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在火熱實踐中上好行走“大思政課”

發布時間:2022-11-01 15:48:00來源: 人民網-教育頻道

  “我們(men) 跨越了3000多公裏,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在4天深入基層一線的實地采訪調研中,不僅(jin) 感受到了當地的發展變化,更被援疆幹部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感動,他們(men) 像一粒粒堅實而又頑強的種子,灑落在茫茫戈壁和大漠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wei) 青年大學生上了一堂鮮活生動的‘大思政課’,讓我們(men) 更加堅定為(wei) 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而努力的理想信念!”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集體(ti) 采訪團隊師生這樣表達自己采訪歸來後的感受。

  為(wei) 充分用好北京市對口支援地掛職幹部的先進事跡和鮮活實踐,通過組織大學生參與(yu) 生活體(ti) 驗和采訪,講好當代共產(chan) 黨(dang) 員甘於(yu) 奉獻、投身艱苦地區建設的生動故事,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ge) 自信”,成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2022年7月到8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組織開展了“見證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榜樣”首都大學生集體(ti) 采訪行動。清華大學、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建築大學4支學生采訪團分別奔赴河北雄安新區、湖北省十堰市、河南省南陽市、內(nei) 蒙古科右前旗、新疆和田等地采訪北京市對口支援黨(dang) 員幹部。他們(men) 與(yu) 掛職幹部們(men) 同吃同住,親(qin) 身感受當地發展變化,在行走中上了一堂生動而有意義(yi) 的“大思政課”,以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新時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深入基層一線 感受國家發展變化

  烈日炎炎,在河北雄安綜合服務中心和“三校一院”重點工程項目施工現場,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雄安分隊師生以跟崗式“影子實踐”的方式,參與(yu) 北京掛職雄安幹部的日常工作,用鏡頭、文字記錄他們(men) 為(wei) 雄安發展建設而忙碌的身影,以青年視角體(ti) 會(hui) 雄安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感受這片“幹事創業(ye) 的熱土”上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榜樣力量,

  風沙漫天,在新疆的茫茫戈壁和大漠之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地之光’榜樣力量尋訪團”師生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市進行了為(wei) 期4天的采訪調研。他們(men) 深入到北京市援疆指揮部社會(hui) 事業(ye) 部援疆幹部的工作一線,實地采訪調研了8名北京市援疆幹部、援疆醫生,了解他們(men) 為(wei) 提升當地醫療、教育水平等工作中做出的積極貢獻。

  草木葳蕤,在內(nei) 蒙古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察爾森嘎查村、桃合木蘇木附近草原及牧場、第九屆內(nei) 蒙古自治區烏(wu) 蘭(lan) 牧騎藝術節興(xing) 安盟那達慕大會(hui) 的現場進行實地走訪,了解到支援掛職幹部引入先進技術助力當地畜牧品種改良,為(wei) 牧民探索出了合適的產(chan) 業(ye) 運作模式,帶動產(chan) 業(ye) 循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江水滔滔,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湖北十堰,北京建築大學城市經濟與(yu) 管理學院“黨(dang) 旗引領,奮勇前行”采訪團師生開展調研,通過采訪掛職幹部與(yu) 調研水源地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對口協作項目,了解豫鄂兩(liang) 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現狀,深入了解“京堰”對口協作項目,見證了兩(liang) 地以“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帶動形成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一渠清水由南向北,1000多公裏的路程背後離不開沿線各地幹部群眾(zhong) 的保駕護航。”采訪團成員陳靜表示,采訪活動讓她對以前課本中出現的“南水北調’四個(ge) 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讓她看到了這項惠民利民工程背後無數人的艱苦奮鬥和默默付出。

  傾(qing) 聽感人故事 感悟黨(dang) 員奉獻精神

  醫療教育、民生工程、產(chan) 業(ye) 發展幫扶是北京支援掛職幹部在當地的主要工作,這對於(yu) 邊遠地區改善民生的意義(yi) 尤為(wei) 重大。深入到一線采訪的大學生在實地采訪中,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些幹部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

  北京胸科醫院結合科副主任、和田地區傳(chuan) 染病專(zhuan) 科醫院援疆醫生李強剛到和田地區,就遇到一位患有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結核的16歲女孩,在手術前,當李強看到女孩母親(qin) 擔憂的眼神時,他堅定地告訴女孩母親(qin) :“我是北京來支援新疆的醫生,請您相信我,我一定盡全力治療孩子”。這個(ge) 故事深深打動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采訪團學生劉陽,“李強醫生給我講述這個(ge) 故事的時候,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想通過自己的綿薄力量讓和田地區老百姓免受結核病的折磨。當我聽到孩子母親(qin) 給李醫生打來電話,說著‘是北京醫生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時,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裏打圈,青年人應該學習(xi) 這種紮根基層、默默為(wei) 百姓排憂解難的榜樣先鋒。”

  北京市財政局經濟建設處副處長,雄安新區財政支付中心副主任時貞利嚴(yan) 格把關(guan) 綜合服務中心和“三校一院”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招標施工等各項工作,確保萬(wan) 無一失。“各位幹部們(men) ‘將掛職當做任職’,努力克服工作難度大、強度大、壓力大的困難,在建設一線揮灑汗水、奉獻熱血,深入群眾(zhong) 、融入當地,組成了一支有凝聚力、戰鬥力,能打勝仗、善打硬仗的幹部隊伍。”采訪團成員黃澤宇表示,通過跟隨采訪這些幹部,他深刻地理解了“雄安質量”背後的含義(yi) ,這些黨(dang) 員幹部用實際行動讓他明白了隻有忠誠於(yu) 事業(ye) 、忠誠於(yu) 黨(dang) 和人民,才能讓心踏實下來、步子邁開來。

  北京建築大學采訪團師生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十堰等地開展調研,了解“京堰”兩(liang) 地保水源、惠民生的重點項目工程。在十堰市,來自北京的掛職幹部王建賓為(wei) 了保護水源地水質,積極推動實施保水質項目74個(ge) ,重點開展水源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修複、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土壤汙染調查及修複等工作。調水以來,丹江口庫區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入選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南水入京後,不僅(jin) 保障了市民生活用水,更有效改善了首都生態環境。此外,在北京市的對口幫扶下,十堰市還大力提升教育質量,建成了茅箭區大興(xing) 學校、張灣區柏林中心小學等項目,先進的教學設備、智慧化教學課堂、新穎的教學模式充分展現了協作成效。

  來自海澱區委編辦、掛職科右前旗發改委的印明實則成為(wei) 了海澱區和科右前旗的“聯絡人”,掛職期間,他不僅(jin) 將海澱區農(nong) 業(ye) 與(yu) 科技發展技術引進到當地,還圍繞產(chan) 業(ye) 幫扶開展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去年科右前旗剛剛成功落地了兩(liang) 個(ge) 二十二千瓦的風電項目,給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每一位掛職幹部‘舍小家、為(wei) 大家’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學習(xi) 的。”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采訪團成員吳承龍表示,在采訪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幹部們(men) 每當被問到家人時,總是聲音哽咽、眼圈泛紅,“他們(men) 好像被觸碰到了心底最柔軟的一塊兒(er) 地方,他們(men) 對家人充滿愧疚,但是依然無悔自己的選擇,這讓我深受感動。”

  立誌薪火相傳(chuan) 努力書(shu) 寫(xie) “青春答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wei) 大的。首都高校采訪團師生們(men) 在不同地區學習(xi) 了解了這些紮根基層、深入一線的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事跡之後,都將這種精神力量轉化為(wei) 了幹事創業(ye) 的動力,認真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努力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雄安分隊的成員們(men) 在采訪調研後,將前往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雄安校區開展為(wei) 期一年的支教活動,用行動書(shu) 寫(xie) 自己“青春的答卷”。“這些黨(dang) 員幹部‘不掛虛職幹實事’的敬業(ye) 精神打動了我。”成員嚴(yan) 曉暢深有感悟,“作為(wei) 新時代大學生,要握好時代的接力棒,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行,能在雄安開展支教誌願服務,我倍感榮幸。我要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地之光’榜樣力量尋訪團”師生在為(wei) 期4天的采訪調研中,將8名掛職幹部的文字和視頻作為(wei) 學校“大思政課”的素材,引導更多青年學子學習(xi) 援疆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無私精神和高尚情懷。采訪團成員伊麗(li) 姆努爾·買(mai) 買(mai) 提說,這是他第一次以采訪者的角度記錄家鄉(xiang) 的變遷,了解援疆幹部為(wei) 新疆建設做出的貢獻,“看到家鄉(xiang) 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深受感動,我將以援疆幹部的精神為(wei) 指引,傳(chuan) 承他們(men) 的精神,在將來努力建設更美好的家鄉(xiang) 。”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充分發揮自身傳(chuan) 媒專(zhuan) 業(ye) 的優(you) 勢特色,拍攝優(you) 秀黨(dang) 員宣傳(chuan) 片及視頻,在學校網站及公共媒體(ti) 上傳(chuan) 播,講述這些幹部們(men) 在基層鄉(xiang) 村、在行業(ye) 一線的奮鬥故事,以青年傳(chuan) 媒人特有的方式展現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甘於(yu) 奉獻、投身地區建設的精神風采。團隊成員王藝璿表示,這次活動給自己上了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讓自己有了更多的收獲和感悟。“在未來的學習(xi) 生活中,願懷青年赤誠之心,實現自我成長與(yu) 成才,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王藝璿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