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育要更好吸收本土資源
近日有媒體(ti) 報道,一所地處內(nei) 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的鄉(xiang) 鎮中心小學美育活動聲名鵲起,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該小學美術教師倪淑麗(li) 帶領孩子們(men) 共同創作完成了一幅長達37米的巨幅剪紙作品《絲(si) 路山水地圖》。這幅畫原本為(wei) 明代的絹本畫,而師生們(men) 卻別開生麵用剪紙的方式來重現畫作的遼闊景觀,重現千年絲(si) 路的人文氣象,勾勒了萬(wan) 裏絲(si) 路之上的211個(ge) 重要地理坐標。
這樣的美育實踐並非孤例,在全國許多的縣域鄉(xiang) 村學校,已呈現出多地散發的狀態,展現出鄉(xiang) 村學校的美育向地域文化、傳(chuan) 統藝術等本土資源延伸的一麵。這代表了一種新的趨勢,一種將鄉(xiang) 村美育與(yu) 本土的文化資源相結合的趨勢。這所學校的美育實踐,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路徑,它具有因地而宜、因校而宜的濃厚特征。這給中國的美育、給鄉(xiang) 村學校的美育帶來許多啟示。
一是借助“在地”的文化資源,鄉(xiang) 土教育將本土與(yu) 地方性的文化資源整合進學校教育之中,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學校與(yu) 周邊村落社區的關(guan) 係。現在,鄉(xiang) 村美育在某種意義(yi) 上已經到了向內(nei) 拓展的時候了。它需要紮根於(yu) 中國的土地,紮根於(yu) 傳(chuan) 統的藝術形式。在向內(nei) 轉向的過程之中,學校美育教師的匱乏是普遍性的,各地的做法是將民間的藝人、文化傳(chuan) 人等請進來,成為(wei) 學校美育的“兼職教師”。這些兼職的教師身份,其名分與(yu) 身份的象征性意義(yi) ,遠大於(yu) 其內(nei) 在的經濟取向。在某種意義(yi) 上,一旦學校與(yu) 民間的非遺建立了密切的連接,在未來的鄉(xiang) 村學校,其美育實踐還充當了一種民間文化的再造者與(yu) 繼承人的媒介之功效。
二是在美育轉向之中,小型化的鄉(xiang) 村學校可能成為(wei) 未來的一種新的學校樣態。鄉(xiang) 村教育具有某種天然的優(you) 勢,鄉(xiang) 村是民間藝術的沃土,其文化資源的豐(feng) 富性與(yu) 多元性非城市可比。在現代化的進程之中,城市文化出現了單一性的一麵,現代性破壞了地方性與(yu) 多樣性,留下了席卷一切的同一性的消費文化,而鄉(xiang) 村依然保留著文化多樣性。傳(chuan) 統民間藝術,依然留在鄉(xiang) 間的市井角落之中,依然蘊含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影響著鄉(xiang) 民的生活。在未來的學校發展之中,將本土的藝術融合進學校的美育之中,傳(chuan) 統的藝術形式將會(hui) 在學校與(yu) 民間之間建立一條紐帶,一種文化與(yu) 曆史的聯係。也隻有這樣,鄉(xiang) 村的美育實踐才能有根有魂,也才能行穩致遠。
三是在向內(nei) 的轉向之中,鄉(xiang) 村學校美育價(jia) 值將會(hui) 麵臨(lin) 重構。鄉(xiang) 村教育“五育”並舉(ju) 的旗幟,將在鄉(xiang) 村學校飄揚起來,並會(hui) 在師生之中形成共識,形成氛圍。在一些鄉(xiang) 村學校,存在重視考試分數而輕視美育、體(ti) 育、勞動教育的情況,美育的價(jia) 值並沒有被廣泛認同。曾經一個(ge) 時期,藝體(ti) 課、體(ti) 育課、勞動課等被擠占、被冷落的現象時有發生。一個(ge) 缺乏音體(ti) 美的學校,校園將缺少生機與(yu) 活力。
鄉(xiang) 村學校的美育,需要建立一種內(nei) 外平衡的製度。因此,除了向內(nei) 求諸地方性的資源之外,還需要注意另一方向——鄉(xiang) 村美育向外的視野,一個(ge) 通識性的視野,將人類的藝術文化的形式引進來。特別是在這樣一個(ge) 萬(wan) 物並聯的時代,世界變小了,它為(wei) 美育提供了一個(ge) 廣闊的外部空間。在這樣一個(ge) 空間之中,很多優(you) 秀的外部藝術,可以從(cong) 遠方延伸到眼前,延伸到處在世界的邊緣的鄉(xiang) 村學校。鄉(xiang) 村學校,還需要借助於(yu) 外部的無形資源,保持世界性視野。鄉(xiang) 村美育,它有鄉(xiang) 土的一麵,也有陽春白雪的一麵,而不僅(jin) 僅(jin) 陷入一隅而不能自拔。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本土的鄉(xiang) 村美育的走向,將會(hui) 更加向內(nei) 拓展,更加植根於(yu) 中國的土地與(yu) 文化。在學校教育之中,美育是最無“實用”價(jia) 值的,但正因如此才方顯示出其形而上的無形價(jia) 值。它超越日常的器用價(jia) 值,成為(wei) 教育之中的“詩與(yu) 遠方”,是教育之中的“性靈之舞”。它培養(yang) 兒(er) 童的一種生活的情趣,培養(yang) 一種對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它隱而不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發揮著一種恒久的教育功能。
(作者係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廣袤田野孕育新希望
這是西藏農牧業發展增速的十年:糧食產量於2015年突破百萬噸大關,2021年達到106.15萬噸;肉奶產量81.07萬噸,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拉薩等主要城鎮夏秋、冬春季蔬菜自給率分別達到85%和65%左右。[詳細] -
村民聯名寫信挽留下的第一書記——記2022“最美基層民警”、林芝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黃家斌
2020年12月的一天,墨脫縣背崩鄉格林村全村24戶戶主聯名寫信、摁紅手印,挽留即將任滿的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家斌。 [詳細] -
把非遺帶入鄉村學校 剪出“千年絲綢之路”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必斯營子鎮中心校的校園裏,一幅長37米的剪紙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作品再現了明代中後期絹本設色畫《絲路山水地圖》,並以剪紙的獨特寫意形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