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硬科技創新風口到來 大學生創業者怎樣“接招”

發布時間:2022-09-20 16: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為(wei) 什麽(me) 飛行器都是一些傳(chuan) 統飛行器的組合或變體(ti) ,我們(men) 能否讓飛行器站起來自旋飛行?”起初覺得“好玩”,懷揣著聽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李澤波創辦了“旋鷹科技”。

  9月16日,在2022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ye) 行動啟動儀(yi) 式暨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ye) 行動成果發布會(hui) 上,“旋鷹科技”入選2021年度“科創之星”,獲得5萬(wan) 元扶持資金。

  李澤波感慨說,為(wei) 了這份科研熱情,他和團隊成員克服了一個(ge) 個(ge) 困難,“如果自旋飛行方式能為(wei) 飛行器帶來更好性能,在應用上有突出優(you) 勢,它將成為(wei) 未來無人機發展方向之一。除了內(nei) 心的信念,做原始創新更需要來自社會(hui) 的認可,我們(men) 也會(hui) 繼續將硬科技創新堅持到底”。

  近年來,硬科技創新已成為(wei) 眾(zhong) 多大學生投身創業(ye) 實踐時瞄準的熱門賽道,風口已經到來。活動現場,中央財經大學生商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葛建新發布的《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ye) 行動項目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顯示,通過對全國249所高校、上千個(ge) 項目分析發現,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表現出了強烈的技術傾(qing) 向,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

  結合“痛點”,硬科技也可以有溫度

  4年前,基於(yu) 對騎行運動的熱愛,一群同濟大學的學生開始研發碳纖維公路自行車輪組。如今,銷售產(chan) 品的線下門店已有58家。“希望在傳(chuan) 統的運動自行車產(chan) 業(ye) 中走出一條中國製造之路”。

  該項目負責人吳睿昌談到,疫情之下騎行風盛行,產(chan) 業(ye) 一片藍海。“我們(men) 的核心技術突破是自主設計的碳纖維幅條,簡單地說,相比於(yu) 國外競品,使用我們(men) 的產(chan) 品每爬升1000米海拔可以節約48秒的時間,已通過國際自行車聯盟的輪組強度測試”。

  “我們(men) 正在用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讓能量與(yu) 信息在深地、深海和深空中一脈相傳(chuan) 。”重慶大學在讀博士生豐(feng) 宇宸回憶說,幾年前他們(men) 了解到,我國石油鑽探設備上的能量信息傳(chuan) 輸技術受到國外公司壟斷。為(wei) 什麽(me) 我國不能有自己的相關(guan) 產(chan) 品和技術?就這樣,他們(men) 的研發一幹就是8年。

  豐(feng) 宇宸說:“技術研發成功後,我第一時間選擇在最初立誌的地方——石油行業(ye) 進行落地研發,推出全球首款井下無線能量與(yu) 信息同步傳(chuan) 輸設備‘油脈’,打通了我國自主研發國產(chan) 化旋轉導向係統的最後一公裏,突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在他看來,由於(yu) 技術具備高延展性,一脈相傳(chuan) 相關(guan) 產(chan) 品還可以在航空航天、風力發電和其他商用領域使用。

  硬科技創新風口已到來。報告顯示,當下創業(ye) 者均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和豐(feng) 厚的技術儲(chu) 備,能更好地將技術與(yu) 市場需求“痛點”結合,成為(wei) 具備商業(ye) 價(jia) 值的創新創業(ye) 項目。

  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既能圍繞國家發展趨勢發掘社會(hui) “痛點”,又能運用所學技術知識提出問題解決(jue) 方案。在線上參與(yu) 項目路演評審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ye) 學院常務副院長鄧漢慧頗為(wei) 感慨,“硬科技也有溫度,大學生創業(ye) 者的科技創新項目也可以溫暖人心”。

  研發啟明智能助盲用戶係統之前,創始人周江南便以公益誌願者的身份接觸到了視障人群。“視力障礙者比我們(men) 想象的多得多,誌願者能做的非常有限,科技能否做得更多呢?”早在2014年就讀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期間,周江南和團隊便開啟了用科技手段打造信息“盲道”的研發工作。

  經過近5年無障礙輔助功能技術的研究,他們(men) 與(yu) 7名盲人同吃住近3個(ge) 月,研發的全套無障礙輔助功能技術,能夠讓盲人、聾啞人、肢體(ti) 殘疾者、讀寫(xie) 障礙者和老年人等都能平等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

  “我們(men) 看到,一些創新項目專(zhuan) 注於(yu) 攻克硬科技,勇於(yu) 向攻克卡脖子難題的核心技術發起進軍(jun) ,還有項目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技術,呼應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會(hui) 上,上海證券交易所公益基金會(hui) 執行秘書(shu) 長趙峰公布了一組數據,2022年是上交所創立科創板的第4年,共有86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融資近2000億(yi) 元,從(cong) 行業(ye) 分布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占47%,生物醫藥占22%,高端裝備製造占17%,新材料占8%等,“各類麵向初創型企業(ye) 的投融資活躍、創新創業(ye) 熱土逐漸成形”。

  硬科技創新創業(ye) 的旅途“寂寞又漫長”

  “開啟一個(ge) 新項目靠的是一腔熱情,但是持續進行下去就需要克服一個(ge) 又一個(ge) 困難。”李澤波坦言,選擇全新領域進行創新研發,“缺少相關(guan) 經驗參考,技術難點都需要自己解決(jue) ,我們(men) 需要不斷探索自旋飛行方式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優(you) 勢,把技術帶到現實中來”。

  “近年來,腦機接口這一突破性技術的提出,在國際上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為(wei) 下肢癱瘓的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我們(men) 也提出了一套AI賦能的腦控智能輪椅係統。”北京理工大學在讀博士生劉思宇選擇腦機接口技術領域繼續研究,他希望做出更多突破性成果。

  不過,作為(wei) 初創企業(ye) ,他們(men) 要走的路還很長。“腦控智能輪椅係統正在進行實驗驗證,與(yu) 北京一些三甲醫院、養(yang) 老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準備申報二類醫療器械認證”。劉思宇說,希望盡早完成設備的產(chan) 學研轉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men) 的設備能夠走進千家萬(wan) 戶,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

  將一項技術變為(wei) 產(chan) 品、商品,硬科技創新創業(ye) 是一個(ge) “寂寞又漫長的旅途”。廣發乾和投資有限公司硬科技行業(ye) 部投資總監袁雪鋒認為(wei) ,“從(cong) 技術到產(chan) 品,要麵對供應鏈、產(chan) 量、商業(ye) 拓展等諸多方麵問題,團隊不完備也是常見狀況,年輕創業(ye) 者要讓自己的心態更開放,學習(xi) 不同技能技巧,早日帶領企業(ye) 走向正規”。

  “大學生創業(ye) 者視野打開了,對整個(ge) 社會(hui) 發展和產(chan) 學研結合的認知打開了。”梅花創投董事總經理談文舒坦言,“在我國,還有大量科技成果‘躺’在研究室和論文堆中,大學生創業(ye) 者能夠與(yu) 導師、團隊一起把這些成果進行產(chan) 業(ye) 化,是非常好的實踐。”

  他建議,大學生創業(ye) 團隊同樣要注重人才,“有一個(ge) 簡單的公式稱為(wei) ‘鐵三角’,即要有一名技術大牛,有一名對行業(ye) 應用很了解的行業(ye) 老兵,還要有一名超級銷售,能夠打破行業(ye) 認知將全新商品賣出去。這就需要團隊不隻把眼光放在學校內(nei) 部,還要能將行業(ye) 中的人才吸引到團隊中”。

  葛建新提醒說:“技術人員創業(ye) 千萬(wan) 不要過度表現出對技術的鍾愛,而忽視了商業(ye) 的調整,要在自己的創業(ye) 過程中融入更多商業(ye) 因素。當下,高校、企業(ye) 、社會(hui) 、平台等已經形成了一個(ge) 創業(ye) 生態係統,把創業(ye) 扶持生態圈擴大,提高平台治理能力和效率,將成為(wei) 我國高校創業(ye) 教育中的獨特模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在矢誌奮鬥中譜寫青春之歌

    匯聚引領青年的磅礴力量、寫就拚搏奮進的精彩篇章、構築服務成長的堅實堡壘……近年來,共青團甘肅省委圍繞中心大局、緊扣青年實際,不斷提升共青團的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青年風采、...[詳細]
  • 小學生牽手大學生 “混齡組團”共成長

    安徽省阜陽市西湖鎮大許村的留守兒童們度過了一個豐富的暑期。手工、繪畫、趣味遊戲、安全教育……來自合肥師範學院的大學生哥哥姐姐們變著法子為他們上好每一堂課。 [詳細]
  • 如何避“坑” 63.5%受訪大學生提醒簽好實習協議

    剛剛過去的暑假,許多大學生都將“實習”列為重要活動之一,為未來就業提早布局,但付費實習、虛假實習等事件也經常發生,成為大學生實習時要注意避開的“坑”。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