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二十大代表次仁拉姆:藏北高原“最美”特教老師

發布時間:2022-10-17 09:49: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1994年從(cong) 西藏民族大學(原西藏民族學院)畢業(ye) ,從(cong) 最初的一名普通中學教師,到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第一幼兒(er) 園書(shu) 記,再到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次仁拉姆已執教28年。


圖為(wei) 次仁拉姆為(wei) 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獻哈達,半蹲著跟學生握手,場麵非常溫暖


圖為(wei) 次仁拉姆(左一)帶領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men) “打卡”參觀那曲市某溫室大棚

  2013年成立的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是那曲市第一所對多種類型殘疾兒(er) 童少年進行九年義(yi) 務教育的綜合特殊教育學校,熱愛教育事業(ye) 的次仁拉姆是該校校長。2013年擔任校長後,她在全新的工作崗位上默默探索耕耘特殊教育事業(ye) 。

  次央剛入學時不會(hui) 說話、大小便不能自理,吃飯穿衣都要老師一遍一遍地教,每節課後,老師們(men) 還會(hui) 陪她去上廁所。次央的弟弟洛桑,生活自理能力更差。據介紹,在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有6個(ge) 這樣的家庭,家中有2位殘疾子女。

  初入學的殘障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次仁拉姆和老師們(men) 以學校為(wei) 家,成為(wei) 藏北高原殘疾孩子們(men) 在學校的“家長”。他們(men) 將自己的生活、工作與(yu) 孩子們(men) 完全同步起來,陪同吃飯、上廁所、輔導作業(ye) 、洗澡、洗衣服……通過各種方式照顧他們(men) ,培養(yang) 他們(men) 的能力。老師們(men) 的休息時間變少了,但孩子們(men) 進步了。

  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走進有聲有色的世界,更好地融入社會(hui) ,建校初期,次仁拉姆便提出集中教學、康複訓練、職業(ye) 教育“三位一體(ti) ”的辦學模式。上午,根據國家課程標準教授文化課;下午,進行個(ge) 別化教學計劃和康複訓練,並為(wei) 大齡孩子開設編織班、裁縫班 、卡墊班 、烘焙班、陶藝班等職業(ye) 教育課程。截至目前,大齡聾啞生們(men) 已完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縫紉產(chan) 品180多種、編織產(chan) 品20多種、卡墊6種、烘焙20多種、陶藝作品100多種。


圖為(wei) 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師生在長城參觀、學習(xi)

  通過這些年的教育實踐,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men) 不僅(jin) 掌握了一技之長和生存技能,同時身心全麵發展,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據悉,截至目前,學校已有65名學生就業(ye) 創業(ye) 、隨班就讀及升學,17人參加了兩(liang) 屆全國特奧會(hui) 。

  28年來,次仁拉姆成為(wei) 了藏北高原特殊教育巨大變化的親(qin) 曆者和實踐者。她熱愛特殊教育事業(ye) ,一路奮鬥,走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以教助殘、以教扶貧之路,為(wei) 藏北高原的孩子們(men) 營造了一個(ge) 自信、健康、快樂(le) 的成長環境,構建起寓教於(yu) 樂(le) 的個(ge) 性化教學模式,帶孩子們(men) 走進了有聲有色的多彩世界。(新利平台記者/王淑 次旦拉姆 圖片由次仁拉姆提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願做孩子們的“阿媽老師”

    我所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秀麻鄉鬥後索寄宿製小學,是同德縣海拔最高、離縣城最遠的一所小學。2018年9月,因為長期缺氧導致高原慢性病發作,調到現在的同德縣城貢麻寄宿製小學任教。[詳細]
  • “臨時班主任”最後的作業

    國慶節前一天,記者探訪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的貢嘎山小學地震受災集中安置點,在此堅守20多天的“臨時班主任”毛琳告訴記者,這一天,包括貢嘎山小學安置點在內的430戶1407名受災群眾。[詳細]
  • 張桂梅:願做大山裏的一盞燈

    “姑娘們,起床了!”“傻丫頭,快點兒唄!”清晨,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園裏響起一個學生們無比熟悉的聲音。夏去秋來,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送走了第12屆畢業生,迎來新一屆高一學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