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禁機令”遠未解決全部問題 如何對待手機進校園

發布時間:2021-02-09 15:46:00來源: 光明日報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中小學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ge) 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需經家長同意並書(shu) 麵提出申請,且入校後將手機交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規定一出,不少擔心孩子沉溺於(yu) 手機遊戲的老師和家長都舉(ju) 雙手讚成,甚至有家長建議幹脆禁用各類電子產(chan) 品、取消手機布置作業(ye) 等。然而現實中,簡單切斷學生與(yu) 手機的聯係是不現實的做法。2018年《中美日韓網絡時代親(qin) 子關(guan) 係的對比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中小學生智能手機擁有率達68.1%,僅(jin) 次於(yu) 韓國。2020年法國視聽與(yu) 數字媒體(ti) 受眾(zhong) 監測公司“媒體(ti) 體(ti) 量”統計也顯示,65%的法國11~14歲年輕人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這通常來自親(qin) 朋好友的贈予。事實上,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能力是未來學習(xi) 者所必備的基本能力。那麽(me) ,到底該如何規範學生使用電子產(chan) 品呢?

  世界衛生組織等多個(ge) 權威機構的研究成果顯示,長時間使用手機會(hui) 對青少年視力、頸椎及大腦發育造成危害。早在2018年,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就發布了《綜合防控兒(er) 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yan) 禁學生將個(ge) 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帶入課堂”。2018年8月,法國教育部也頒布法令,禁止初中及以下學生在任何教學區域使用手機或任何其他終端電子設備(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不包含因身體(ti) 健康原因須使用的具備通信能力的醫療設備),在當時引發了歐洲教育界的廣泛熱議。禁令受到了法國大多數師生和家長的認可,不少學校還對帶手機入校采取了“零容忍”。

  2020年7月美國加州也通過法律授權公立學校和特許學校限製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薩爾貝格也積極推動在澳大利亞(ya) 實行“限機令”,他認為(wei) 智能手機會(hui) 分散學生的閱讀注意力,減少其參與(yu) 體(ti) 育活動、影響其睡眠質量。可見世界許多國家都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對於(yu) 青少年特別是低齡兒(er) 童造成的負麵影響,並廣泛采取了禁用措施。

  然而手機禁令不等於(yu) 反對“數字化”校園建設或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廣泛使用。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校園廣泛開展移動學習(xi) ”(School-wide mobiles Learning Initiatives)的倡議,並指出移動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一部分,移動技術的單獨或與(yu) 其他教育技術結合使用,將有利於(yu) 隨時隨地開展學習(xi) 、有效傳(chuan) 播知識,從(cong) 而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未來的世界是一個(ge) 真實的社會(hui) 情感世界與(yu) 計算機、電子終端、人工智能相互融合的世界,學會(hui) 獨立思考、建立穩固的是非觀,堅守個(ge) 人和集體(ti) 底線,梳理數字時代的倫(lun) 理道德,將是禁令之後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國際比較將會(hui) 給我們(men) 帶來很好的經驗。比如芬蘭(lan) ,早在十幾年前,中小學生也禁止攜帶個(ge) 人電子產(chan) 品入校,但今天芬蘭(lan) 將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chan) 品作為(wei) 了學校重要的教學內(nei) 容。有的教師會(hui) 帶著孩子一起製定手機和平台的家庭使用規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hui) 使用電子產(chan) 品輔助學習(xi) ,幫助學生如何健康使用手機,包括如何禮貌接打電話、如何使用網絡學習(xi) 資源等。同時,手機運營商也會(hui) 協助安裝青少年防火牆,防止學生受到網絡侵害和數字幹擾,監督學生使用終端情況,及時幹預。總之,校園“禁機令”還遠未解決(jue) 全部問題,標本兼治、疏堵結合,信息素養(yang) 教育之路仍任重而道遠。

  (作者:劉敏,係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yu) 比較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