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碩停招,我險些夠不上名校的門檻
對所有考研人來說,10月31日是個(ge) 特殊節點。這一天,考研正式報名結束,當屏幕上顯示“報名完成”的字樣時,意味著報名前內(nei) 心的所有糾結、掙紮都已塵埃落定,接下來要麽(me) 勇往直前,要麽(me) 铩羽而歸。同時,這也意味著你終於(yu) 和心中那所“Dream School”產(chan) 生了聯係,即使這種聯係是單向、未知甚至充滿個(ge) 人憂怯的。當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和“Dream School”出現在一起,還會(hui) 給人一種“我一定屬於(yu) 這裏”的勉勵和篤定。
今年是我第二次考研。頭一次像是邂逅初戀,鉚著蠻勁兒(er) 對遙不可及的目標大聲呐喊、奮力追求;第二次像是老友相見,透著隱秘的熟悉感。
依然記得,一戰失利後,在所有熱情和努力都揮灑幹淨,卻並未如願以償(chang) 時,我無數次質疑報考名校的決(jue) 策是否有誤。當初一年多的備考,我早就將“名校讀研”化進人生理想,也從(cong) 未想過假如放棄這個(ge) 信念,我究竟該往何處去。正是如此,一戰失利後,我幾乎沒有任何遲疑便投入二戰的備考中,即使調劑收到其他學校複試邀請,也抱著“讀書(shu) 不能將就”的心情拒絕了。
調劑係統開通那天,我發了條朋友圈:在最想讀書(shu) 的時候報最好的學校,結果在該收獲的瞬間一無所得。如果存在運氣守恒定律,不知道要用什麽(me) 程度的好運才能彌補這半年來的惴惴不安。
當時收到很多研友的鼓勵和共鳴,其中不乏說要一起再戰成為(wei) “人大男孩女孩”的夥(huo) 伴,但到了二戰報名時,不少人找了工作,或是換了學校,隻有我繼續原來的選擇。
沒成想,更大的挫敗還在後邊。今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發布公告,明確2021級全日製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碩士僅(jin) 招收推免生源,統考階段僅(jin) 招收非全日製定向就業(ye) 生源。當時,不少關(guan) 心我的研友發來問候,確認我的心情。那時我從(cong) 冗長的新聞史的背誦中醒過神,“啊,專(zhuan) 碩不招了,學碩(學術型碩士)呢?那我呢?”腦子裏還沒形成完整想法,眼淚就先一步掉了下來,真是身體(ti) 比意識更敏感更誠實啊。我花了兩(liang) 個(ge) 小時調整心情,迫使自己進入放空狀態,“至少要把今天的書(shu) 背完啊,又不能不考”。
我一邊給研友回話,一邊在紙上寫(xie) 下“車到山前必有路”之類老掉牙的俗語,貼在筆記、書(shu) 和牆上。比起第一次麵對失敗的窘態,我希望這次遭遇挫折,自己看起來能頑強一點,至少看起來不那麽(me) 狼狽。因為(wei) 我小時候讀過的名人故事中,頑強是通向成功的必備品質。
之後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換學校,在全國第一的新聞學院和能夠考上的新聞學院選項中,我暫時向後者妥協。就這樣,我選擇了位於(yu) 南京的另外一所新聞名校,選擇原因無他,城市好,學科實力也很強,而50餘(yu) 人的招生名額更是格外友好。隻是過了不久,這所新聞學院也宣布全日製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碩士停招的消息。幸好,我前後隻準備了6天,心情並沒有想象中那樣悲痛,隻是在得知消息後迅速確認了考研剩餘(yu) 天數,重新決(jue) 定換回人大,報考學碩,由於(yu) 中間相隔時間短,換學校這件事情竟像從(cong) 未發生過一樣。經曆過這些波折,最後我決(jue) 定再度選擇人大,報考學術型碩士後,我反而有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兜兜轉轉還是你,我的“Dream School”。
這段時間,“內(nei) 卷”成為(wei) 流行詞,“萬(wan) 物皆卷”被不少同齡人引用討論,有關(guan) “讀研”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就業(ye) 難等問題,引起極大關(guan) 注。但對於(yu) 包括我在內(nei) 的諸多年輕人,其實沒什麽(me) 要去爭(zheng) 辯的地方。現實中,對大多數人而言,不是所有的願望,都有充分選擇餘(yu) 地,隻有通過知識的階梯,一點一點努力,才能增加改變命運的機會(hui) 。比如先進入理想的學校,然後才能談論選擇怎樣理想的工作,規劃自己的人生。
當下,即便有吐槽抱怨,往往也是發泄焦慮情緒,比如困惑於(yu) 自己能否順利上岸,中間偶爾還會(hui) 憧憬讀研後的意氣風發。其餘(yu) 時候,還是轉頭拿起眼前的書(shu) 本,這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也是必須要做好的事情。即使我明確知道翻過一山還有一山,但仍然抱著“失敗了很多次也沒關(guan) 係,隻要成功了一次就好”的信念,希望不遠將來,這場奮戰能有個(ge) 好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學生的“內卷”:競爭還是內耗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詳細] -
幫大學生擺脫“內卷”,高校也要有所作為
如今,從大學生圈子中走出來的“內卷”,成為整個社會的熱詞。在學術意義上,“內卷”概念最初是為了解釋近代中國為什麽沒有孕育出更高級、更創新的生產方式。[詳細] -
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卻照亮了大山孩子的夢
57歲的王建林是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最偏遠教學點——常山教學點唯一的老師。[詳細] -
藍領月薪超本科生?供需是關鍵
近日,“藍領”月薪超大學生這一話題在網絡上又引起了新一撥的討論。教育不是“賭局”,高校不是“賣花人”,在育人上也不能憑“運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