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日喀則市拉孜縣持續擴大農牧民轉移就業

發布時間:2022-02-21 09:23:00來源: 西藏日報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連著千家萬(wan) 戶,關(guan) 乎民生冷暖。

  近年來,日喀則市拉孜縣始終把促就業(ye) 、推創業(ye) 作為(wei) 富民的首要任務和“一把手”工程,堅持把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作為(wei) 核心目標,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活動載體(ti) 、完善扶持政策等舉(ju) 措推動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2021年以來,拉孜縣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累計24935人次,勞務輸出收入達3.8357億(yi) 元,真正“轉”出了致富新路子。

  就業(ye) 渠道更寬廣

  拉孜縣錫欽鄉(xiang) 吉布村群眾(zhong) 阿旺旦增是村裏的能人。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勞動力走出去務工,每年能賺到一筆不少的收入。2019年,在村“兩(liang) 委”組織下,吉布村成立了吉布勞務輸出農(nong) 民合作社,開始有規模地組織勞務輸出,帶領本村和鄰村群眾(zhong) 180人到阿裏務工,實現勞務收入465萬(wan) 元。

  2019年7月,在村“兩(liang) 委”組織下,拉孜縣達龍村勞務輸出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兩(liang) 年的時間,從(cong) 剛開始的成員隻有5名到全村每戶一人入股,並設立了8名組長。2021年村勞務輸出合作社共帶動240餘(yu) 人轉移就業(ye) 。

  ……

  組建勞務輸出合作社、區外就業(ye) 、參與(yu)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拉孜縣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當地實際的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路子。

  在滿足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多元化就業(ye) 需求方麵,拉孜縣充分發揮項目帶動就業(ye) 作用,通過拉孜縣人社局協調對接施工單位、勞務輸出組織等,引導群眾(zhong) 參與(yu) 項目建設。2021年以來,拉孜縣將政府投資400萬(wan) 元以下的41個(ge) 項目交由當地有資質的優(you) 秀勞務輸出組織承建,嚴(yan) 格按照項目建設“增崗”的要求,狠抓建設項目用工60%和80%,實現群眾(zhong) 就地就近就便就業(ye) 。

  如今,拉孜縣擁有勞務派遣公司一家,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基地7個(ge) ,全縣農(nong) 牧民依托就業(ye) 平台實現了就地就近就便就業(ye) 。

  就業(ye) 氛圍更濃厚

  “我是一名傷(shang) 殘人員。之前,想過很多辦法外出務工,但都無功而返。2019年,村裏成立了勞務合作社,理事長阿旺旦增就讓我跟他們(men) 一起務工,每個(ge) 月有7500元的工資。”拉孜縣錫欽鄉(xiang) 吉布村村民紮西高興(xing) 地說。

  2021年以來,拉孜縣發揮“勞務派遣公司+勞務輸出合作社+村居勞務經紀人”的作用,拓展優(you) 化勞務輸入輸出雙向對接平台,3月,在日喀則市範圍內(nei) 創先開展“點對點”一站式組織化輸出服務,輸送9批410名農(nong) 牧民實現跨市就業(ye) 。

  擁有“一技之長”不僅(jin) 是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更為(wei) 走出去就業(ye) 增添信心。

  2021年以來,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原則,拉孜縣通過縣鄉(xiang) 村三級宣傳(chuan) 模式,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廣泛宣傳(chuan) 培訓、就業(ye) 信息、社會(hui) 保險等相關(guan) 惠民政策,讓更多的農(nong) 牧民意願參加培訓,實現就業(ye) ,為(wei) 全縣的就業(ye) 創業(ye) 工作打好基礎。

  2021年4月,拉孜縣在阿裏地區噶爾縣開展拉孜籍農(nong) 牧民異地“以工代訓”,促進農(nong) 牧民在增收的同時掌握技能,增加致富的底氣。同時,大力開展“珠峰工匠”等職業(ye) 技能比賽,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促進農(nong) 牧民掌握技能,提高技能水平。

  據了解,2021年,拉孜縣通過“訂單定向”和送教下鄉(xiang) 等方式,根據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和技能需求,開展“訂單定崗”技能培訓18期,培訓761人,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指路子”。

  就業(ye) 保障更完善

  走進拉孜縣紮西宗鄉(xiang) 利民民族手工業(ye) 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工人們(men) 正忙著編製藏毯、卡墊等手工藝品。“在這裏上班每天有100元工資,在家門口就實現就業(ye) ,還方便照顧家裏,我非常滿意。”索朗曲珍高興(xing) 地說。

  2016年以來,拉孜縣紮西宗鄉(xiang) 利民民族手工業(ye) 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先後組織開展培訓10餘(yu) 次,培訓人數達600餘(yu) 人,為(wei) 全縣實現培訓後就業(ye) 139人。目前,合作社員工有139人,累計發放工資78.2萬(wan) 餘(yu) 元。

  2021年以來,拉孜縣建立鄉(xiang) 政府、施工單位、勞務派遣公司、勞務合作社、勞務經紀人、勞動力之間“六位一體(ti) ”的勞務輸出模式,為(wei) 農(nong) 牧民提供就業(ye) 推薦、職業(ye) 介紹、勞動維權等全方位服務,切實保障就業(ye) 增收。截至目前,人均勞務收入達1.85萬(wan) 元。

  同時,拉孜縣通過農(nong) 牧民就業(ye) 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和企業(ye) 用工需求對接會(hui) 、“春風行動”、“送崗下鄉(xiang) 專(zhuan) 場招聘”等活動,把就業(ye) 崗位和就業(ye) 服務送到了群眾(zhong) 的家門口,讓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的公共就業(ye) 服務。

  此外,拉孜縣及時製訂《拉孜縣2021年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實施方案》《拉孜縣2021年轉移就業(ye) 技能培訓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建立周通報、月交流、主要領導季度聽取匯報的工作機製,為(wei) 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提供了製度保障。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