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教師楊華龍——數學之美,聽得懂、看得見

發布時間:2022-03-29 16:17:00來源: 人民日報

  “遇見心動的女孩,我會(hui) 送她一份禮物,那就是兩(liang) 個(ge) 函數。”這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數學老師楊華龍正在上網課《數學與(yu) 愛情》。為(wei) 了讓效果更好,楊華龍在家裏裝上了投影幕布,隨著函數數值的變化,坐標軸上的心形圖案在幕布上“跳動”起來,展示著二元不等式、函數方程式、直角坐標係和幾何圖形的“數學之美”,屏幕中,學生們(men) 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2012年,楊華龍從(cong) 西南大學數學係畢業(ye) 後來到哈六中,任教10年來,他努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le) 趣。

  “一開始,同學們(men) 說不喜歡數學,上課犯困、作業(ye) 拖拉更是常事。”楊華龍說,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沙畫表演,他靈機一動——學校為(wei) 每個(ge) 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ti) 大屏幕,能不能用數學元素講故事,讓函數曲線“動起來”?

  “講的是數學知識,背後是數學思想。”楊華龍開始構思“劇本”,自學幾何畫板軟件、圖形編輯軟件,隻為(wei) 讓看似深奧的數學概念聽得懂、看得見。第一次上台試講,效果不錯。“化抽象的數學問題為(wei) 直觀的視覺感受,有助於(yu) 理解和記憶。”楊華龍說。

  為(wei) 了幫學生增添興(xing) 趣,楊華龍的授課盡量貼近學生、結合生活,熱門歌曲、影視劇台詞被搬到了課堂上;課餘(yu) 時,他會(hui) 和學生玩“數字華容道”的遊戲;假期時,他還自學視頻編輯軟件,在家錄製數學家和數學史的故事……“找好角度學數學,就是這麽(me) 有意思!”楊華龍說。

  楊華龍曾負責學校的線上平台,需定期上傳(chuan) 教學視頻方便學生課後學習(xi) 。然而,剛開始的視頻瀏覽量很低,楊華龍犯了愁,有什麽(me) 辦法能吸引孩子們(men) ?他想,老師的個(ge) 人魅力或許可以成為(wei) 學生愛上數學的“加分項”。

  在視頻中穿插段小魔術,自己改編、彈唱歌曲……楊華龍的視頻生動有趣,很受學生歡迎。“不過,這些‘花把式’歸根結底是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愛學習(xi) 、學好習(xi) 。”剛工作那幾年,楊華龍每到休息日都會(hui) 用一天時間做完4套高考數學題,“如果業(ye) 務基本功不紮實,不能把知識點和題目講通講透,再有趣也沒用。”

  在學生心中,楊老師的親(qin) 和力很強,平日裏,大家常對楊老師吐露心聲。

  “這幾次考得太差了,很怕爸媽知道……”一次考試後,一名學生憂心忡忡地找到楊華龍。楊華龍貼心安慰:“我們(men) 一起製訂計劃,每天午休時你帶著題目到我這兒(er) 來,成績進步了,再和爸媽說,好嗎?”

  3個(ge) 月後,這名學生的成績有了很大提升,“我不會(hui) 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做老師最享受的就是見證孩子進步的點滴。”楊華龍說。

  “每當有學生學不好數學,楊老師就從(cong) 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自己沒講明白,然後想方設法用更生動的講解讓我們(men) 學會(hui) 解題。”對於(yu) 楊華龍的耐心,畢業(ye) 生姚明瀚說。

  “好孩子是激勵出來的。”楊華龍翻看著手機中和一撥撥學生的合影,講述起一個(ge) 個(ge) 麵孔背後的趣事,滿臉欣慰和滿足。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