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藏學專家與境內外記者交流新時代西藏發展變化

發布時間:2022-06-23 10: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張雲(yun) 22日在北京表示,國際社會(hui) 需以一種客觀平和的態度看待西藏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的成就。他在對外交流中發現,此領域存在顯著的中外信息不對稱,境外許多人未聞上述成就,卻聽到了不少謠言。

  當天,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hui) 舉(ju) 辦的線上新聞茶座邀請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zhuan) 家,圍繞“新時代西藏的發展變化”主題與(yu) 境內(nei) 外記者進行交流,並回答提問。

  張雲(yun) 在答問時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在西藏民族文化傳(chuan) 承、文物保護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編撰出版了《西藏通史》、開展了藏文大藏經對勘、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等,在西藏考古方麵也出現了令人矚目的發掘成果。

  他表示,傳(chuan) 播西藏真實麵貌的工作一定要不斷進行、不斷做得更好,相信國外有廣大願意了解西藏、喜愛西藏文化的民眾(zhong) ,他們(men) 有興(xing) 趣也有權利了解西藏真實情況。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拉先加在會(hui) 上介紹了藏傳(chuan) 佛教的情況並回答相關(guan) 提問。他表示,當下藏傳(chuan) 佛教的健康傳(chuan) 承及西藏民眾(zhong) 的宗教信仰自由均得到充分保障。例如,許多地方將對寺廟的維護作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規劃的一部分,使得寺廟基礎設施、交通狀況等都得到很大改善。再如,僧人學經的渠道與(yu) 方式趨於(yu) 多樣化。以往僧人學經隻在一間寺廟中學習(xi) ,如今國內(nei) 辦有各級佛學院,在北京還有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可供僧人提升修為(wei) 。

  拉先加也指出,藏傳(chuan) 佛教的健康傳(chuan) 承還麵臨(lin) 一些需要應對的挑戰,比如藏傳(chuan) 佛教人才存在一定新老交替、青黃不接的情況,藏傳(chuan) 佛教教義(yi) 思想也需更充分地順應時代變化、克服其中消極因素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紮洛介紹了近年來西藏社會(hui) 經濟發展情況。他指出,“綠色發展”是西藏過去發展中一個(ge) 非常鮮明的特色。

  他還應詢介紹了西藏脫貧攻堅工作的完成給西藏農(nong) 牧民生活帶來的變化。他舉(ju) 例說,自2006年西藏啟動保障性安居工程以來,越來越多的民眾(zhong) 從(cong) 簡陋狹小的住房搬入寬敞舒適的保障性住房,如今幾乎不會(hui) 再在西藏看到沒有住房、沒有解決(jue) 溫飽的情況。他表示,在西藏這樣一個(ge) 自然環境極為(wei) 惡劣、過去交通條件不好的地區,能夠實現小康,是一個(ge) 非常可喜的成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