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穿壞54雙鞋 最怕停訓的“背簍少年”用網球追逐夢想
圖為(wei) “背簍少年”王發正在廊坊市體(ti) 育館網球訓練中心進行訓練。 鄭晨子 攝
手握球拍全神貫注的發球、扣球,每拿下一分都會(hui) 握緊拳頭,吼上一嗓子,給自己加油打氣……10月2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野象網球俱樂(le) 部,“背簍少年”王發正和一群大山裏走出來的網球少年們(men) 認真訓練。
今年8月底,在2022年中國青少年網球巡回賽廣州站,王發一舉(ju) 奪得U14男子組單打冠軍(jun) 。黝黑的皮膚、俊朗的笑容,加上一個(ge) 頗具民族特色的背簍,王發被人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背簍少年”。
圖為(wei) “背簍少年”王發正在廊坊市體(ti) 育館網球訓練中心進行訓練。 鄭晨子 攝
今年14歲的王發來自雲(yun) 南省臨(lin) 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6年前,廊坊市野象網球俱樂(le) 部教練張曉洪到滄源挑選網球苗子。因出色的耐力和爆發力,王發被選中進入俱樂(le) 部。就這樣,王發和小夥(huo) 伴們(men) 走出大山,用每天揮拍7000次的努力,開啟了山裏孩子在運動場上奮鬥逐夢的故事。
“我喜歡網球運動,就不會(hui) 覺得累。”進入訓練隊後,王發刻苦練習(xi) 。他每天6點半起床,7點到11點進行發球、揮拍等訓練,下午還要進行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體(ti) 能訓練。
圖為(wei) 王發六歲的弟弟王藝正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xi) 網球動作。 鄭晨子 攝
練網球最費鞋子,尤其是男生。王發清楚地記得從(cong) 8歲打球到現在,一共穿壞了54雙鞋,平均一個(ge) 多月就得換雙新鞋。“網球改變了我的生活。”對於(yu) 王發而言,網球不僅(jin) 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個(ge) 看到廣闊世界,擁有人生更多可能的機會(hui) 。
“王發和這些孩子們(men) 都很懂事,他們(men) 的鞋子都要穿到破洞或者開口,實在不能穿了才會(hui) 找我去換新鞋。”教練員張曉洪說,之前都是自己掏錢給隊員們(men) 買(mai) 球鞋。2020年,俱樂(le) 部搬遷至河北廊坊,球場增至12片,隊員們(men) 的日常開銷和訓練支出全部由廊坊市網球協會(hui) 承擔。
在野象網球俱樂(le) 部,隻要運動員不認真練習(xi) ,張曉洪就會(hui) 作出停訓的處罰。“我不怕吃苦,就怕停訓。”王發說,6年來他被停訓過兩(liang) 天,“停訓後,我心裏特別難過,也更加珍惜每一次打球的機會(hui) ”。
從(cong) 廣州比賽歸來後,王發一心撲在訓練中,他渴望闖進職業(ye) 網球的大門。“我要做的就是專(zhuan) 注再專(zhuan) 注,全力以赴打好後麵的每一場比賽。”
圖為(wei) 王發和隊友們(men) 進行體(ti) 能訓練。 鄭晨子 攝
在愛玩的年紀裏,王發似乎沒有什麽(me) 愛好,空下來了就會(hui) 寫(xie) 寫(xie) 日記。“我會(hui) 把每天訓練的得與(yu) 失寫(xie) 進日記裏,作為(wei) 日常總結,這樣就能一點一點進步。”
如今,在野象網球俱樂(le) 部學網球的大山孩子已有20多人。該俱樂(le) 部計劃每年從(cong) 雲(yun) 南、西藏、新疆等地公益招收鄉(xiang) 村孩子練習(xi) 網球,為(wei) 這些孩子提供一個(ge) 拚搏的舞台。今年9月底,經過測試選拔後,王發六歲的弟弟王藝也進入了訓練隊。
對於(yu) 未來,王發給自己定了明確的目標:將來帶著弟弟一起打職業(ye) 賽,背著背簍走進國際賽場,為(wei) 國爭(zheng) 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