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滬藏一家親 共築幸福夢——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綜述

發布時間:2022-08-10 09:51:00來源: 西藏日報

  2019年7月14日,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153人來到日喀則市,開始踏上三年援藏征途。

  3年來,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接過援藏工作接力棒,大力發揚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不斷深化“思想進藏、精神進藏、工作進藏、作風進藏”,全力推進援藏項目建設,謀篇布局、卡點落子、厚植基礎,著力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推動上海援藏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助力日喀則實現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3年來,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先後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榮譽稱號,8個(ge) 集體(ti) 、27位個(ge) 人榮獲全國、上海市、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各類表彰獎勵。

  辦實事聚人心,持續保障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西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推進“市-縣(區)-鄉(xiang) (鎮)-村(社區)”四級醫療服務體(ti) 係建設,優(you) 質醫療資源實現共享和下沉,幫助受援五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更多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享受到了公共服務提升成果。上海援建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在成功“創三甲”基礎上著力向“強三甲”邁進,690餘(yu) 項高難度新技術在日喀則落地生根,154項新技術填補自治區空白;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已全部進入實戰運行,為(wei) 打造定位“平戰結合、軍(jun) 民融合”的西藏自治區級區域醫療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亞(ya) 東(dong) 等邊境地區進一步深化醫療“小組團”援藏工作,有效提升邊境地區醫療保障水平,為(wei) 邊防服務,使邊民受惠。

  注重受援地區教育均衡發展,以師資培訓中心為(wei) 平台,通過集中教研、送教下鄉(xiang) 、校本資源編寫(xie) 等形式,大力推進學科教學研究和本地教師培訓;利用遠程平台開展名師工作室、百校手拉手等活動,促進優(you) 質資源共享,助力薄弱學科攻堅;發揮“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合作聯盟”“教育質量攻堅聯盟”功能,不斷強化滬藏教育交流的輻射效應,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中考、高考成績持續保持自治區前列,受援五縣教育水平穩步提升。

  在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珠峰小鎮、江孜索蓋村等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推動庭院改造、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相關(guan) 工作,完善農(nong) 村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設施與(yu) 運營管理,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在發展珠峰小鎮等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生態旅遊過程中,引領輻射周邊村莊,帶動更新發展理念,在堅持保護與(yu) 發展協同推進中推動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著力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海模式”。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積極貫徹落實滬藏兩(liang) 地關(guan) 於(yu) 上海支援建設亞(ya) 東(dong) 縣邊境小康示範村的重要指示,以特色黨(dang) 建和培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全力打造亞(ya) 東(dong) 縣龐達村,助力興(xing) 邊富民強邊固邊。

  做強產(chan) 業(ye) 幫扶,聚焦當地資源稟賦

  2021年,在珠峰環線旅遊的帶動下,日喀則國內(nei) 旅遊人次同比增長283.72%,銷售額同比增長485.65%。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聚焦日喀則獨特的自然、人文、曆史文化稟賦,圍繞“文旅先導、三產(chan) 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智慧賦能”工作主線,牢牢抓住以“珠峰”為(wei) 代表的日喀則特有的世界級旅遊資源,匯聚對口五縣特色,全力打造“環珠峰生態文化旅遊圈”,形成文旅產(chan) 業(ye) 為(wei) 龍頭帶動高原農(nong) 牧業(ye) 、民族手工業(ye) 等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

  同時,根據受援地資源條件,大力發展“一縣一品”,積極培育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重點扶持江孜青稞、亞(ya) 東(dong) 鮭魚、拉孜藏雞、薩迦民族手工業(ye) 、定日珠峰旅遊等特色產(chan) 業(ye) 穩定發展、保障就業(ye) 、提升增收,並逐步由注重“輸血”向強化“造血”轉變,培養(yang) 了一批紮根當地的產(chan) 業(ye) 人才。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以“小組團”支援經開區工作為(wei) 抓手,結合日喀則“南亞(ya) 大通道”區位優(you) 勢,成立工作專(zhuan) 班,布局軍(jun) 民融合產(chan) 業(ye) 、南亞(ya) 物流產(chan) 業(ye) 、鋰產(chan) 業(ye) 等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日喀則加快推進綠色環保、特色鮮明、優(you) 勢突出、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

  做大消費幫扶,發揮上海獨特優(you) 勢

  ——緊密依托上海市場。發揮上海大市場大平台大流通優(you) 勢,建立上海蔬菜集團、西郊國際消費幫扶平台,實施企業(ye) 孵化培育、扶貧產(chan) 品認證、集中采購銷售等,日喀則有22家企業(ye) 近50種特色產(chan) 品進入銷售渠道,薩迦八思巴藏香等19款產(chan) 品被評為(wei) 上海首批“百縣百品”特色產(chan) 品。在上海市區設立布局消費幫扶10個(ge) 直營店、20個(ge) 生活館、100個(ge) 專(zhuan) 店專(zhuan) 櫃,全麵拓展產(chan) 品銷售渠道,加速西藏等對口地區的特色產(chan) 品與(yu) 上海市場對接,實現供貨有渠道、銷售有途徑。

  ——持續深化產(chan) 銷對接。牽線上海光明食品集團和西藏農(nong) 投集團進行戰略合作,聚焦開發和銷售上海市民接受度較高的青稞食品,簽署了為(wei) 期2年、涉及2個(ge) 億(yi) 銷售額的消費幫扶協議。對口五縣通過展銷會(hui) 、設立銷售專(zhuan) 區、專(zhuan) 檔專(zhuan) 櫃和農(nong) 產(chan) 品前置倉(cang) 庫的方式,與(yu) 上海五區多家批發市場、電商企業(ye) 、大型超市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chan) 銷關(guan) 係。薩迦縣通過與(yu) 徐匯區供銷係統的緊密合作,2021年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民族手工業(ye) 品銷售額突破4000餘(yu) 萬(wan) 元。

  ——積極運用在線經濟。順應新經濟發展大勢,上海援藏幹部化身主播,通過抖音、驢媽媽等平台,舉(ju) 辦多場在線直播推介日喀則特色產(chan) 品,以“直播帶貨”拓寬消費幫扶渠道。以日喀則創業(ye) 大學生為(wei) 主體(ti) ,推出“珠峰嚴(yan) 選”網店,在線推廣銷售日喀則特色產(chan) 品,2021年底舉(ju) 辦“來自珠峰的饋贈——珠峰嚴(yan) 選年終直播盛典”,為(wei) 珠峰品牌引流,推動日喀則當地特色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開拓市場。

  做優(you) 智力幫扶,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加強多領域交流合作。著力提升滬藏兩(liang) 地農(nong) 業(ye) 、旅遊、文化、人才等各領域合作水平,每年舉(ju) 辦滬藏兩(liang) 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動近百場,內(nei) 容涵蓋能力培訓提升、專(zhuan) 業(ye) 規劃編製、特色商品展銷、招商引資專(zhuan) 場、滬藏文化交流推廣演出等,不斷提升受援地區基層治理、建設發展、新經濟培育等方麵的能力水平,努力推動滬藏兩(liang) 地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攜手共進。

  ——提升智力援藏能級。充分運用遠程手段、雲(yun) 平台建設等智能化輔助,借助攜程、喜馬拉雅等上海互聯網新經濟的代表性企業(ye) 的平台、資源和技術優(you) 勢,“訂單式”培養(yang) 產(chan) 業(ye) 和專(zhuan) 技人才,助力當地人才培養(yang) 、產(chan) 業(ye) 升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創新建立並在對口五縣推廣江孜青年就業(ye) 創業(ye) 基地運營模式,開展技能培訓、創業(ye) 指導、配套支持等多種幫扶手段,為(wei) 當地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創新活力。

  ——深化民族交融團結。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以日喀則基層幹部群眾(zhong) 、致富帶頭人、民族團結模範、文藝團體(ti) 等為(wei) 主體(ti) ,以“滬藏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五史教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主題,在每年的滬藏兩(liang) 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動中積極強化中華文化浸潤式引導,著力將滬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打造成民族團結的品牌工程。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