ”,從(cong) 整體(ti) 上創新評價(jia) 模式、要素和手段。《總體(ti) 方案》首次明確提出,改進結果評價(jia) ,強化過程評價(jia) ,探索增值評價(jia) ,健全綜合評價(jia) ,高度凝練了教育評價(jia) 的主要形態,體(ti) 現了改革的整體(ti) 性特征,其著眼點在於(yu) 提高評價(jia) 的科學性、專(zhuan) 業(ye) 性、客觀性。
改進結果評價(jia) ,不僅(jin) 關(guan) 注評價(jia) 對象教育目標的達成度和符合度,更要全麵界定教育目標,通過結果評價(jia) 為(wei) 學校教育教學或者辦學思路及策略調整提供科學依據與(yu) 信息支撐。強化過程評價(jia) ,注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cong) 發展性的角度科學判斷評價(jia) 對象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為(wei) 結果評價(jia) 提供支撐,為(wei) 持續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提高教育評價(jia) 有效性。探索增值評價(jia) ,不僅(jin) 關(guan) 注評價(jia) 對象教育目標實現程度的橫向比較,更加關(guan) 注教育目標實現程度的縱向比較和改善提高,通過評價(jia) 學生學習(xi) 、教師教學、學科建設、學校發展等取得進步的程度,進一步評價(jia) 教育教學和辦學績效。健全綜合評價(jia) ,不再局限於(yu) 單一目標或標準的實現程度,而是注重對評價(jia) 對象進行全麵、綜合、整體(ti) 的教育要素的評價(jia) ,通過設計科學的綜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探索有效的綜合評價(jia) 方法,全麵考量和判斷評價(jia) 對象教育目標的達成度。總之,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的構建,需要更新評價(jia) 理念,明晰評價(jia) 標準,明確評價(jia) 要素,完善方法技術,注重持續改進,並充分體(ti) 現教育評價(jia) 的時代特征。
四、鼓勵多元參與(yu) ,增強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協同性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就要鼓勵多元參與(yu) ,最大程度匯聚改革的合力。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明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ti) 目標,並將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作為(wei) 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jia) 製度和機製是教育治理體(ti) 係與(yu) 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ti) 方案》提出,構建政府、學校、社會(hui) 等多元參與(yu) 的評價(jia) 體(ti) 係,建立健全教育督導部門統一負責的教育評估監測機製,發揮專(zhuan) 業(ye) 機構和社會(hui) 組織作用。完善教育評價(jia) 製度和機製的一個(ge) 關(guan) 鍵是構建政府主導,學校、專(zhuan) 業(ye) 機構、社會(hui) 組織等多元參與(yu) 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形成各方共同支持改革的合力。
首先,要加強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對教育評價(jia) 改革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教育督導部門在教育評價(jia) 中的作用,保證教育改革發展與(yu) 學校辦學的方向。其次,要強化學校的辦學主體(ti) 責任,將資源配置、經費使用、考評管理的權力進一步放給學校,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推進學校內(nei) 部質量監控與(yu) 保障體(ti) 係建設,建立依法自主辦學、自我約束的現代學校製度。最後,要鼓勵和引導專(zhuan) 業(ye) 機構、社會(hui) 組織的參與(yu) ,提高教育評價(jia) 的專(zhuan) 業(ye) 化、科學化水平,完善民主管理和問責製度,推進教育治理體(ti) 係的優(you) 化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作者為(wei) 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多管齊下”助力大學生高質量就業
學校麵向全校學生開設就業創業必修課程,設置就業創業教育教研室,配備有17名專兼職教師進行教學及研究,編製符合藝術設計類大學生的校本教材,引進職前教育網絡學堂。[詳細] -
產教融合呼喚“靈活”頂崗實習
近日,合肥晶弘電器人力資源主管劉飛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企業新增冰箱生產基地,迫切需要增加高素質人才儲備,但因為疫情,開課計劃不得不延遲。[詳細] -
疫情引發思考 頂崗實習“求變”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李娟已經在幼兒園就業。連日來,侯倫元一直叮囑學生:“調整心態,抱著學習的態度參加頂崗實習,增加對企業的認同感,爭取實習後留在企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