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敢於給孩子課餘生活“留白”

發布時間:2022-04-19 15:43: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誰那裏有“手抄報大全鏤空模板”?我這裏有“35000款卡通手抄報”……據媒體(ti) 調查,“雙減”之後,一些學校手抄報作業(ye) 開始增多,讓部分家長叫苦不迭。這讓不少家長疑惑:手抄報,究竟是鍛煉孩子研究性學習(xi) 能力的有效手段,還是加重家長和學生負擔的多餘(yu) 作業(ye) ?

  由於(yu) 涉及內(nei) 容廣泛、形式多樣,並且有助於(yu) 鍛煉學生多個(ge) 方麵的動手能力,一些學校喜歡給學生布置手抄報作業(ye) 。但是凡事得有度,如果把手抄報當成了日常性的“家庭作業(ye) ”,就逾越了合理的界限,最終很可能變成另一種意義(yi) 上的“應試化”,不僅(jin) 沒能減輕家長和孩子的負擔,還可能磨滅孩子真正的興(xing) 趣。

  從(cong) 媒體(ti) 的調查看,一份手抄報得根據主題,先想創意,再準備內(nei) 容,從(cong) 搜集資料、設計方案,再到畫畫、填色、填文字。要製作一份像模像樣的手抄報,很多時候遠遠超出了孩子自己的能力,最終也就變成了家長的任務,成了家長的才藝大比拚。更有甚者,由於(yu) 擔心質量不過關(guan) ,一些家長隻好在網上購買(mai) 現成的模板“交差”。如此一來,手抄報作業(ye) 也就變了味,成了一種形式化教育,甚至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對此現象,顯然需要深思。

  應該看到,“雙減”不應該機械地理解為(wei) 給孩子少布置或不布置書(shu) 麵作業(ye) ,培養(yang) 孩子的興(xing) 趣愛好和綜合素質,也要尊重成長規律。首先,在“雙減”背景下,我們(men) 或許需要扭轉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教育思維,那就是生怕孩子無事可做,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似乎都希望用各種方式去填滿孩子的課餘(yu) 時間。在“雙減”之前,這可能表現為(wei) 給孩子布置過多的家庭作業(ye) ,或是讓他們(men) 參加過多的課外培訓。而在“雙減”之後,學校又習(xi) 慣性布置不少如手抄報這樣的非書(shu) 麵作業(ye) ,這在本質上其實還是同一種教育慣性思維在作祟。

  應該看到,孩子結束一天的在校學習(xi) ,回到家庭其實應該可以有更多“自主”的、多元化的生活選擇。這方麵,完全可以尊重家長的教育方式,讓他們(men) 引導孩子體(ti) 驗不同的家庭生活,哪怕是讓孩子發發呆,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其實也未必就不利於(yu) 孩子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說,像手抄報這類統一的家庭作業(ye) ,雖然看似是素質培養(yang) ,但其實仍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延伸。換言之,孩子並沒有享受到與(yu) 在學校不一樣的學習(xi) 、鍛煉機會(hui) 。這一方麵可能會(hui) 讓孩子和家長都感覺到“累”,未能起到減負作用;另一方麵也意味著,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本應該扮演的相對獨立的教育功能被削弱了。

  因此,我們(men) 呼籲減少容易走向形式化且也有違“雙減”精神的手工家庭作業(ye) 。其一,如一些家長所指出的,一些動手能力方麵的訓練,完全可以在學校內(nei) 完成,而不一定都要讓家長來監督和參與(yu) ;其二,在素質教育上,學校應該建立多元化的評價(jia) 標準,盡量少限定方向,讓孩子真正根據興(xing) 趣愛好去選擇,也給予家長更大的教育引導空間,這才契合素質教育的內(nei) 核;最後,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在“雙減”時代,都應該敢於(yu) 並善於(yu) 給孩子的課餘(yu) 生活“留白”,盡量保障他們(men) 有一份不被安排的、自由的、放鬆的閑暇時光,而不是讓課餘(yu) 時間依舊完全被各種作業(ye) 和要求所“填滿”與(yu) 支配。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