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力量支撐科技自立自強
宇宙浩瀚,有一道星光被冠以北京理工大學之名。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儀(yi) 式舉(ju) 行。這顆星的名字,是為(wei) 了表彰紀念北理工研製了新中國第一台大型天象儀(yi) ,並為(wei) 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AST)的預研發揮了作用。
這顆小行星的國際永久編號為(wei) 9442。前兩(liang) 位數字“94”,代表著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於(yu) 延安,它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
一大批來自學校的智慧,已在浩瀚宇宙閃閃發光:交會(hui) 對接技術為(wei) 曆次“太空之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在太空發射任務中使用和驗證空間帆球技術;在太空開展空間科學生命實驗……
北京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軍(jun) 表示,在建校82周年之際,同時也是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關(guan) 鍵時刻,“北理工星”的命名意義(yi) 重大。“北理工星”將如一盞“明燈”,指引、督促著他們(men) 探索未知宇宙,擁抱更廣闊的世界。“北京理工大學將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全身心投入到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實踐中,以高質量發展的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張軍(jun) 說。
高等學校已在許多領域,貢獻著創新智慧,發揮著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
今年7月7日,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團隊領銜研發的新冠病毒抗體(ti) 組合藥物——新冠單克隆中和抗體(ti) 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在中國上市。
從(cong) 最初的中和抗體(ti) 篩選到應急批準上市,這款國產(chan) 新冠病毒特效藥隻用了不到20個(ge) 月時間;到上市也僅(jin) 又過去了7個(ge) 月。整個(ge) 藥物研發的過程,就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每一步,都沒有踏錯。
疫情初期,張林琦就意識到,要真正抑製新冠病毒,靠單個(ge) 抗體(ti) 可能不行,提出了“抗體(ti) 對”的策略。此前,他已經和病毒打了幾十年交道。張林琦的思路是篩選出兩(liang) 個(ge) 抗體(ti) 藥物,讓它們(men) 成為(wei) 最佳拍檔、協同作戰。後來,團隊在206個(ge) 優(you) 秀中和抗體(ti) 中,敲定了安巴韋單抗(BRII-196)及羅米司韋單抗(BRII-198)。
麵對疫情快速行動,是高校科技創新力量交出的答卷之一。教育部科學技術與(yu) 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指出,過去10年,高校積極響應黨(dang) 中央號召,立足“兩(liang) 個(ge) 大局”,堅持“四個(ge) 麵向”,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重大科技成果。
10年來,高校獲得全部國家自然科學獎的67%、國家技術發明獎的72%,連續3年牽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神舟飛天、北鬥組網、羲和逐日、高速鐵路、C919大飛機、港珠澳大橋等一係列大國工程中,數百所高校在突破“卡脖子”問題的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方麵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北京大學副校長孫慶偉(wei) 介紹,北大充分尊重學術自由,強化以學術貢獻和創新價(jia) 值為(wei) 核心的評價(jia) 導向,寬容失敗,鼓勵探索,引導更多的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他舉(ju) 了個(ge) 例子——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張信榮教授團隊,深耕二氧化碳研究和應用領域20多年,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上,團隊幫助國家速滑館控製冰麵溫差,提升製冰效能,打造出“冬奧史上最快的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在考察北京大學時強調,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北大將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進一步強化有組織科研,將基礎研究與(yu) 學科交叉融合的優(you) 勢轉化為(wei)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驅動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孫慶偉(wei) 說。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hui) 原會(hui) 長瞿振元評價(jia) ,10年來,高校創新綜合實力實現了躍升。高校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在基礎前沿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方麵產(chan) 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對接國家戰略、國家需求更加緊密,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關(guan) 鍵動能。黨(dang) 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他熱切期待下一個(ge) 10年,高校科技力量能夠為(wei) 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寧市城東區對接省外高校實踐團隊實現柔性引才
近日,記者從西寧市城東區委組織部獲悉,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赴城東區開展的“啟航計劃”社會實踐活動目前已全部結束。這是城東區首次嚐試以對接省外高校師生暑期社會實踐的方式實現柔性引才。 [詳細] -
民生答卷寫滿“幸福”
健全的社會保障體係是民生之基。十年來,西藏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從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出發,逐步完善政策體係,擴大覆蓋麵,提高待遇水平。[詳細] -
重慶啟動全國重點高校巡回引才活動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2日發布消息稱,即日起至10月,2022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全國重點高校巡回引才活動全麵啟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