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文化景區如何開發研學課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去年在視察敦煌時強調,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曆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敦煌陽關(guan) 博物館緊緊圍繞展示、研究、弘揚敦煌文化,依托悠久的曆史文化和豐(feng) 富的文物遺跡等資源,認真摸索,反複實踐,推出了一係列研學產(chan) 品,通過寓教於(yu) 樂(le) 等方式,為(wei) 青少年打造富於(yu) 絲(si) 路文化特色的“第二課堂”。在實踐中我們(men) 也摸索出來一套曆史文化景區如何開發研學課程的思路。
一是與(yu) 當地學校教師合作,把部分體(ti) 驗項目轉化為(wei) 研學課程。研學是一種較新的教學形式。教育部等11部門下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就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研學旅行的意義(yi) 、目標、原則、任務和組織保障方麵,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我們(men) 把原有的部分體(ti) 驗項目轉化為(wei) 研學課程,並請當地學校的教師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設計教案,逐漸細化研學內(nei) 容。
二是編寫(xie) 適合中小學、體(ti) 現當地曆史文化的簡明教材和讀本。書(shu) 是傳(chuan) 承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我們(men) 自2003年創建之初就開始編撰介紹和研究陽關(guan) 與(yu) 絲(si) 路文化的讀本。我們(men) 在工作中了解到,中小學生最感興(xing) 趣的還是適合他們(men) 學習(xi) 的敦煌文化普及讀物。由熟知陽關(guan) 文化的學者專(zhuan) 家、教師等合作編寫(xie) 的一本圖文並茂的絲(si) 路陽關(guan) 文化簡明讀本,既能作為(wei) 研學的基礎教材,也能提供給其他遊客閱讀參考。
其實,為(wei) 豐(feng) 富陽關(guan) 研學內(nei) 容,彰顯絲(si) 路文化特色,僅(jin) 有一冊(ce) 簡明讀本是不夠的。自漢代張騫鑿空西域,敦煌成為(wei) 古代絲(si) 綢之路的“咽喉之地”,陽關(guan) 就是絲(si) 路南道必經的關(guan) 隘。在久遠的曆史歲月中,陽關(guan) 就與(yu) 漢代張騫出使、遷民實邊,霍去病出征、收複河西,廣利伐宛、天馬西來,玄奘取經、羅什講學,王維勸酒、渭城譜曲等風雲(yun) 人物及曆史事件不可分割,積澱了豐(feng) 厚的文化底蘊,鑄成千古傳(chuan) 唱的陽關(guan) 盛名。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陸續推出了陽關(guan) 壯別、鑽木取火、烽火傳(chuan) 遞、壁畫臨(lin) 摹、經書(shu) 抄寫(xie) 、陶藝製作、磚畫摹拓、校場習(xi) 射、長城夯築等一係列獨具特色的研學課程,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通過聽、看、寫(xie) 、做、行,係統了解絲(si) 綢之路、兩(liang) 關(guan) 長城和中國西北地區的曆史風貌與(yu) 文化特色。而這些壯麗(li) 多彩的曆史畫卷,都可以分別編寫(xie) 成內(nei) 容生動、豐(feng) 富的研學教材。
三是選擇好合適的研學指導教師。研學具有特殊的教育效果,是學校課堂的有益補充,因此選擇好研學指導教師也很關(guan) 鍵。適合進行研學指導的教師應該從(cong) 國家層麵下發的研學文件開始,學習(xi) 有關(guan) 研學的一些具體(ti) 方針、要求等,加強相關(guan) 曆史文化知識訓練;同時,要熟悉中小學教育,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征。聘請本地學校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把關(guan) 指導研學課程,並麵向社會(hui) 招聘有教師資格證書(shu) 、熟悉地方曆史文化及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知識的人員,與(yu) 當地中小學合作等,都是比較實際的選擇。
陽關(guan) 曆史悠久,曾在曆史上為(wei) 維護絲(si) 綢之路暢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也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成為(wei) 一個(ge) 典範的研學基地,就必須繼續開發具有更深內(nei) 涵、更高層次、更廣維度的研學課程,編寫(xie) 出一批能讓青少年體(ti) 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敦煌藝術的無窮魅力的好教材,使陽關(guan) 景區真正成為(wei) 進行愛國主義(yi) 教育和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承創新教育的典範基地,為(wei) 堅定文化自信作出應有貢獻。
(吳豐(feng) 萍係陽關(guan) 博物館副館長,柴劍虹係中華書(shu) 局編審、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hui) 顧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係改革探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我國的努力方向。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高校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詳細] -
18年青春接力聚螢成光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徐玥瑩來到雲南省施甸縣支教已經三四個月了,作為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她將在這裏度過一年的支教時光,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詳細] -
“阿佳講故事”走進日喀則拉孜縣熱薩鄉幼兒園
近日,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走進日喀則市拉孜縣熱薩鄉幼兒園開展第120期“阿佳講故事”送文化下鄉活動。[詳細] -
尼瑪紮西:鞠躬盡瘁為科研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鍾國強曾經與尼瑪紮西共事20多年,從沒見尼瑪紮西有過節假日與周末,不下鄉不出差時,一定能在辦公室裏找到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