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十三五”基教整體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

發布時間:2020-12-11 14:3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聚焦教育2020收官係列發布會(hui)

  “‘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堅持以培養(yang) 能夠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為(wei) 崇高使命,以推進公平發展、質量提升為(wei) 中心任務,改革取得曆史性突破、發展呈現格局性變化,整體(ti) 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群眾(zhong) 教育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教育部今天在北京舉(ju) 辦教育2020“收官”係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guan) 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這樣總結道。

  曆史性解決(jue) 了“有學上”問題,向“上好學”邁進

  “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高度。”呂玉剛說,“十三五”期間,黨(dang) 中央、國務院進一步高度重視基礎教育,作出了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全麵部署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新時代基礎教育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確立,基礎教育已經踏上更加注重內(nei) 涵發展、全麵提高育人質量的新征程。

  呂玉剛介紹,“十三五”期間,基礎教育普及水平躍上新台階。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是重大政治任務。國辦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yi) 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強力推進控輟保學工作。

  截至2019年底,我國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4.8%,比2015年提高了1.8個(ge) 百分點;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yi) 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台賬建立之初的約60萬(wan) 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wan) 名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為(wei) 實現2020年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為(wei) 鞏固控輟保學成果,義(yi) 務教育有保障的長效機製進一步健全,推動曆史性地徹底解決(jue) 輟學問題。”呂玉剛說。

  這一成就是各地黨(dang) 委、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四川是教育部反饋疑似失輟學學生較多的省份。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崔昌宏在會(hui) 上介紹,四川堅持高位推動,協調聯動,嚴(yan) 格控保並重。

  “就拿依法控輟來說,我們(men) 堅決(jue) 打擊非法用工,涼山州在春節關(guan) 鍵節點累計設置檢查點400個(ge) ,勸返外出務工適齡學生近3000人;對多次勸返仍拒不履行送學義(yi) 務的20餘(yu) 起案件進行審理。”崔昌宏說,截至目前,全省99.9%的失輟學學生完成勸返核減,涼山州最後7個(ge) 貧困縣摘帽,義(yi) 務教育有保障取得決(jue) 定性勝利。

  “十三五”期間,學前教育強化了公益普惠屬性。呂玉剛介紹,國家連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進一步強化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推動各地大力發展公辦園,鼓勵社會(hui) 力量辦園,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扶持力度。依法依規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經各地測算,今年全國學前教育總體(ti) 上能夠實現85%的普及目標和80%的普惠目標。”呂玉剛說。

  “十三五”期間,高中階段即將實現基本普及。截至2019年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9.5%,比2015年提高了2.5個(ge) 百分點;全國已有28個(ge) 省份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超過90%,其餘(yu) 3個(ge) 省份今年也將實現90%的普及目標,由此今年全國及各省份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能夠實現90%的普及目標。

  在特殊教育方麵,殘疾兒(er) 童得到更多關(guan) 愛。監測顯示,今年全國殘疾兒(er) 童義(yi) 務教育入學率已達95%以上。

  “經過5年努力,在義(yi) 務教育全麵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義(yi) 務教育鞏固水平和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全國共有中小學(幼兒(er) 園)51萬(wan) 所,在校(園)生2.26億(yi) 人,即將圓滿完成中央確定的普及收官交賬任務,基礎教育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有學上’問題,教育公平實現了新跨越,正在乘勢而上,向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的願望邁進。”呂玉剛說。

  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基礎教育進入提質新階段

  呂玉剛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農(nong) 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城鎮義(yi) 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呈現出新麵貌。

  “十三五”以來,以中西部和農(nong) 村地區學校為(wei) 重點,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紮實推進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一體(ti) 化發展,有效推動實現城鄉(xiang) 統一的義(yi) 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製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大力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麵加強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建設。

  截至2019年底,全國30.9萬(wan) 所義(yi) 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占義(yi) 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9.8%;全國95.3%的縣通過縣域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驗收。

  “城鎮義(yi) 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呂玉剛說,“十三五”期間,實施消除義(yi) 務教育大班額計劃,指導各地“一縣一案”科學製訂專(zhuan) 項規劃,有序擴大城鎮教育資源。截至2019年底,全國義(yi) 務教育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分別降至3.98%和0.24%,比2015年下降了10.1、4.8個(ge) 百分點,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消除大班額(控製在5%以內(nei) )的目標任務。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表示,伴隨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矛盾發生曆史性轉變,“有學上”的問題正在被“上好學”的需求所取代,教育的內(nei) 涵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

  呂玉剛介紹,在德育方麵,製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係統構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體(ti) 係,明確了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目標任務,德育工作主體(ti) 框架更加明確,長效機製更加健全,德育骨幹隊伍專(zhuan) 業(ye) 化建設不斷加強。

  5年來,課程教學改革得到全麵深化。全國基礎教育教學工作會(hui) 議召開,成立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全麵加強教學改革工作部署與(yu) 指導。認真組織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義(yi) 務教育道德與(yu) 法治、語文和曆史統編教材已全麵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已在20個(ge) 省份實施。“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學業(ye) 水平整體(ti) 良好,在國際上有較高聲譽。”呂玉剛說。

  “信息技術實現了與(yu) 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呂玉剛說,“十三五”期間,大力推進“教育+互聯網”,積極推進基於(yu) 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yu) 學模式變革,拓展了課堂教學空間、促進了優(you) 質教學資源共享。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說,河南不斷提高教師待遇,鄉(xiang) 村教師生活補助“提標擴麵”、調整班主任津貼標準、設立地方教齡津貼,僅(jin) 2019年,省市縣三級籌措41億(yi) 元發放“一補兩(liang) 貼”,新建農(nong) 村教師周轉房4643套,教師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綜合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熱點難點實現新突破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綜合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長期困擾教育健康發展的一係列體(ti) 製機製障礙正在得到破解。”張誌勇說。

  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管得太多、動力不足、保障不夠、管理不善”等突出問題,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幹意見》,為(wei) 保障中小學教育教學自主權、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落實經費使用自主權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為(wei) 全麵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創設了良好製度環境。

  在創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方麵,適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同步推進,推動14個(ge) 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因地製宜、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探索形成了規範有序、科學高效的新型教學組織方式。建立學生發展指導製度,完善綜合素質評價(jia) 實施辦法,以省為(wei) 單位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信息管理係統,客觀真實、簡潔有效記錄學生突出表現,引導育人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素質教育。

  此外,基礎教育評價(jia) 改革不斷深化。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研製了《義(yi) 務教育質量評價(jia) 指南》,係統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wei) 導向的科學評價(jia) 體(ti) 係,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qing) 向。

  基礎教育涉及千家萬(wan) 戶,社會(hui) 關(guan) 注度高,“十三五”以來,圍繞基礎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實現了新突破。

  出台減負三十條規定,著力構建係統化減負體(ti) 係,推進學校建立課後服務製度,全國36個(ge) 大中城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實現線上線下同步規範治理,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由105項減至35項,學生過重學業(ye) 負擔得到有效緩解。

  “招生秩序得到有效規範。”呂玉剛介紹,全國24個(ge) 大城市義(yi) 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98.6%。健全以居住證為(wei) 主要依據的入學政策,全國85.3%的義(yi) 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mai) 民辦學校學位)。大力推進“公民同招”改革,全麵建立公辦民辦義(yi) 務教育學校一視同仁、互不享有特權的招生入學機製,有效緩解了擇校熱和家長焦慮,推動了民辦學校從(cong) “搶好生源”向“教好學生”轉變。

  呂玉剛表示,下一步將全麵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基礎教育重大決(jue) 策部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美好期盼,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立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大力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打贏學位建設攻堅戰還得政府帶頭

    今年至2025年,深圳市將新增近百萬個基礎教育學位,幼兒園、公辦義務教育、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分別為14.5萬個、74萬個、9.7萬個,其中義務教育、普高公辦學位比現有學位數近乎翻番。[詳細]
  • 探索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創新

    2020年3月,《關於全麵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布,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麵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詳細]
  • 德育先行須喚醒學生主體性

    近日,教育部在上海召開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係統謀劃“十四五”德育工作。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我們就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學生視角,從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年齡層次展開德育。[詳細]
  • 聚焦二次備課 構築高效課堂

    二次備課是教學常規,主要是指集體備課下或完成教學任務後的再次備課,依據本人及本班的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活動及已有的教案進行反思性教學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