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貴在“知行合一”
加強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能夠幫助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現自我,通過雙手改變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全社會(hui) 要崇尚勞動,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wei) 大、勞動最美麗(li) 的社會(hui) 風尚。這為(wei) 我們(men) 學習(xi) 宣傳(chuan) 落實勞動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曆史任務,而“時代新人”的一個(ge) 重要特征就是具備勞動素質,能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加強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能夠幫助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現自我,通過雙手改變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落實好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關(guan) 鍵是明確勞動教育內(nei) 容,形成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理論課教學應以大學生就業(ye) 指導、職業(ye) 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ye) 課程為(wei) 依托積極開展;作為(wei) 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的補充,思想政治課和專(zhuan) 業(ye) 課教學中要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nei) 容。實踐部分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an) 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wei) 主,分類實施。靈活設立學年勞動周,結合專(zhuan) 業(ye) 能力素質要求、職業(ye) 發展需求和教學計劃安排,有序組織學生在每學年的勞動周裏集中開展勞動實踐。充分發揮實踐教育基地的勞動育人功能,組織學生到實踐教育基地參加勞動活動,滿足不同學曆層次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生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增強學生對勞動精神的體(ti) 驗感受和認知理解。將勞動教育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在每個(ge) 學期末按照學校的學時學分對應關(guan) 係,統一認定第二課堂學分,實現勞動教育管理、科學評價(jia) 的信息化。開展勞動教育典型選樹活動,通過典型引領弘揚勞動光榮、勞動偉(wei) 大、勞動美麗(li) 的價(jia) 值取向。
落實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ti) 是要廣泛開展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將勞動理論教育和勞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其中勞動理論教學包括勞動教育思想和學科專(zhuan) 業(ye) 勞動教育,旨在培養(yang) 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學科專(zhuan) 業(ye) 勞動教育要注重挖掘、汲取各學科專(zhuan) 業(ye) 和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因素和養(yang) 料,積極打造“專(zhuan) 業(ye) +勞動實踐”“創新創業(ye) +勞動實踐”勞動育人模式,融專(zhuan) 業(ye) 教育、生產(chan) 勞動教育、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公益勞動和創新創業(ye) 教育於(yu) 一體(ti) 。專(zhuan) 題教育包括勞動法教育、勞模精神等的教育,可邀請法學專(zhuan) 家、勞動模範、大國工匠等來協助完成。勞動實踐部分包括生產(chan) 技術勞動、日常生活勞動和公益勞動,其中生產(chan) 技術勞動要緊扣學科專(zhuan) 業(ye) 特點,有重點地開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工具的教學,組織學生到農(nong) 村、工廠、科技園區等參加生產(chan) 勞動;日常生活勞動可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校園體(ti) 力勞動,結合校園生活開展綠化養(yang) 護、校園衛生、教室清潔、實驗室維護、文明寢室建設等勞動鍛煉,培養(yang) 學生掌握日常生活勞動技能和形成良好行為(wei) 習(xi) 慣。公益勞動要積極開展服務性勞動實踐,以大學生社團和社會(hui) 組織為(wei) 載體(ti) ,開設“菜單式”誌願勞動項目,開展經常性的“誌願服務”活動和社區義(yi) 務勞動,引導學生增強公共服務意識,積極參與(yu) 社區治理。抓好“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基層一線就業(ye) 政策,引導學生紮根基層建功立業(ye) ,培養(yang) 學生到艱苦地區和行業(ye) 工作的奮鬥精神。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大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融合教育突圍 讓特殊兒童看得見曙光,摸得著未來
“他們缺的就是一個平等交流的機會。”甘肅省聽力語言康複中心幼兒園負責人王元芬說,融合教育正是教育公平真正落地的地方,會幫助特殊兒童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自信,覺得社會是包容自己的。[詳細] -
教育部強調“內外聯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
深化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對於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有關處室負責人4日表示,要進一步“內外聯動”,對校外培訓機構予以引導規範。[詳細] -
“十三五”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12月3日,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係列第二場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等情況。[詳細] -
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人數突破10萬人
記者從教育部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達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