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三江源“乘風破浪的姐姐”:靠土特產實現夢想

發布時間:2022-10-21 10: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白卡(右)與(yu) 家鄉(xiang) 一位老人。 玉樹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曲克安達是奶奶教給我的,靠著它我不僅(jin) 養(yang) 活了自己,還有幸幫助更多人增加了一份收入,這是奶奶留給我最好的一個(ge) 禮物,也是最珍貴的遺產(chan) 。”白卡說。

  今年33歲的白卡是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曲克安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製作技藝州級傳(chuan) 承人。曲克安達是一種傳(chuan) 統的藏族糖果,藏語意為(wei) 香醇的奶膏,距今已有4000多年製作曆史。

  白卡幼時父母離異,父親(qin) 再婚,母親(qin) 遠嫁,隻留下她和兩(liang) 個(ge) 妹妹與(yu) 奶奶相依為(wei) 命在玉樹市哈秀鄉(xiang) 雲(yun) 塔村的牧區生活。“小時候家裏條件不好,解決(jue) 溫飽都是問題,更別說能吃到糖果。”白卡回憶起兒(er) 時艱苦的生活,過年過節時,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能吃到糖果,奶奶不忍心孫女們(men) 受苦,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用藏族傳(chuan) 統技藝製作糖果。“犛牛奶提煉出酥油和曲拉後,剩下的透明液體(ti) 叫‘曲克’,將這些液體(ti) 發酵熬製後就會(hui) 變成酸甜味的軟膏,這就是‘安達’。”等到奶奶做好曲克安達後,用手指沾一些曲克安達,放進嘴裏不停吸吮,就是白卡和妹妹們(men) 童年最香甜的回憶。

  奶奶年邁體(ti) 弱,白卡帶著兩(liang) 個(ge) 妹妹采挖蟲草維持生計。白卡17歲時,奶奶永遠地離開了她。白卡決(jue) 心要將這份屬於(yu) 奶奶的“味道”傳(chuan) 承下去。


圖為(wei) 白卡經營的玉樹牧女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玉樹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2015年,白卡拿出多年來采挖蟲草的積蓄開始創業(ye) ,成立了玉樹市牧女工貿有限公司。“剛開始我在家裏製作曲克安達,為(wei) 了改善口感,我會(hui) 加入一些紅糖,做好以後我就拿去街上賣。”白卡說,曲克安達是藏族傳(chuan) 統糖果,也是很多人童年的味道,慢慢地,白卡製作的曲克安達被當地市場接受。

  後來,白卡在玉樹市找到了一處廠房,從(cong) 當地的建檔立卡戶中召集了15名婦女,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公司。從(cong) “家庭作坊”到“農(nong) 產(chan) 品合作社”,白卡的創業(ye) 之路越走越寬。“很多牧區的婦女都沒有收入來源,我希望把這門技藝教給她們(men) ,她們(men) 也能通過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獲得尊重。”白卡告訴記者,這些婦女每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同時還有額外的績效收入。

  近年來,白卡在當地政府和一些企業(ye) 家的支持下,還研發出了以曲克安達為(wei) 原料的麵膜、手工皂等產(chan) 品。此外,白卡想盡辦法挖掘著牧區的寶藏。如今,藏式蕁麻茶也成了玉樹市牧女工貿有限公司的招牌商品之一。

  令白卡欣慰的是,靠著奶奶留下的這份財富,白卡養(yang) 活了自己,供妹妹們(men) 上完大學。現如今,白卡的兩(liang) 個(ge) 妹妹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房有車,也有了自己的事業(ye) 。

  在玉樹,像白卡一樣選擇創業(ye) 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2019年,大學畢業(ye) 的代青永措放棄了在省會(hui) 西寧月收入近萬(wan) 元的銷售工作,回到家鄉(xiang) 開始接管父親(qin) 經營的玉樹市察吾拉養(yang) 殖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合作社內(nei) 主要銷售犛牛奶、風幹肉、蕨麻等當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


圖為(wei) 代青永措正在為(wei) 顧客稱量特產(chan) 。 範培珅 攝

  “合作社是從(cong) 2015年就開始經營了,一直以來店鋪銷售慘淡,很多時候都是七八天都沒有一個(ge) 顧客進來。”代青永措說,“回來接管合作社的初衷是想讓當地優(you) 質綠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大山,讓更多牧民獲益。”

  為(wei) 了破解銷路窄的問題,代青永措開始利用微信宣傳(chuan) 自家商品,遇到沒有時間來店裏選購的顧客,代青永措還會(hui) 上門送貨。價(jia) 格實惠、品質上乘的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開始受到當地群眾(zhong) 的關(guan) 注。

  “我和當地42戶牧戶簽訂了訂單,他們(men) 大部分都是建檔立卡戶,從(cong) 他們(men) 那裏直接收購犛牛奶製品。”代青永措告訴記者。目前,每戶與(yu) 代青永措簽訂合同的牧戶年均收入達到10萬(wan) 元。


圖為(wei) 代青永措正在直播帶貨。 範培珅 攝

  今年,代青永措開始在短視頻平台上直播帶貨。藍天白雲(yun) 下,代青永措用家鄉(xiang) 最美的自然風光作為(wei) 直播間,熱情誠摯地向各地網友介紹玉樹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現在線上訂單越來越多,有很多西藏、四川、雲(yun) 南的顧客購買(mai) ,有時候一天就有100多單,今年到7月份線上銷售額已經有39萬(wan) 元了。”說起自己努力的成績,代青永措引以為(wei) 豪。

  “我想幫助當地牧戶解決(jue) 因為(wei) 銷路不通暢而無法讓優(you) 質產(chan) 品走出的問題,看到被幫助的阿爸阿媽露出純真的笑臉我就特別欣慰。”代青永措說。

  十年來,玉樹市先後在6個(ge) 鄉(xiang) 鎮的9個(ge) 村實施了“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工程,投入專(zhuan) 項資金180萬(wan) 元,集中扶持了一批家庭農(nong) 牧場及養(yang) 殖大戶,初步形成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拓寬了牧業(ye) 增效、牧民增收的渠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