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完善教育創新體係服務國家戰略

發布時間:2020-12-08 09:4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展望“十四五”規劃係列評論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這為(wei) 我國加快建設教育創新體(ti) 係指明了方向、打開了格局。建設教育創新體(ti) 係,為(wei) 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貢獻力量,是“十四五”時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緊要任務。

  建設教育創新體(ti) 係的出發點是服務國家戰略。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家對創新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迫切和緊要,創新人才培養(yang) 成為(wei) 國家戰略需求,教育創新體(ti) 係成為(wei) 國家創新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從(cong) 功能指向來看,建設教育創新體(ti) 係以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服務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為(wei) 宗旨,既肩負為(wei) 我國科技水平從(cong) 跟跑到並行、領跑轉變提供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使命,同時為(wei) 國民經濟發展和區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供更有力的人力資源、人才資源支撐,是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引擎。建設教育創新體(ti) 係,還服務於(yu) 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為(wei) 教育創新能力不僅(jin) 是世界各國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體(ti) 現,而且已成為(wei) 現代人適應快速變化社會(hui) 、追求品質生活的社會(hui) 要求。其次,從(cong) 動力來源來看,以服務國家戰略為(wei) 導向建設教育創新體(ti) 係,不僅(jin) 僅(jin) 是受個(ge) 體(ti) 興(xing) 趣驅動或因學校具有資源優(you) 勢而開展創新,而是深深紮根於(yu) 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切,及時回應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重大問題解決(jue) 的需求;不僅(jin) 僅(jin) 是追求創新人才培養(yang) 、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還包括追求教育業(ye) 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創新,實現跨學科、跨學校、跨行業(ye) 、跨區域的係統性教育創新。

  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的教育創新體(ti) 係,核心是全麵加強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能力建設。一是加強一體(ti) 化培養(yang) 能力建設。創新人才培養(yang) 不是從(cong) 高等教育開始的,基礎教育階段的早期培養(yang) 至關(guan) 重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對科學興(xing) 趣的引導和培養(yang) 要從(cong) 娃娃抓起,使得他們(men) 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ti) 。創新人才培養(yang) 需要尊重其成長規律,做好從(cong) 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體(ti) 化培養(yang) 的政策設計與(yu) 實施行動,覆蓋各個(ge) 學段並具有連續性、學段之間有機銜接,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早期培養(yang) 與(yu) 國家基礎學科“強基計劃”相對接。二是加強培養(yang) 過程能力建設。根據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個(ge) 性需求,把創新作為(wei) 一個(ge) 理念貫穿於(yu) 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麵彰顯創新導向,在創新人才識別、培養(yang) 、指導、評價(jia) 等各環節實現貫通。推動區域和一批學校基於(yu) 學習(xi) 科學和腦科學、應用新方法新技術開展各種教育創新實驗,為(wei) 教師創造更多創新空間,促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強化探究式、情境化、項目化、互動性教學,激發探索的興(xing) 趣、發現的能力、創新的思維,提高學生創造性解決(jue) 問題能力。三是加強支持能力建設。健全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支持服務體(ti) 係,聯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ye) 企業(ye) 資源,加強區域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一體(ti) 化平台建設,在人才培養(yang) 各個(ge) 環節提供科學指導與(yu) 服務。整合多學科多領域研究力量,研究國家戰略導向的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動態需求、基本規律、質量標準、課程教學、協同機製等。建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跟蹤監測機製,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持續改進創新人才培養(yang) 質量。

  加快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的教育創新體(ti) 係,關(guan) 鍵是走出破解協同壁壘的新路。國家戰略導向的教育創新體(ti) 係建設,有賴於(yu) 多方參與(yu) ,破解協同治理壁壘。協同治理壁壘包括資源壁壘、製度壁壘、信息壁壘等多類型,而且體(ti) 現在多個(ge) 層麵,從(cong) 學校層麵、社區層麵、區域層麵到全球層麵。每個(ge) 層級協同中遇到的壁壘類型及破解策略不同,但破解壁壘的根本指向在於(yu) 發揮政府、學校、學區、社區、園區、龍頭企業(ye) 、研究機構、公益組織、主流媒體(ti) 等各個(ge) 主體(ti) 積極性,著力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機製,促進人才培養(yang) 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以更好治理實現更高質量的教育創新。盡管學習(xi) 的興(xing) 趣和好奇心對於(yu) 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性正成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和社會(hui) 的共識,但激發學生學習(xi) 的興(xing) 趣和好奇心,為(wei) 創新人才培養(yang) 和教育創新體(ti) 製機製建設提供良好生態,有賴於(yu) 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突破傳(chuan) 統意義(yi) 上“尖子”選拔、分數引領、競賽引領模式,著眼於(yu) 個(ge) 性化學習(xi) 與(yu) 發展的多元化支持,打破教育資源配置的製度壁壘,整合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部門力量,推動大學與(yu) 中小學、科研院所聯合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完善超常學生的甄別和培養(yang) 機製,這將是建設教育創新體(ti) 係的必然選擇。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數據挖掘分析、認知科學和腦科學發展,將為(wei) 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個(ge) 性化學習(xi) 、加強學生發展指導、推進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探索提供科學的支持。數據驅動的多元參與(yu) 將成為(wei) 教育創新體(ti) 係建設的一種新模式。基於(yu) 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等機構的合作參與(yu) ,推進專(zhuan) 業(ye) 化、智能化、多類型采集分析數據,把證據應用於(yu) 創新人才的識別發現、培養(yang) 與(yu) 評價(jia) ,將為(wei) 我國教育創新體(ti) 係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係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義務教育發展重點在公平提質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複》(以下簡稱《答複》),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將九年製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製義務教育”予以答複。[詳細]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係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指明坐標方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學習領會好、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高等教育戰線的頭等大事。[詳細]
  • 承擔教育使命 共同謀劃教育未來

    12月7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開幕。[詳細]
  • 勞動教育貴在“知行合一”

    加強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教育體係,能夠幫助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現自我,通過雙手改變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