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若爾蓋草原深處:一對父子守護高原古老馬種

發布時間:2022-11-03 09:35:00來源: 新華社

  深秋的清晨,若爾蓋大草原籠罩在一片晨霧中,北風卷起牧草,枯黃的草葉和草梗上結滿了白霜。

  倏然間,“噠”“噠”“噠”的馬蹄聲急促傳(chuan) 來,上百匹精壯的馬兒(er) 穿透濃濃晨霧,像箭一般奔騰而來,伴隨著牧人響亮的吆喝聲,馬兒(er) 的陣陣嘶鳴聲此起彼伏。

  這些是河曲馬,被譽為(wei) “草原上的舞者”。它們(men) 體(ti) 型高大、姿態優(you) 美,尤以耐力強勁著稱,特別適應寒冷的高原環境,是當地藏族群眾(zhong) 日常生活中的親(qin) 密夥(huo) 伴。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地處長江、黃河上遊,該縣唐克鎮盛產(chan) 河曲馬。

  唐克鎮嘎爾瑪村的牧場上有203匹河曲馬。這個(ge) 時節,懷孕的母馬、成長中的小馬都穿上了禦寒的馬衣。當地村民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唐克鎮的牧民十分珍視這種寶貴的馬,他們(men) 為(wei) 與(yu) 自己相依為(wei) 伴的河曲馬都取了名字。

  談話間,一人一騎疾馳如風,轉眼來到記者眼前。這個(ge) 名叫萬(wan) 瑪王青的藏族小夥(huo) 子瘦而結實,由於(yu) 長時間的高原放牧生活而皮膚黝黑、性格靦腆,但馬背上的他卻神采奕奕。

  萬(wan) 瑪王青今年25歲,是一名賽馬騎手。他告訴記者,他參加賽馬比賽最喜歡騎的是河曲馬,“河曲馬不畏寒、力氣大,哪怕幾天幾夜不吃東(dong) 西,也能夠堅持。”

  萬(wan) 瑪王青告訴記者,這些日子,他每天都在馬群中尋找適合賽馬的苗子,同時也在嚴(yan) 格控製體(ti) 重,為(wei) 來年開春後的賽馬比賽做準備。“選好適合的賽馬後,就該訓馬了。”

  不遠處,一位皮膚黝黑、身強體(ti) 壯的藏族漢子向記者走來。他是萬(wan) 瑪王青的父親(qin) ,叫東(dong) 周。

  “河曲馬的鼻子相當靈,不僅(jin) 能嗅出前方的危險,還能在過沼澤地時,聞出哪裏有坑不能走,哪裏沒坑可以走。”東(dong) 周告訴記者,這是高原上的牧人和河曲馬成為(wei) 親(qin) 密、可靠夥(huo) 伴的原因之一。

  “有段時間,純正的河曲馬越來越少了。”東(dong) 周擔憂地說,年輕牧人喜歡買(mai) 摩托車、買(mai) 汽車,對馬匹的需求逐漸降低。為(wei) 了保護河曲馬,東(dong) 周2017年帶頭成立了若爾蓋縣唐克一灣種馬繁育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集體(ti) 養(yang) 殖河曲馬,並對河曲馬進行改良、調訓,保護河曲馬原種。如今,若爾蓋草原上純正的河曲馬數量明顯增多。

  藏族群眾(zhong) 愛護河曲馬,河曲馬也為(wei) 藏族群眾(zhong) 的增收致富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村民都開了藏家樂(le) 、民宿,吃上了旅遊飯,而騎馬體(ti) 驗是受遊客青睞的特色服務項目之一。“一個(ge) 旅遊季下來,平均每匹馬能給主人掙上萬(wan) 元的收入。”東(dong) 周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闊步小康路 幸福滿高原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裏地區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曆屆地委、行署班子團結帶領全地區各族幹部群眾,攻堅克難、艱苦奮鬥、砥礪奮進。[詳細]
  • 把多彩課堂送到雪域高原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有一係列以青稞為主題的多彩課程:春耕、秋收季節,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親手播種、收割糧食,觀察農耕機運作,感受現代農村生產方式的變革。[詳細]
  • 二十大代表次仁拉姆:藏北高原“最美”特教老師

    1994年從西藏民族大學(原西藏民族學院)畢業,從最初的一名普通中學教師,到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第一幼兒園書記,再到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次仁拉姆已執教28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