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活動場地不足問題亟待解決不少學校開展創新探索
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ti) 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鍾的大課間體(ti) 育活動,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鬆。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校由於(yu) 校園麵積狹小、學生數量激增等原因,學生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jue) 。
“學校是按24個(ge) 教學班的規模建設的,但現在班級達到37個(ge) 。學生多了將近一倍,學生活動場地嚴(yan) 重不足。”遼寧省某小學一名學生家長說,“學校操場隻有200米跑道,學生做操都要分批進行,上午是低年級,下午是高年級。”
記者采訪了遼寧四地的中心城區小學,從(cong) 2016年到2020年,四地中心城區學生數量增加了2萬(wan) 餘(yu) 人,活動場地麵積卻因為(wei) 建設等因素減少了近5000平方米,每位學生平均占地麵積減少3.29平方米。
河南鄭州金水區文源小學是2016年新建的小學,占地約20畝(mu) ,24個(ge) 教學班的設置。雖然建校隻有5年,但學校空間已經顯得“力不從(cong) 心”。為(wei) 了容納更多學生,學校把閱覽室搬到了樓梯走廊,教室也盡可能設計成一室多用,同時對地下和樓頂空間也進行了改造,把功能室盡可能多地遷移到這些地方。
“小學活動場地不足的情況,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遼寧省一位小學校長說,“尤其是在中心城區,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據媒體(ti) 報道,上海市一所小學占地18畝(mu) ,1500多名在校生的活動場地就是3塊籃球場和50米跑道,體(ti) 育課隻能進行踢毽子、跳繩等對場地要求不高的運動。還有學校在做課間操時將學生安排在教學樓台階、花壇邊等空地上,甚至把樓頂空地也開辟成了臨(lin) 時操場。
為(wei) 解決(jue) 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不少學校開展了創新探索。河南一些學校通過改造地下室、車庫等,把圖書(shu) 室、書(shu) 法室、美術室、活動室等搬到地下,並通過分組使用等,部分解決(jue) 了學校教室的不足。有的學校則對教室進行改造,通過調整桌椅等方式,實現普通教室、活動室之間的靈活切換;還有的則借用鄰近的體(ti) 育場館開展體(ti) 育活動,改善學生活動環境。
一位從(cong) 教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表示,學校對內(nei) 部空間“挖潛”,或者借用場地,可以緩解活動空間不足的情況,但要從(cong) 根本上保證充足的學生活動空間,還是要實現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避免學生過多集中於(yu) 少數幾所學校。
沈陽市教育研究院決(jue) 策谘詢部部長趙海千表示,教育行政部門要科學預測教育資源的配置需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科學預測學齡人口數量和結構分布變化,同時與(yu) 政府部門密切合作,根據學齡人口的變化趨勢,對教育經費投入、教師編製供給、學校布局等資源科學合理規劃,實現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修訂9個學科納入監測領域
據了解,《方案》總體沿用2015年版監測方案的內容及架構。主要有四個方麵突破:一是拓展學科領域。二是服務質量提升。三是創新方式方法。四是強化結果運用。 [詳細] -
“十三五”期間中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95%
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26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各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殘疾人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 [詳細] -
錯位的家庭關係正把孩子推入遊戲旋渦
2019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曾帶著團隊做過一項調研,希望能從行為特征上篩選出沉迷遊戲的孩子。調研麵向1萬多名未成年人,問卷選用了八大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