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孩子都能考高分 家長反倒陷入“拆盲盒”的惶恐?

發布時間:2021-12-08 14:3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某地教育部門日前發布減負新政,其中要求降低考試難度的細則引起了輿論熱議。這條細則寫(xie) 道:“各學科考試難度係數,小學不低於(yu) 0.95(即平均分不低於(yu) 滿分的95%),初中不低於(yu) 0.85,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類似畢業(ye) 考)不低於(yu) 0.70。” 也就是說,對於(yu) 小學,滿分100分的情況下,不管什麽(me) 區域,什麽(me) 學校,要求人均95分或以上。

  教育部門積極落實雙減的態度值得肯定。可是,這個(ge) 讓孩子人人都能考高分的政策,卻讓不少家長焦慮。考試難度降低了,家長孩子的壓力能不能相應減少?這就需要討論一個(ge) 問題:考試難易和負擔多少,是否有直接關(guan) 係?實際上,絕對負擔的多少,和自己(家長)的期望值相關(guan) ,與(yu) 考試的難易程度關(guan) 係不大。舉(ju) 個(ge) 例子,上世紀80年代高考,有時某個(ge) 科目,一個(ge) 班也沒有幾個(ge) 及格的,但恐怕沒有人會(hui) 說那時的負擔比現在重。原因比較複雜,至少有一點,當時的學生與(yu) 家長對分數的追求沒有那麽(me) 高。再難的考試,如果想得低分,都極其容易;再簡單的考試,想得滿分,都要一定的付出。考試難度降低了,如果一個(ge) 班,全班倒數都能考90多分,在高考1分撂倒一操場人的情況下,家長反倒可能更焦慮,孩子們(men) 的負擔未必能減輕。

  有統計數字顯示,在近10餘(yu) 年時間裏,北京高考的平均分顯著增長。與(yu) 此同時,培訓機構的開班數量、相關(guan) 營收數字也在迅速增長。中學生的負擔降低了嗎?估計沒有人敢拍胸脯、打包票。

  降低考試難度,最大的利好是讓更多人有了分數的獲得感,“高分考生”比比皆是,讓人覺得“現在孩子怎麽(me) 都這麽(me) 厲害”。但是,孩子個(ge) 個(ge) 都厲害了,競爭(zheng) 的激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很多優(you) 秀的孩子,並不會(hui) 因此就減輕了負擔,因為(wei) 最後拚的是一分兩(liang) 分的差距。多年前,一位老師曾無奈地給我介紹,他們(men) 班數學滿分120,平均分118;物理滿分100,平均分98。刷題教育流行,某種程度上恰恰是因為(wei) 考試容易了,拚的是不出錯,出錯少,於(yu) 是很多優(you) 秀的孩子一年苦學下來,就為(wei) 了少扣一兩(liang) 分。清華丘成桐班把錄取年級下調到初三,就是為(wei) 了解放這類優(you) 秀學生,讓他們(men) 從(cong) 初三年級的無效學習(xi) 中解放出來。

  考試是教育質量監測的一個(ge) 重要手段,能有效管控教育質量。教育測試往往呈正態分布,即高分與(yu) 低分學生較少,多數學生成績在中間。人為(wei) 設定一個(ge) 難度目標,比如平均95分以上,能減輕分數的壓力,但對減少競爭(zheng) 壓力意義(yi) 並不大。減負規定中的確有降低考試難度的說法,但這是針對一些考試中的難題怪題、超綱題而言,而不是為(wei) 了迎合討好學生家長。在中高考製度短期不可能調整的背景下,人人都得高分,反倒讓很多家長產(chan) 生了“拆盲盒”(他們(men) 不知道在未來的中高考競爭(zheng) 中,孩子會(hui) 怎樣)的惶恐。

  雙減首先要求提高校內(nei) 教育質量,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包括多樣的教育需求,讓學生學習(xi) 回歸校園。其次,才是減法,減去不必要的課內(nei) 作業(ye) 負擔,以及課外輔導班負擔。

  倘若學校不能滿足學生與(yu) 家長的教育需求,家長與(yu) 學生可能還是會(hui) 離開校園走向培訓機構,走向市場。如果這樣的事情大麵積發生,我們(men) 的減負就等於(yu) 失敗了,就等於(yu) 重新回到了原點。在這個(ge) 問題上,無法回避一個(ge) 敏感的問題,即什麽(me) 是合理、正確、理性的教育需求,如何解決(jue) 和麵對非理性的教育需求。

  引導家長觀念的轉變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鑒於(yu) 此,我們(men) 必須關(guan) 注家長的核心需求,盡可能滿足包括文化課學習(xi) 在內(nei) 的基本教育需要,給學生和家長提供追求更高教育的機會(hui) 、空間。在目前的環境下,做減法容易,做加法難,但這不應成為(wei) 我們(men) 隻做減法,甚至錯誤做減法的理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