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校間學分互認難在哪裏
教育部在關(guan) 於(yu) 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第1241號(教育類109號)提案答複的函中指出,近年來,教育部出台多項政策積極推動高校間的學分互認,並逐步健全線上學分互認機製。
答複指出,一是鼓勵高校校際學分互認。支持國內(nei) 高校建立與(yu) 學分製改革和彈性學習(xi) 相適應的管理製度,加強校際學分互認與(yu) 轉化實踐,完善學分標準體(ti) 係。二是積極推進線上學分互認。
2020年,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yu) 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明確要求高校貫徹落實有關(guan) 政策要求,引導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選修線上優(you) 質課程,製定在線課程學習(xi) 學分互認與(yu) 轉化政策,保障學生學業(ye) 不受疫情影響。
推動高校間學分互認,是我國教育部多年前就推進的一項工作。但從(cong) 現實看,學分互認推進並不順利,高校還是主要根據學生完成本校課程、學分情況,授予學生畢業(ye) 證書(shu) 、學位證書(shu) 。而由於(yu) 學分不能互認,學生所選課程受到局限,高校間的交換生製度沒有切實建立,退學(轉學)學業(ye) 銜接存在障礙。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並結合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要大力推動高校間學分互認,讓學生有更靈活的方式完成大學學業(ye) ,並建立起高校間的退學(轉學)銜接機製。
學分互認的優(you) 點是顯而易見的。學習(xi) 另一所大學的課程,本校承認課程學分,那麽(me) ,學生就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學習(xi) 另一所大學的課程。這無疑將拓寬學生的課程選擇,也可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選擇適合外部環境的求學方式。如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學生在當地高校上課,或者上網絡課程,學籍所在學校也認可課程學分。
推進高校間的學分互認,主要有以下一些障礙。首先是一些高校缺乏開放、共享教育資源的心態,沒有開放課程、學分互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采取傳(chuan) 統的計劃方式。其次是我國高校缺乏包括自主設置課程在內(nei) 的辦學自主權,本校實行完全學分製,都受到自主開設課程較少的限製,就更難向其他學校學生開放課程了。更重要的是,互認學分的前提是各校的課程質量標準、課程含金量一致,而我國高校對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視程度不同,課程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學校還存在給學生送學分的“水課”。
要推進高校間的學分互認,就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推進高校實行完全學分製教學、管理,在完全學分製教學、管理基礎上,實現高校間的學分互認。與(yu) 此同時,要推進高校課程專(zhuan) 業(ye) 認證,以此評價(jia) 各校的課程質量,為(wei) 高校間建立學分互認製度提供專(zhuan) 業(ye) 依據、標準。這可以促進高校重視課程質量,突破當前學分互認存在的高校層次壁壘,讓更多學校能互認學分,為(wei) 學生選擇學分創造條件,擴大學生學習(xi) 自主權、選擇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思考:我們都要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
隨著各地小學進入期末,不少小學低年級家長曬孩子期末考成績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孩子們的語文、數學、英語幾乎都考滿分,儼然已經成為“別人家孩子”的優秀代表。[詳細] -
他們為什麽愛上基礎學科
對星辰大海的向往,是需要我們對賴以生存的太陽係、銀河係和河外星係、整個神秘宇宙的熱情,需要以人類渺小之軀挑戰宇宙奧秘的倔強。[詳細] -
學生無可奈何參加校外培訓 誰在寒假兜售教育焦慮
現有學校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很多家長心態失衡,在不能進入更好的學校之前,隻能通過報名參加課外輔導班來縮小孩子的考分差距。[詳細] -
每年培養千萬技能人才 中國職業教育交出亮眼成績單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製,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