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援藏教師趙家興:讓愛在堅守中綻放
“到基層去、到農(nong) 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大學時,年輕的趙家興(xing) 就懷揣著一個(ge) 到西部支教的夢想,那裏是他一直期盼追求的理想之行,也是他心中渴求的遠方……
2015年7月,從(cong) 曲阜師範大學畢業(ye) 後,趙家興(xing) 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山東(dong) 省“三支一扶”,到威海市環翠區一所鄉(xiang) 村小學任教兩(liang) 年。兩(liang) 年裏,他先後執教多節校內(nei) 公開課,積極參加多門學科的現場會(hui) 活動,同時,多次指導學生參與(yu) 各種比賽活動,並在支教結束後,考入威海恒山實驗學校,成為(wei) 一名人民教師。
然而,到西部支教的夢還在,年輕的心還在燃燒。“那裏有一群渴望知識的孩子,我要把自己所學全部教給他們(men) ,讓他們(men) 走出大山,改變命運。”每每看到與(yu) 西藏相關(guan) 的新聞報道,這個(ge) 念頭就一次又一次湧上趙家興(xing) 的心頭。
2017年底,山東(dong) 省選派“萬(wan) 名教師支教計劃”援藏教師赴西藏開展教育援藏工作,得知消息的趙家興(xing) 第一時間就向學校打了申請報告,並如願成為(wei) 日喀則市白朗縣白朗中學的一名援藏教師。
出發前,趙家興(xing) 為(wei) 自己去西藏做足了準備功課,查資料、做課件,每天忙得不亦樂(le) 乎。可是,當他第一次走進課堂,始料未及的情況給了他一個(ge) “下馬威”。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差、普通話不流利、理解能力差,整體(ti) 成績不樂(le) 觀。麵對現狀,年輕的趙家興(xing) 立馬調整了自己的授課方式和授課內(nei) 容,並利用課餘(yu) 時間走進學生,了解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習(xi) 慣、生活方式,與(yu) 他們(men) 一起唱歌、跳舞。很快,趙家興(xing) 融入了這個(ge) 集體(ti) ,成為(wei) 這個(ge) 集體(ti) 不可或缺的一員。
為(wei) 了這一群孩子,趙家興(xing) 每天在教室和宿舍兩(liang) 點一線來回奔波,從(cong) 課堂聽課到課後作業(ye) ,從(cong) 宿舍管理到個(ge) 人衛生,趙家興(xing) 就像一個(ge) “保姆”一樣時刻關(guan) 注著自己的學生。“趙老師像大哥哥一樣愛護我,我一定要好好讀書(shu) ,考上大學,去趙老師的家鄉(xiang) 去看他。”紮旺(化名)曾經是班裏有名的小機靈鬼,時常調皮搗蛋,還逃課,同學們(men) 都不喜歡他。如今,在趙家興(xing) 的悉心教導和幫助下,變成了一個(ge) 樂(le) 觀向上、陽光自信的小男孩。
半年的辛勤付出讓孩子們(men) 從(cong) 這位年輕的教師身上感受到了愛與(yu) 尊重、理解與(yu) 寬容,看到了希望和未來,而他們(men) 也未辜負趙家興(xing) 的付出,期末評比時,班級取得了年級第一的好成績。
“趙老師,您辛苦了,謝謝您照顧我、幫助我,祝您生日快樂(le) !”“一眨眼的工夫,我們(men) 相處了一年半的時光,我長大了。”“您是我心中的英雄!祝您生日快樂(le) !”……2020年1月17日,是趙家興(xing) 27歲的生日。這一天,已經放寒假的孩子們(men) 把祝福寫(xie) 在了紙條上,塞進了趙家興(xing) 的辦公室。紙條上,歪歪扭扭的字跡承載著孩子們(men) 對趙家興(xing) 情真意切的祝福。
小心翼翼地翻看著孩子們(men) 送來的一張張紙條,年輕的趙家興(xing) 酸了鼻子、紅了眼睛,他的眼前,如過電影般地閃現著一張張熟悉且充滿稚氣的麵龐,也就是在那一刻,繼續留藏的念頭又一次在心底堅定。
2020年7月,根據山東(dong) 省選派工作安排,第二批“援藏萬(wan) 名教師支教計劃”教師進藏輪換,趙家興(xing) 再次提出延期申請。
如今,援藏教師趙家興(xing) 的支教路還在延續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聯校模式”探索教育援藏新路子
河北省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團隊入藏一年多來,在河北省的全力支持下,全方位、廣渠道、多領域地開展民族交流交往活動。[詳細] -
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走筆:同向發力 逐夢未來
為補齊日喀則教育短板,山東省60名援藏教師分成3個團隊,組團式援助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日喀則市第二高級中學、白朗縣中學3所學校。[詳細] -
援藏教師呂淑霞:平凡到極致便是非凡
呂淑霞是雪域高原教育係統65098名教職工的縮影,是前赴後繼紮根基層、奉獻西部“熱潮”裏的一朵小浪花,也是平凡的我們中最真實的存在。[詳細] -
援藏二十載,格桑花在日光城悄悄綻放
20年來,呂淑霞被問及“因為什麽留在拉薩”的次數要多於“為何來到拉薩”,她試著從記憶拚圖中抽出一塊最合適的碎片來回答,都失敗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