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打造“潤物細無聲”思政教育

發布時間:2020-10-26 09: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蘇州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著力開展“課程思政”工作,緊跟時代潮流和時事熱點,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zhuan) 業(ye) 文化教育、校園文化活動、社會(hui) 實踐活動與(yu) 學校文化育人理念緊密結合,不斷提升思想引領高度、文化育人深度、社會(hui) 服務精度,實現了由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完成了學校“大思政”格局的構建。

  “思政教育是一個(ge) ‘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需要在深、實、精、細、合上下功夫。”蘇州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振陸表示,學校黨(dang) 委也會(hui) 以此次師生共同上的一堂思政課為(wei) 契機,把抗疫取得的階段性勝利、抗疫故事作鮮活的思政課教育素材,著力傳(chuan) 播正能量,讓全校師生感受到抗疫背後的製度力量,不斷提升讓思政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讓思政課更有感染力和親(qin) 和力。

  鮮活教材活化思政理論課程

  疫情防控鬥爭(zheng) 是直接、深刻、生動的思政課“教科書(shu) ”。10月16日,學校邀請蘇州援湖北醫護人員來作專(zhuan) 題講座,講述戰“疫”一線的親(qin) 身經曆和感人故事,為(wei) 全校師生帶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講座中,蘇州市立醫院北區副主任醫師錢進先講述了抗疫一線故事。“這次講座既是一次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政策教育課,也是一次製度自信教育課,同時還是一次家國情懷教育課。”一位老師說,援鄂醫護人員用行動傳(chuan) 承大愛、展現擔當,不畏犧牲、奮勇逆行的抗疫精神使在場師生深受感動。

  在持續半年多的抗疫曆程中,湧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對此,學校在宣傳(chuan) 抗疫政策、英模人物的同時,積極適應形勢變化,注意挖掘身邊的抗疫英模人物,以戰“疫”這部活教材,引導青年學生從(cong) 曆史與(yu) 現實、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國家與(yu) 世界三個(ge) 維度,培育家國情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製度自信。

  9月14日,“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宣講暨全省巡講活動在學校舉(ju) 行,5位宣講員以投身“三農(nong) ”一線工作經曆現身說法,展示了當代青年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舞台上的擔當作為(wei) 。學校通過開學第一課、青馬工程、信仰公開課等多種形式,引導青年真學真信真用,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培養(yang) 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還在全校廣泛建立“青年學習(xi) 社”,通過黨(dang) 團規章知識競賽等活動,不斷提升廣大團員理論學習(xi) 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深入推進青年大學習(xi)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特色活動深化文化育人理念

  近年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工作,探索形成了“四梁八柱一平台”特色文化理念,凝練各二級學院專(zhuan) 業(ye) 文化,統合校內(nei) 外文化育人平台和育人資源,把校園文化與(yu) 時代特征、地域特色、辦學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發展相融合,打造了極具蘇農(nong) 文化特色的“蘇農(nong) 名片”。

  2019年5月,學校首屆“農(nong) 耕文化節”拉開序幕。9月,農(nong) 耕文化遺產(chan) 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術論壇在學校舉(ju) 辦,多彩活動為(wei) 師生呈現了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江南農(nong) 耕文化中的優(you) 秀成果,傳(chuan) 遞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髓。

  此外,學校還成立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等,以“學農(nong) 、愛農(nong) 、敬農(nong) ”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內(nei) 核,引導學生踐行“勤勉崇農(nong) 、實幹創新”的蘇農(nong) 精神。5月27日,學校舉(ju) 辦“蘇農(nong) 三點半”主題文化活動,活動有機融合蘇農(nong) 文化特色、農(nong) 耕文化氣息、專(zhuan) 業(ye) 文化特點和青春創意活力,展現了青年學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銳意進取的實幹擔當。

  10月迎新期間,各二級學院為(wei) 新生送上了深蘊專(zhuan) 業(ye) 特色內(nei) 涵的別樣“開學禮”,將學校的文化育人理念通過開學典禮、軍(jun) 訓、校史校情教育、規章製度教育、專(zhuan) 業(ye) 文化教育等入學教育課程以及“一院一品一特”特色活動、校慶文化活動等傳(chuan) 達給新生。

  多元聯動優(you) 化思政育人模式

  學校堅持德育為(wei) 先,線上線下同向同頻,將思政教育貫穿於(yu) 育人全過程,浸潤在學生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社會(hui) 實踐等每個(ge) 環節。學校還依托線上學習(xi) 十九大精神、疫情防控、青年大學習(xi) 、蘇農(nong) 好青年及即將開辟的新“四史”學習(xi) 專(zhuan) 欄等,開展線上思政教育。

  疫情期間,學校麵向返校學生開展線下“宿舍春耕計劃”,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理論知識的價(jia) 值、精神與(yu) 內(nei) 涵通過勞動實踐進一步鞏固。

  6月16日,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振陸以“中國夢與(yu) 當前青年的使命擔當”為(wei) 題,為(wei) 青年學生講授了一堂思政課。課上,他結合個(ge) 人成長經曆和疫情防控形勢,分析了青年學生在中國夢實現征途中應有的使命與(yu) 擔當,鼓勵青年學生將個(ge) 人成長、事業(ye) 發展的小目標置於(yu)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的大格局中。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三下鄉(xiang) ”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突出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大力開展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等重點,引導大學生參與(yu) 屬地化、常態化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

  7月上旬,學校與(yu) 江蘇省委駐灌南幫扶工作隊、湯溝鎮聯合,組織在校當地學生,加入“蘇農(nong) 情暖童心牽手湯溝鎮文化扶貧實踐活動”社會(hui) 實踐小分隊,參與(yu) “在家門口”文化扶貧項目,充分發揮了高校人才、科技、智力和文化方麵優(you) 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數據和信息來源:蘇州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職生慎言“慢就業”

    “慢就業”是個老詞兒,是對高校畢業生畢業後“不急就業”一族的形象說法。據筆者觀察,今年疫情下,高職的“慢就業”呈現出以下幾個新特點。[詳細]
  • “專升本”熱:給掌聲同時需改進

    今年專升本全國擴招人數32.2萬人,這給高職學生拓展了升學空間。但如果繼續擴招,就需要充分考慮接收學生的本科院校的擔心和輸出學生的高職專科院校的擔憂。[詳細]
  • 花式迎“萌新” 不止“儀式感”

    在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提前優化迎新流程,9月即開通網上迎新係統,今年的新生報到,再也無需“排長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