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趣味研學 感受博物館的力量

發布時間:2022-06-28 15:57:00來源: 青海日報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曆史的積澱與(yu) 文明的見證。

  作為(wei) 曆史文化藝術殿堂,立體(ti) 化、多維度的文物資源使博物館成為(wei) 眾(zhong) 多中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延伸。

  在青海省博物館舉(ju) 行的一次“1+3”主題展覽中,以“走進青海省博物館——探秘彩陶上的古老紋飾”為(wei) 主題的研學活動,使前來參觀的學生們(men) 近距離地品讀了青海文物故事。

  舞蹈紋彩陶盆、雙人抬物紋彩陶盆、鹿紋彩陶甕……各式各樣的館藏精品一一呈現,讓人目不暇接。

  研學活動中,講解員以原始時期的彩陶作為(wei) 重點講述對象,充分發掘文物的文化內(nei) 涵,通過講述青海地區的彩陶文化類型及彩陶上紋飾的來源、特征與(yu) 象征意義(yi) ,讓學生們(men) 了解了原始時代的社會(hui) 生活狀況和製作工藝發展水平,同時也探尋了遠古先民的精神追求和審美意識。

  西寧市勝利路小學學生張梓涵第一次參加博物館研學活動,他邊聽講解邊記錄,時不時還提出一兩(liang) 個(ge) 問題。“我很喜歡這種在課堂外獲取知識的方式,能夠通過各種新潮的展陳,了解曆史悠久的青海文化。以後,我也想做一名博物館講解員。”說話的同時,他的臉上寫(xie) 滿了好奇、驚歎、感慨和震撼。

  參觀結束後,學生們(men) 迎來了最喜歡的手工體(ti) 驗環節。大家拿出彩筆,準備好畫板,化身“小畫家”,開始創作屬於(yu) 自己的彩陶小手工。講解員還鼓勵學生們(men) 以古老紋飾為(wei) 靈感來源,發揮想象和創意,製作獨特的博物館徽章。

  “以前在博物館隻能聽講解,孩子們(men) 都覺得枯燥難懂。今天,他們(men) 可以通過科技手段感受到文物的形狀和材質,還可以親(qin) 手製作主題手工,不僅(jin) 鍛煉了動手能力,更激發了對藝術創作的熱情和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張梓涵的媽媽認為(wei) 參加此次研學活動對孩子們(men) 非常有意義(yi) 。

  博物館是記錄人類曆史的殿堂,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的匯集地。

  走進重裝開館的青海省博物館,場館內(nei) 外新增社教活動室、多媒體(ti) 報告廳、沙龍廣場等空間,進一步豐(feng) 富了社會(hui) 教育活動形式。來到這裏,每一位參觀者都可以通過開展考古探索、名家講堂、手工製作體(ti) 驗等活動,真切地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並真實感受到博物館的力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