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高考中增加法治知識占比用意何在?專家解讀
近日,教育部印發《全國教育係統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的第八個(ge) 五年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推動提升法治教育課時占比,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在中考、高考中的內(nei) 容占比等。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如何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需要破解哪些難題,怎樣才能實現規範化和常態化?
圍繞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法治與(yu) 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治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負責人秦碩和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運慧。
未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
缺課時缺師資缺教材
記者:教育部印發全國教育係統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八五規劃,為(wei) 什麽(me) 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袁治傑:近年來,中小學法治教育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麵,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不顯著;另一方麵,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去年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shu) (2014—2019)》,自2017年開始,未成年人犯罪數量開始增加,給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當下,青少年的父母很少有認真對待法治教育的,法治教育很難和藝術、才藝類的教育相比,因此通過課外教育推動法治教育並不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強化課題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王運慧:早在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時,中央就提出“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從(cong) 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中央相繼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社會(hui) 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其中都提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麵的要求。
與(yu) 此同時,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必須正視和亟須解決(jue) 的問題,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尤其是課堂教育自然被重視並提上日程。
記者:目前,我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方麵,有哪些難題需要破解?
袁治傑:中小學法治教育目前麵臨(lin) 的困難主要是三點。
第一,缺師資。法治教育畢竟對專(zhuan) 業(ye) 性有一定要求,中小學校的“道德與(yu) 法治”課程,傳(chuan) 統上都是由講思想品德課的老師講,這些老師基本上沒有專(zhuan) 業(ye) 學習(xi) 過法律,很難勝任。
第二,缺適合中小學生的法治讀物。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我和同事合作組成律豆博士團隊,創作了《正義(yi) 島兒(er) 童法治教育繪本》,2018年正式出版,努力填補這個(ge) 領域的空白。後來我們(men) 又創作了《從(cong) 小學憲法》和《不一樣的民法典漫畫兒(er) 》,但市麵上這樣的書(shu) 還是太少。
第三,法治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沒有充分理解法治教育的重大意義(yi) 。無論是法治國家建設、法治政府建設,還是法治社會(hui) 建設,都建立在法治公民建設的基礎之上。缺失有法治意識的國民,法治就是無本之木。
秦碩: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法治教育還沒有納入學科教育,沒有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
教師欠缺法治教育能力也是問題之一。一線教師雖然有豐(feng) 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對法學理論、法律知識、運用能力的掌握都有一定欠缺,很難讓學生通過簡單的課本教學真正理解法律、活用法律,形成法治思維。
王運慧:法治課堂教育如何實現專(zhuan) 時的課程、專(zhuan) 門的教材、專(zhuan) 業(ye) 的授課教師等都是目前麵臨(lin) 的困難。
比如,設立專(zhuan) 時的課程,必然要減少其他課程的時間,如何從(cong) 原來的德育課或者思政課裏獨立出來,與(yu) 其他傳(chuan) 統學科進行權衡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專(zhuan) 門的教材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對法治的認知和接受的不同程度來編製。
開齊開足開好法治課
法治意識教育更重要
記者:在具體(ti) 舉(ju) 措中,為(wei) 什麽(me) “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在中考、高考中的內(nei) 容占比”備受社會(hui) 關(guan) 注?
袁治傑:學校和家長都不重視法治教育的根本原因,固然與(yu) 沒有理解法治教育的內(nei) 在意義(yi) 有關(guan) ,但也有形式上的原因,即應試教育導向,隻要考試不考的,學校不重視,家長不關(guan) 心。
因此,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內(nei) 容占比,必然會(hui) 強化全社會(hui) 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
然而,法治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引導學生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比如,對規則的遵守意識、基本的權利意識等。真正的法治教育,一定是普及法治意識教育,而不是法治知識教育。
秦碩:這種明確的、具體(ti) 的指導性政策,可以引起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層麵對法治教育的重視,也可以全麵提升學校在課堂教學中的課時設置、內(nei) 容安排的重視程度。在家校共育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習(xi) 法律知識,就像學習(xi) 物理、化學、曆史一樣,把掌握法律知識變成“童子功”。
王運慧:如果老師隻注重講授中考高考知識點,學生也是為(wei) 求高分死記硬背,那就難以讓青少年從(cong) 中吸收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所以要注重通過教學相長和合理科學的評價(jia) 體(ti) 係,讓這一規定落到實處,起到實效,培養(yang) 學生的守法意識和用法能力。
記者:該怎樣落實“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規範化和常態化?
秦碩: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起完善製度、製定計劃,將青少年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比如,編寫(xie) 法治教育的專(zhuan) 門教材,結合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hui) 學等不同領域,製定適合學生學習(xi) 的、與(yu) 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教學內(nei) 容,推動大中小學開齊開足開好法治教育課,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規範化和常態化。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有少年司法經驗的一線工作者進行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對法治教育的興(xing) 趣和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要讓學生走入真實的法治環境,學校或者教委可以聯動司法機關(guan) ,建立更多法治教育基地,定期開展法治實踐活動,讓學生體(ti) 驗公民的權利、義(yi) 務的行使,感受國家法治建設的進程。
袁治傑:首先,要全麵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授課老師的法治知識素養(yang) 。通過法治國培計劃等項目,全麵培訓全國所有道德與(yu) 法治老師。
其次,應該全麵落實法治副校長製度,讓學校領導層提高重視度。如果學校沒有法治意識,那麽(me) 法治教育也很難推動。中小學應該通過購買(mai) 社會(hui) 服務的方式推動課堂教學。
最後,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業(ye) ,這也要求各大法學院全麵參與(yu) ,有義(yi) 務為(wei) 中小學輸送更多掌握紮實法律知識的師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年輕人需要怎樣的情感教育?
前不久,武漢大學舉行了一場以情感教育為主題的講座,現場氣氛熱烈。該活動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很多人認為,這反映出當前青年人對情感教育的期盼。 [詳細] -
優化超綱考試 是“雙減”落地生效的關鍵所在
改革中高考製度、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是“雙減”政策有效落地的兩大基石。相對而言,校內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有章可循,實操層麵容易一些。[詳細] -
從考試100分到健康“100”分,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202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將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詳細] -
體育美育將在中高考中“硬起來”
非常清晰地界定了學校體育和美育在整個教育乃至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的意義和價值。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學校體育、美育乃至學校體育美育內涵和如何實現等等一係列問題的認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