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學生吃上了自助餐
廣西柳州融水推行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現全縣義(yi) 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村小學生吃上了自助餐
決(jue) 勝全麵小康 決(jue) 戰脫貧攻堅 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
4塊錢能吃到什麽(me) ?
不過是一個(ge) 麵包、幾個(ge) 包子,但對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丹江中學的學生來說,卻可以吃到一頓豐(feng) 盛的自助午餐:白蘿卜牛肉、節瓜豬肉、黃瓜豬肉、玉米粒肉末、素炒包菜、素炒小白菜、筒骨湯。
2008年,柳州在全國率先實行“免費午餐”;2011年底,融水作為(wei) 國家試點縣,在嚴(yan) 格執行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融水模式”。近年來,從(cong) 實現全縣義(yi) 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到食材統一配送、探索自助餐模式,融水縣不斷提升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效。
營養(yang) 餐“升級”自助餐,拒絕浪費成自覺
10月23日中午,丹江中學食堂內(nei) 六菜一湯擺放整齊,盡管腳下的“一米線”已磨得斑駁,但學生們(men) 自己盛飯、盛菜,秩序井然。
兩(liang) 年前,丹江中學在融水縣率先實行食堂自助餐模式。為(wei) 什麽(me) 要讓學生們(men) 吃自助餐?融水縣教育局副局長、丹江中學校長梁洲談起自己吃自助餐的經曆:“在店裏吃多少、拿多少,能不能借鑒一下,在學校裏也搞自助餐?”
彼時,學校食堂的剩飯菜一天能裝滿6個(ge) 泔水桶。“我是農(nong) 村人,小時候曬著太陽收穀子的情景還曆曆在目,看到這麽(me) 多剩飯菜很心疼,總想著怎麽(me) 能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梁洲說。
在學校推行自助餐,梁洲擔心兩(liang) 個(ge) 事情:一是能否維持秩序,二是飯菜是否還會(hui) 大量浪費。因此,在推廣自助餐前,全校首先抓行為(wei) 規範。他撰寫(xie) 了學生行為(wei) 管理規範,對食堂就餐提出的要求是“日三餐,要洗手,光盤底。就餐時,不掉飯,桌地淨”。
為(wei) 了讓學生有更多選擇,丹江中學營養(yang) 餐的菜品數量由兩(liang) 葷一素3個(ge) 菜變為(wei) 四葷兩(liang) 素共6個(ge) 菜。經過測算,每名學生由平均3兩(liang) 米飯減少至2.2兩(liang) ,而總體(ti) 的夥(huo) 食費維持不變。
可選擇的菜品多了,浪費現象顯著減少。記者在丹江中學食堂碗筷回收區看到,幾乎每名學生都自覺“光盤”。
“浪費減少了10倍!”負責收拾剩飯菜的食堂阿姨馬翠群最有發言權,她比畫著比她還高的泔水桶,“吃自助餐以前,每天都有這麽(me) 五六桶,拉都拉不動,現在一天一共才不到一小桶。”
2017年起,融水縣自籌資金,讓縣城6所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也吃上了營養(yang) 餐,實現營養(yang) 改善計劃全縣義(yi) 務教育學校全覆蓋。今年起,融水縣將營養(yang) 餐的補助標準由國家統一的每生每天4元增至5元,增加的費用由市縣兩(liang) 級承擔。這兩(liang) 項舉(ju) 措,融水縣近年來共投入約5500萬(wan) 元。目前,全縣15所學校的營養(yang) 餐升級成自助餐模式,受惠學生占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37%。
融水縣東(dong) 陽村小學是融水縣最早參與(yu) 自助餐模式的村小。“雖然說學生少,但一樣眾(zhong) 口難調,以前,有時候一餐飯後,4個(ge) 泔水桶就都裝滿了。”校長藍正立說,為(wei) 了讓4元的營養(yang) 餐全部吃進學生肚子裏,縣教育局規定,食堂所請的工友費、柴火費等一律從(cong) 公用經費裏列支,但浪費現象卻令人心疼。
去年春天開始,東(dong) 陽村小學100多名學生吃上了兩(liang) 葷三素的自助午餐。新鮮的就餐方式受到學生歡迎。為(wei) 了減少浪費,學校想了一個(ge) 又一個(ge) 點子:由數學教師測算經費,每月保持動態平衡;嚴(yan) 把食材驗收關(guan) ,從(cong) 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派食堂工友外出學習(xi) ,提升廚藝;學校還成立了采購小組,根據就餐情況及時調整菜譜,例如多買(mai) 孩子們(men) 喜歡吃的牛肉、鴨肉、白菜,少買(mai) 孩子們(men) 不愛吃的茄子和冬瓜,盡量達到品種多樣,又符合膳食營養(yang) 標準。
“現在,學校幾乎杜絕了浪費現象,學生們(men) 既懂得了用餐禮儀(yi) ,也學會(hui) 了等待和謙讓,養(yang) 成了文明守紀的行為(wei) 習(xi) 慣,還體(ti) 驗到了自主打飯的樂(le) 趣。”藍正立說。
食材統一配送,為(wei) 校園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周日是廣西禾美生態農(nong)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每周最忙碌的一天。10月25日晚,公司配送車間內(nei) 燈火通明,融水全縣近200所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第二天的大部分食材,正在接受最後一道把關(guan) ,即將由70輛專(zhuan) 業(ye) 低溫保鮮冷藏車配送至學校。
記者看到,配送到東(dong) 陽村小學的食材有豬肉、白蘿卜、黃瓜、雞蛋等,學校的訂單上還附有肉品品質檢驗報告單和蔬菜農(nong) 殘檢測合格證。
下午7點,配送員莫文敏裝車完畢,啟程出發,他的副駕駛位置掛著30多把學校食堂的鑰匙,最遠的一所學校淩晨3點才能抵達。他的女兒(er) 在融水縣城北小學讀四年級,也吃上了自己公司配送的營養(yang) 餐。“原材料我都見過,放心!”莫文敏說。
為(wei) 最大程度降低食品安全隱患,自2015年開始,融水縣所有學校的食材由學校自由采購,轉變為(wei) 公司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通過統一配送,明晰食材源頭和可追溯主體(ti) ,規範了食材檢驗、貯存、運輸、加工等環節,確保對食材質量全程把關(guan) 。
“我們(men) 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wei) 頭等大事來抓,為(wei) 學生提供最好的夥(huo) 食,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禾美公司董事長杜正東(dong) 介紹,公司自2015年起將業(ye) 務重點放在了學校食材配送方麵,建成食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配備了冷凍庫、冷藏庫、分揀車間、產(chan) 品質量檢測室等硬件設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質量管控體(ti) 係。目前,該公司承擔著融水、三江等5個(ge) 縣600多所學校共20多萬(wan) 名學生的食材統一采購配送任務。
梁菊花已在融水縣四榮鄉(xiang) 中心小學食堂工作了7年,每周二她都會(hui) 向禾美公司打電話預訂下周食堂所需的食材。“以前學校自己采購,沒有食品檢驗環節。實行統一配送後,所有食材都有檢驗,更安全,也更方便。”
與(yu) 此同時,為(wei) 讓學生吃得更好、吃得均衡營養(yang) ,做到規範管理,禾美公司配備了專(zhuan) 門的營養(yang) 師和廚藝總監,每周更換學校食堂菜譜,定期對食堂後廚進行培訓,並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方式統一進行食堂後勤管理。
以食育促德育,培養(yang) 勤儉(jian) 節約的習(xi) 慣
中午時分,融水縣苗家小鎮小學四年級學生榮國輝在食堂內(nei) 自己盛了黃瓜炒肉、炒白菜、炒酸菜,吃得津津有味。食堂出口,五年級學生賈蒙軒眼睛盯緊每個(ge) 同學的飯碗,不時攔住沒有“光盤”的同學。作為(wei) 衛生監督員,他的職責是“保證每個(ge) 人吃完才能出門”。
苗家小鎮小學是一所易地扶貧搬遷配套學校,全校1410名學生大都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90%是少數民族。實行自助餐僅(jin) 一個(ge) 月,效果出乎校長李玲鋒的預料。
“學生們(men) 之前沒有吃過自助餐,覺得很新奇,都自覺排隊,踐行‘光盤行動’,浪費大大減少。家長的反響也很好,說這種方式給孩子提供了自主選擇的機會(hui) ,提高了他們(men) 的自理能力。”李玲鋒說。
“節約用水一點一滴,珍惜糧食一顆一粒”“自覺遵守飯堂紀律,養(yang) 成飲食衛生習(xi) 慣”……在東(dong) 陽村小學食堂外,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
雖然沒吃過餐館裏的自助餐,但在東(dong) 陽村小學讀六年級的李思庭卻對自助餐有自己的一番理解:“自助餐就是吃多少、打多少,不能浪費,要留給後麵的同學吃。”
“平時在家吃飯,女兒(er) 還會(hui) 教育我要節約糧食,這方麵我要向女兒(er) 學習(xi) 。”該校二年級學生周靈雁的媽媽廖木邊告訴記者。
“實行自助餐,不是僅(jin) 把菜勺交給學生,裏麵也蘊含著節約糧食、照顧他人等育人價(jia) 值。”藍正立說,更重要的是,自助餐給了孩子們(men) 一些自由空間和選擇權利。在他看來,自助餐也是“自主餐”,表麵上看是關(guan) 注飲食,實質上是尊重獨立、培養(yang) 獨立,讓學生感到自由又新鮮,所以受到孩子們(men) 的青睞。
藍正立記得,學校剛剛實行自助餐時,有些孩子不選素菜,專(zhuan) 門選雞腿、排骨,隨著教育活動的深入,孩子們(men) 學會(hui) 了葷素搭配,既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選擇,也明白了要考慮他人,從(cong) 舌尖上“吃”出了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和衛生習(xi) 慣。“一年多來,從(cong) 就餐秩序和不多的剩飯菜可見,這種就餐方式已經培養(yang) 了學生‘餐廳裏的教養(yang) ’。”
“對於(yu) 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說,學校在提升學生素養(yang) 方麵起著重要作用。”李玲鋒說,以食育促進德育,通過用餐培養(yang) 學生良好行為(wei) 習(xi) 慣,學會(hui) 做人,讓每個(ge) 孩子成為(wei) 最好的自己,這一點促使她“不僅(jin) 把這件事做了,還要做得更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推進教育結構戰略性調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詳細] -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教育事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發了人力資源,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貢獻了積極力量,為國民素質逐漸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詳細] -
院士當了班主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試水本科生教學改革
從今年秋季學期伊始,包振民多了一個新身份——海洋生命學院新入學的2020級生物科學(強基計劃)班班主任。[詳細] -
普及急救知識 中小學頻出招
如何讓同學們掌握在危急時刻學會自救、互救越來越成為各校關注重點,掌握“應急救護”的新技能在學生們中形成“新時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