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鄭州高新區實施區域一體化綜合素質評價

發布時間:2022-11-01 15:4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初中3年,你積極參加誌願者活動,內(nei) 心變得更加豐(feng) 盈;你踴躍參加社團活動,堅持運動,身體(ti) 強壯了,性情開朗了,做事沉穩了,綜合素質評價(jia) 檔案生動地記載了你的成長與(yu) 變化……”河南省鄭州市高新一中的一名家長欣慰地對孩子說。

  從(cong) 小樹苗到參天大樹,從(cong) 小星星到璀璨星空,在鄭州高新區中小學的校園裏,新穎而富有特色的評價(jia) 呈現方式,讓每個(ge) 孩子的成長都能被看見。鄭州高新區依托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課題校項目,堅持評價(jia) 育人的立場,以大數據賦能,從(cong) 區域層麵一體(ti) 化開展義(yi) 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營造讓評價(jia) 為(wei) 學生發展服務的濃厚育人氛圍,喚醒學生成長的內(nei) 驅力、原動力,落實“三全育人”。

  從(cong) 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鄭州高新區中小學就開展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通過“成長檔案袋”“學生素質報告手冊(ce) ”等方式,多維度記錄學生發展信息。

  然而,“評什麽(me) ?誰來評?怎麽(me) 評?評後怎麽(me) 用?”各校尚處於(yu) 各自為(wei) 戰階段,專(zhuan) 業(ye) 化和規範化水平都有待提高,學段間也缺少有效銜接。

  2017年,鄭州高新區探索實施區域一體(ti) 化綜合素質評價(jia) ,由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題校項目專(zhuan) 家團隊引領,本地高校專(zhuan) 家隊伍提供專(zhuan) 業(ye) 支持,在區域層麵深度調研各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jia) 實施現狀,研發並構建區域綜合素質評價(jia) 頂層設計架構,聚焦“五大維度、13個(ge) 關(guan) 鍵指標、各學段不同的核心觀測點”,形成了“兩(liang) 學段、三層級”梯度清晰、有機銜接的評價(jia) 內(nei) 容,為(wei) 各學校校本化實施綜合素質評價(jia) 提供了範例。

  鄭州高新區科學大道第三小學有機融合綜合素質評價(jia) 維度,一體(ti) 化評價(jia) 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德育課程,為(wei) 學生全麵發展提供了平台。

  過去,信息采集方式比較煩瑣,工作量大。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鄭州高新區組織專(zhuan) 家團隊,與(yu) 第三方機構合作,統籌建立區域智慧平台和校本平台。區域平台設置必選數據項的采集,校本平台設置可選數據項的采集,一體(ti) 化采集全過程性數據,大大提高了數據采集和利用的效率。評價(jia) 結果以學生成長畫像的方式立體(ti) 呈現,得到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關(guan) 注和有效利用,促進了評價(jia) 導向從(cong) “唯分數”向“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轉變。

  鄭州高新區第一中學以“梧桐樹成長”為(wei) 外顯形式,將“立德樹人、吾同為(wei) 公”作為(wei) 樹幹,將“五大維度發展”作為(wei) 樹枝,象征每名學生數據的小樹從(cong) 幼苗期、茁壯期到繁茂期不斷成長;鄭州中學附屬小學將校園之星、成長手冊(ce) 作為(wei) 評價(jia) 反饋的載體(ti) ,對學生經常性行為(wei) 與(yu) 關(guan) 鍵性表現的評價(jia) ,以具體(ti) 化、直觀化地給予反饋。

  這些“看得見的成長”貫穿整個(ge) 義(yi) 務教育階段,不斷激勵學生多方麵發展,讓學生體(ti) 會(hui) 到成長和進步帶來的成就感。

  為(wei) 了更好地改善區域評價(jia) 生態、服務學生全麵而有個(ge) 性發展,鄭州高新區形成了高校專(zhuan) 業(ye) 支持、區域行政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信息技術保障協同化推進的工作機製。一方麵積極開展針對不同主體(ti) 的專(zhuan) 題培訓,提高校長和教師評價(jia) 素養(yang) 和評價(jia) 能力,另一方麵建立定期研討機製,重點破解典型問題,減少重複探索,形成育人合力,並邀請高校專(zhuan) 家團隊和第三方技術支持,實時破解各學校在綜合素質評價(jia) 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要立足育人本位,區域一體(ti) 化做好頂層設計和保障機製,學校一校一策做好實施,切實促進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辦好家門口的學校。”鄭州高新區管委會(hui) 社會(hui) 事業(ye) 局局長田鴻鵬表示,經過連續5年區域一體(ti) 化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學校課程體(ti) 係更加具有係統性和連貫性,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區域一體(ti) 化協同育人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