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藏:為雪域高原留下“一路青稞”
有一位援藏教師寫(xie) 過這樣一首詩:“既然來過,就不隻是路過,而是要留下一路青稞。”這也是上海援藏教師的追求,最大化發揮組團式教育援藏的社會(hui) 效益,在雪域高原廣袤的教育領域上留下金燦燦的“青稞”。
“我們(men) 通過開展一係列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師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愛國主義(yi) 和民族團結教育有了堅實的落腳點,營造了平等、團結、進取、和諧的良好氛圍,增強了滬藏兩(liang) 地的深厚友誼,達到了滬藏攜手助雪鷹、民族團結增友誼的目的。”上海市新一批援藏工作隊負責人表示。
促進援藏教師與(yu) 本地教師融合
為(wei) 了讓本地教師與(yu) 援藏教師在生活、習(xi) 慣、文化上進一步加深對彼此的了解,援藏教師根據自身的工作任務融入學校各黨(dang) 支部中,與(yu) 本地教師一起開展各項黨(dang) 建活動、相互關(guan) 心,建立深厚友誼。在工作中,實行 “一崗雙任”製,即每個(ge) 崗位由1名援藏教師和1名本地教師共同擔任。援藏教師中24名專(zhuan) 任教師均兼任學校教研組組長或學科組長,帶動本地學科教研工作發展,豐(feng) 富特色教育資源。15名援藏教師結對幫扶受援學校教師,6名援藏教師擔任學校“6個(ge) 名師工作室”指導老師,7名援藏教師兼任學校專(zhuan) 用實驗室實驗員,開展各種幫扶活動100多次。
這些舉(ju) 措深入推動了援藏教師在管理、德育、教學等方麵發揮先進理念與(yu) 經驗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了漢藏民族關(guan) 係的融合。讓援藏教師和本地教師在崗位合作中增進了解、交流和相互學習(xi) 。
促進援藏教師與(yu) 本地學生融合
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在開學後的兩(liang) 個(ge) 月裏,根據自身崗位安排,對學校的現狀進行調研,並在全隊進行交流探討。通過不同形式的調研,援藏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麵。同時,工作隊利用暑假時間,安排了一批優(you) 秀學生前往上海,感受異鄉(xiang) 之美,感受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滄桑變化。為(wei) 激發學生的興(xing) 趣,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還根據學生的興(xing) 趣愛好,開設了天文社、圍棋社、陶笛班、模型車組等52個(ge) 學生社團,豐(feng) 富了學生的課餘(yu) 生活。
除此之外,援藏教師和學校的孤兒(er) 、學習(xi) 困難生、經濟貧困生結對,從(cong) 感情、學習(xi) 、經濟等多方麵進行結對關(guan) 心。援藏教師們(men) 開展了“圓夢行動”,幫助孩子們(men) 實現生活上的小願望。每周日,工作隊都會(hui) 前往日喀則第二福利院,為(wei) 孩子們(men) 送去上海“阿爸”“阿媽”們(men) 的陪伴。
促進上海學校與(yu) 西藏學校融合
一直以來,上海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堅持“融合共建、擦亮品牌”的工作思路,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wei) 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紮實有效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使全校師生牢固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時,上海市教育援藏工作隊圍繞“民族團結教育”主題,落實工作任務,創新活動載體(ti) ,有重點、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師生深刻認識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民族團結。牢固樹立“三個(ge) 離不開”的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紮根在雪域高原。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工作隊建立“1+5+X”遠程教育共享平台,以受援單位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為(wei) 基礎(即“1”),在上海對口支援的江孜、拉孜、定日、亞(ya) 東(dong) 、薩迦5縣(即“5”)與(yu) 上海若幹所學校(即“X”)建立遠程互動教室。上海各區的優(you) 秀教師可在互動教室與(yu) 日喀則師生進行互動,實現了上海、日喀則以及上海對口支援五縣的教學、教研互動,共享優(you) 質教育資源,打破教育事業(ye) 的學校壁壘和時空限製。線下,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通過“百校手拉手”活動,與(yu) 上海多所名校結對。
一係列活動的開展為(wei) 日喀則帶來了上海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起到了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了上海教育和西藏教育、上海人民與(yu) 西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另外,工作隊還先後開展了送教下鄉(xiang) 活動。
2019年11月21日,工作隊前往謝通門縣查布鄉(xiang) 小學開展教育教學交流活動,以公開課、考察調研等方式,將優(you) 質資源送到了海拔4600米的牧區,促進了日喀則教育的均衡化發展。
上海市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隊對口支援的單位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在上海教育援藏的支持下,在滬藏兩(liang) 地的共同努力下,該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係統先進集體(ti) 、日喀則市先進集體(ti) 、日喀則市教學質量突出獎、自治區文明單位和市級文明單位、市級平安學校、基層黨(dang) 建工作先進單位、考試招生工作先進單位、日喀則市和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全區教育係統優(you) 秀基層黨(dang) 組織等榮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聯校模式”探索教育援藏新路子
河北省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團隊入藏一年多來,在河北省的全力支持下,全方位、廣渠道、多領域地開展民族交流交往活動。[詳細] -
推進新時代教育援藏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曆來高度重視西藏教育工作,經過幾十年的不懈探索,教育援藏已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製度機製,成為西藏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顯著成績。[詳細] -
山東省援藏教師趙家興:讓愛在堅守中綻放
2017年底,山東省選派“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援藏教師赴西藏開展教育援藏工作,得知消息的趙家興第一時間就向學校打了申請報告,並如願成為日喀則市白朗縣白朗中學的一名援藏教師。[詳細] -
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走筆:同向發力 逐夢未來
為補齊日喀則教育短板,山東省60名援藏教師分成3個團隊,組團式援助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日喀則市第二高級中學、白朗縣中學3所學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