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關愛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治療師資質問題亟待解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發布時間:2020-10-27 10: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5歲的彬彬(化名)今年突然出現了嚴(yan) 重的口吃現象,他媽媽來康複師李魯萍這裏尋求幫助。在谘詢過程中,李魯萍得知,彬彬的口吃症狀是在有一次被媽媽嚴(yan) 厲責罵後出現的。此前,他也存在一些發音不流暢的狀況。李魯萍認為(wei) ,彬彬的口吃主要是心理原因,因為(wei) 感到壓力而緊張,越緊張口吃就越嚴(yan) 重。於(yu) 是李魯萍對彬彬的媽媽進行了一些指導,讓她在和彬彬溝通時,盡量采用溫和的語氣,給他營造一個(ge) 寬鬆的語言環境,不要采用提問的方式,也不要使用否定的、負麵的詞匯,在日常生活中給彬彬更多的關(guan) 心和關(guan) 注;同時,也指導彬彬在說話前先組織一下語言,慢慢地去表達。經過一個(ge) 星期的調整,彬彬的口吃狀況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等到彬彬狀況好轉和穩定時,李魯萍又指導他去讀兒(er) 歌,進一步糾正他發音清晰度的問題。

  李魯萍是一名專(zhuan) 業(ye) 的兒(er) 童言語語言康複師,她幫助的小朋友都具有言語語言障礙,有的是因為(wei) 自閉症,有的是由於(yu) 腦損傷(shang) ,有的患有聽力障礙,還有的存在攝食吞咽問題。李魯萍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說,兒(er) 童言語語言障礙是指兒(er) 童在發育過程中,語言理解能力或表達能力與(yu) 同齡的兒(er) 童相比有顯著延遲或異常,從(cong) 而造成溝通困難。言語障礙主要表現在言語發音異常,構音異常,氣流中斷或者言語韻律不暢等方麵;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wei) 失語症和語言發育遲緩等。

  “導致兒(er) 童出現言語語言障礙的原因有很多,無論是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隻要影響到了言語或語言功能,就需要言語語言治療師的介入。”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德明說。

  “對於(yu) 言語障礙兒(er) 童的康複,言語語言治療師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孔德明告訴記者,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我國單純言語殘疾人有127萬(wan) 人,其中,6-14歲的兒(er) 童有17萬(wan) 人;還有由聽力殘疾導致言語障礙的人群,我國聽力殘疾人有2004萬(wan) 人,其中,6-14歲兒(er) 童占11萬(wan) 人。“對於(yu) 聽障兒(er) 童來說,聽力殘疾直接影響了孩子對聲音的感知,也會(hui) 阻斷他們(men) 獲得有聲語言的途徑,從(cong) 而會(hui) 導致言語障礙。另外有一部分精神殘疾兒(er) 童,比如孤獨症孩子也存在言語溝通方麵的障礙。言語殘疾直接影響兒(er) 童與(yu) 人的交往和溝通,進而影響兒(er) 童心理健康、學業(ye) 成績、社會(hui) 參與(yu) 以及成年後的就業(ye) 與(yu) 婚姻,也會(hui) 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困擾和負擔。因此,不管是言語殘疾還是聽力殘疾的兒(er) 童,都必須盡早接受科學、有效、精準的康複訓練,而康複訓練的關(guan) 鍵是言語語言治療師”。

  缺乏統一的從(cong) 業(ye) 資質及資格認證體(ti) 係

  李魯萍從(cong) 事兒(er) 童言語語言康複治療工作已有近10年。談及她的求學經曆時,李魯萍說:“我本科是在首都醫科大學學習(xi) 康複治療,大學畢業(ye) 後想讀語言康複治療的研究生,可國內(nei) 醫科學校沒有這個(ge) 專(zhuan) 業(ye) ,隻有幾個(ge) 教育類的學校有言語專(zhuan) 業(ye) ,但也隻是在起步發展階段,所以我隻能去尋求海外教育。”

  李魯萍的求學之路隻是一個(ge) 縮影。孔德明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國內(nei) 的言語治療起步較晚,我國現有的職業(ye) 種類中,目前也還沒有言語語言治療師。現在北京語言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濱州醫學院等一些高等院校已陸續開設了言語病理、言語康複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為(wei) 康複一線輸送了一些專(zhuan) 業(ye) 人才。然而,言語語言康複人才匱乏、康複機構缺乏規範化管理、康複服務水平亟待提高,仍然是言語語言康複領域存在的問題。

  兒(er) 童言語語言的治療又是一個(ge) 多學科融合、多專(zhuan) 業(ye) 交叉的行業(ye) ,並不隻是簡單的“教”與(yu) “學”的過程。由於(yu) 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工作範疇非常廣泛,還要為(wei) 患者作出谘詢、評估、診斷及治療等服務,這就促使言語語言治療師需要掌握大量專(zhuan) 業(ye) 知識。言語治療專(zhuan) 業(ye) 在基礎課程設置中,需要有更多的與(yu) 語言和溝通行為(wei) 相關(guan) 的學科,如醫學、心理學、語言學、語音學、神經科學等,同時,還應設置有關(guan) 言語語言障礙及相關(guan) 康複的專(zhuan) 業(ye) 課程。此外,還需要在醫院、康複中心和兒(er) 童康複中心等進行實踐學習(xi) 。

  “但如今的大部分從(cong) 業(ye) 者都是某一學科畢業(ye) ,缺少全麵、係統的專(zhuan) 業(ye) 儲(chu) 備;其次,由於(yu) 國內(nei) 尚未建立言語語言治療師的職業(ye) 標準,因此,從(cong) 業(ye) 者的從(cong) 業(ye) 資質、執業(ye) 行為(wei) 都沒有相應的標準進行規範。”孔德明表示,“言語語言治療從(cong) 業(ye) 人員的職業(ye) 認定標準亟待建立。”

  係統學習(xi) 言語語言治療師課程是從(cong) 業(ye) 者必須做的事

  隨著救助製度的深入落實、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社會(hui) 力量被吸引到言語語言康複行業(ye) 中。孔德明認為(wei) ,當下亟須製定一係列專(zhuan) 業(ye) 人員培訓和認證標準、康複服務規範以及機構的準入和評價(jia) 標準,以認定和提升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專(zhuan) 業(ye) 能力,保證機構服務質量,確保殘疾兒(er) 童獲得科學有效的康複。

  經過近10年的康複實踐,李魯萍感到,多種因素導致了相當多的從(cong) 業(ye) 人員沒有經過係統有效的培訓,缺乏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評估方法欠缺,難以把握問題關(guan) 鍵;專(zhuan) 業(ye) 知識不足,治療計劃及治療方法千篇一律等。另一方麵,國內(nei) 參考書(shu) 籍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兒(er) 童言語語言方麵的就更缺少。遇到問題時,常常照搬成人的訓練方法,很多訓練方法可能並不適合兒(er) 童,導致了很多誤區。

  孔德明介紹說,係統有效地學習(xi) 言語語言治療師課程,是每個(ge) 從(cong) 事言語語言治療人員必須做的事。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言語殘疾兒(er) 童康複的係列教材及輔助康複用具用品,還針對聽力殘疾兒(er) 童言語障礙問題研發了多套言語評估標準及評估軟件,同時也在開展各類言語治療培訓課程,培訓一線康複教師。孔德明透露,近期,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聯合北大醫療腦健康首次開展了關(guan) 於(yu) 兒(er) 童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共同推進國內(nei) 言語語言康複專(zhuan) 業(ye) 人員的在職培訓,探討國內(nei) 言語語言治療師的認證和考核標準”。

  孔德明說,此次培訓將以理論為(wei) 基礎,實踐為(wei) 導向。一方麵是希望基於(yu) 兒(er) 童言語語言治療師必需的崗位要求,雙方多學科多專(zhuan) 業(ye) 合作、取長補短,搭建一套理論與(yu) 實踐結合的培訓體(ti) 係,推動學科和人才發展;另一方麵,中國殘聯一直非常重視殘疾人的康複工作,積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指示精神,圍繞“人人享有康複服務”的目標,力圖為(wei) 殘疾人提供更規範、便捷的康複服務。在這一目標的統領下,兒(er) 童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專(zhuan) 業(ye) 培訓著力打通學科界限,盡可能多培養(yang) 人才,讓更多機構規範起來,提升服務能力;讓更多的老師、機構、家長掌握康複方法,解決(jue) “康複最後一公裏的問題”;讓更多的言語殘疾兒(er) 童享受到科學、有效、便捷的康複服務。

  “當然,我們(men) 所做的也絕不僅(jin) 隻是解決(jue) 兒(er) 童殘障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推動融合教育的落實,讓有殘障的孩子能夠和健全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讓他們(men) 盡早回歸社會(hui) 。融合,對於(yu) 殘疾兒(er) 童和健全兒(er) 童來說都具有寶貴的教育價(jia) 值,也是我們(men) 建設和諧、美好、共享社會(hui) 風範的重要途徑之一。”孔德明說。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