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親子育兒:家長與孩子溝通 尊重應是基礎

武文娟 發布時間:2020-10-21 10:3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我們(men) 家孩子今年上初二,但最近發現孩子與(yu) 我們(men) 之間的關(guan) 係越來越疏遠,對我們(men) 也不太信任了,和孩子之間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專(zhuan) 家觀點

  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張豔榮老師:

  家長與(yu) 孩子溝通重在“尊重”二字,親(qin) 子溝通中的基本原則是任何情況下,都要以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承認孩子的願望為(wei) 溝通的前提和基礎。

  “寫(xie) 完作業(ye) 了嗎?”“今天認真聽課了沒有?”……這些問題家長常常會(hui) 脫口而出。孩子放學回家聽到這些盤問都會(hui) 有一種自己做錯了事情的感覺,久而久之就什麽(me) 都不願意說了。家長在與(yu) 孩子溝通時,麵對其消極情緒,父母需要做的是接納並要教會(hui) 孩子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

  在與(yu) 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對於(yu) 孩子訴說的內(nei) 容,一定要用心地傾(qing) 聽,在充分了解了事情原委和孩子的體(ti) 驗感受後,用微笑的表情和撫愛的動作、親(qin) 和力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和同感。孩子表達困難時,需要家長的理解,隻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情緒來源和他們(men) 共情,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家長在與(yu) 孩子溝通時,往往沒有把話聽完就會(hui) 急於(yu)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這會(hui) 使得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其實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先讓孩子描述一個(ge) 看到的事實,然後界定問題,啟發孩子自己去描述、思考和解決(jue) 問題,切忌給孩子貼標簽。明智的家長應對於(yu) 孩子的描述不評判、不評價(jia) ,鼓勵他們(men) 自己分清事情的責任,積極思考並采取可行的措施進行解決(jue) 。

  在必要時,家長可以給出不同建議,讓孩子去做選擇。不否定孩子的感受,才可能讓孩子說出心裏話。親(qin) 子溝通時,重要的不是父母說了什麽(me) ,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麽(me) 、理解了什麽(me) 。因為(wei) 本質上說,親(qin) 子溝通不是說教,而是改變行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主動與(yu) 孩子溝通很重要,這樣孩子會(hui) 認為(wei) 你願意和他做朋友,既增加了家長與(yu) 孩子間的溝通也消除了陌生感和距離感。讓孩子成為(wei) 家庭的建設者,引導他們(men) 一起合作,主人翁意識會(hui) 讓孩子們(men) 樂(le) 於(yu) 溝通。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為(wei) 孩子製定規則或提要求時,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如何做是對的,這會(hui) 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在明確規則和傳(chuan) 授方法,而不是在否定和批評自己。孩子是通過父母做了什麽(me) ,而不是說了什麽(me) 來學習(xi) 的,所以每一個(ge) 家長都要做到避免蒼白的說教,身體(ti) 力行,為(wei) 孩子做出表率,用自己行為(wei) 感染孩子。其次,孩子對事物的認知也主要是通過內(nei) 感官,而刺激內(nei) 感官的主要手段就是非語言方式,比如撫摸、擁抱、親(qin) 吻、點頭、微笑等,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要保證身體(ti) 、情感、思維一致,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進行。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