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聚焦教育2020收官係列發布會(hui)
12月3日,教育部舉(ju) 行教育2020“收官”係列第二場發布會(hui) ,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e) 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yang) 、思政工作、科技創新等情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十三五”時期,中國高等教育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扭住全麵提升人才培養(yang) 能力的核心點,牢牢抓住提高質量、推進公平兩(liang) 個(ge) 戰略支點,持續開展全麵振興(xing) 本科教育攻堅戰,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yang) 取得突破性進展、曆史性躍升。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ti) 係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ti) 係。”吳岩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wan) 。
研究生教育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教育部學位管理與(yu) 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介紹,我國已全麵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其中,期末千人注冊(ce) 研究生數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今年將達300萬(wan) 人,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招生占比目前已超過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學位33萬(wan) 人,碩士學位339萬(wan) 人。
追求量更強調質。吳岩表示,五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ang) 質量全麵升級。2018年,我國首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布,涵蓋全部12個(ge) 學科門類、92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類、587個(ge) 專(zhuan) 業(ye) 、5.6萬(wan) 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一流課程“雙萬(wan) 計劃”遴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118門,示範帶動高校本科課程建設。實施“六卓越一拔尖”2.0計劃,在17個(ge) 基礎學科實施拔尖學生培養(yang) 計劃,首批布局104個(ge) 基地。
五年來,新工科全麵深化、新醫科融合發展、新農(nong) 科高位推進、新文科布局未來。“四新”建設交織融合、引領發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全麵創新。
“‘十三五’時期,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加快培養(yang) 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高質量、內(nei) 涵式發展取得新成效。”洪大用表示,近年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不斷深化,學科專(zhu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和改革更加有力,“雙一流”建設全麵啟動、紮實推進。
堅持標準先行、質量為(wei) 要。教育部組織開展了第12批學位授權審核工作,新增了28個(ge) 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9個(ge) 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啟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改革,目前已批準32所高校自主審核增列學位點。加強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2015年以來,全國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銷1663個(ge) 博士碩士點。部署開展我國學位製度建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學位點評估,全國12877個(ge) 學位授權點完成自評,抽評普通高校和科研機構現有學位授權點2292個(ge) 。
為(wei)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等文件,構建國家典型示範、省級重點保障、培養(yang) 單位全覆蓋的三級導師培訓體(ti) 係。2019年我國共有研究生導師46萬(wan) 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萬(wan) 人,其中,45歲以下導師增加約4.5萬(wan) 人。
信息技術正在引發一場高等教育的學習(xi) 革命。據統計,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wan) 門,學習(xi) 人數達4.9億(yi) 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有高校全部實施在線教學,108萬(wan) 名教師開出課程合計1719萬(wan) 門次,在線學習(xi) 學生共計35億(yi) 人次。
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呈現新氣象
“目前,全國高校教師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雙帶頭人’比例從(cong) 2018年底的68%上升到2019年底的82%,其中黨(dang) 委書(shu) 記和校長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普遍達到95%以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餘(yu) 先亭在發布會(hui) 上透露。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餘(yu) 先亭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匯聚各方力量,不斷創新高校思政工作。會(hui) 同中組部、中宣部深化地方黨(dang) 政領導幹部上講台,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各省(區、市)黨(dang) 政領導班子成員上講台作報告已形成製度性安排。2019年,會(hui) 同國資委開展“國企領導上講台、國企骨幹擔任校外輔導員”,推動50位國企領導進高校講授100場公開課,遴選100名央企骨幹擔任校外輔導員,幫助學生了解國情、黨(dang) 情、世情、企情。
實施“基層黨(dang) 建質量提升攻堅行動”,開展新時代高校黨(dang) 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you) 工作,實現全國民辦高校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培訓全覆蓋,打造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易班網和中國大學生在線“三駕馬車”為(wei) 引領的校園網絡新媒體(ti) 傳(chuan) 播矩陣……5年來,高校黨(dang) 的政治建設取得新發展,思想政治工作呈現新氣象。
綜合調查表明,99.1%的學生讚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黨(dang) 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99.3%的學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思政課改革創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環。“‘十三五’時期,全國高校思政課在師資、教材、教法等方麵持續創新,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不斷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教育部社會(hui) 科學司司長劉貴芹說。
劉貴芹表示,“十三五”時期,思政課改革創新發生格局性變化。2019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在頂層設計上,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教育部等多部門出台部門規章和文件,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指導委員會(hui) ,政策“組合拳”頻頻落地,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
辦好思政課,關(guan) 鍵在教師。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zhuan) 兼職教師總數為(wei) 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wan) 人大關(guan) ,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均增長率達14.4%。
“這5年,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條件保障更加有力。”劉貴芹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直接投入達4.7億(yi) 元。其中,2016年至2019年,中宣部、教育部建設37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支持經費1.1億(yi) 元;教育部累計向高校思政課建設投入專(zhuan) 項經費近1.5億(yi) 元。
“十三五”時期,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明顯增強。一項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萬(wan) 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020年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超過90%,比2015年提高了18個(ge) 百分點。
高校服務經濟社會(hui) 能力顯著提升
“‘十三五’期間,高校深入實施高等學校服務國家戰略行動,推進高校主動肩負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責任和擔當,高校科技服務經濟社會(hui) 和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顯著提升。”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5年來,高校的科技成果和社會(hui) 服務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以及高鐵、光伏、數控等領域提供了關(guan) 鍵技術支撐。
統計數據顯示,高校不僅(jin) 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還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liang) 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占比超過40%。
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方麵,2016年至2019年,高校服務產(chan) 業(ye) 、企業(ye) 和社會(hui) 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yi) 元。2019年,全國高校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比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yi) 元,比2016年增長34.3%。
“今年以來,麵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快速響應,重點圍繞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方麵開展緊急攻關(guan) ,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wei) 疫情防控作出了貢獻。”雷朝滋介紹,高校共研製出44款檢測試劑盒,獲國內(nei) 認證17款、國外認證41款,國內(nei) 外銷量超億(yi) 份。抗體(ti) 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ti) 疫苗已經進入臨(lin) 床試驗階段。
雷朝滋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支持高校科研人員將最新科研成果寫(xie) 入教材、融入課堂、傳(chuan) 給學生。《2019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有53.9%的本科生參加過教師科研課題,12.8%的本科生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學術大賽;65.0%的研究生參加過企業(ye) 委托科研項目,20.9%的研究生獨立在全國或國際學術會(hui) 議上作報告。
為(wei) 進一步解放高校科研創新活力,“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在機構運行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經費管理等方麵繼續優(you) 化政策導向,同時,深化科技評價(jia) 改革,切實推動作風、學風轉變。
“‘十四五’期間,高校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為(wei) 服務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雷朝滋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習近平向清華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致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12月3日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向會議致辭,祝賀顧問委員會成立20周年。[詳細] -
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人數突破10萬人
記者從教育部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達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詳細] -
深化教育改革實現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它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價值導向,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教育公平是一個多維度的曆史性概念,意味著往往隻能從“現實”向“理想”不斷逼近。[詳細] -
勞動教育如何在大中小學延伸
首屆中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以“共話勞動教育,共創美好未來”為題,多維度討論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之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