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創新論壇成功舉行
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主辦的“新時期國際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創新論壇” 11月7日在線上舉(ju) 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緊扣新時代新要求,圍繞國際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的學科建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質量體(ti) 係建設、實踐能力培養(yang) 等議題展開深入的探討,並對未來國際傳(chuan) 播學科建設與(yu) 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黨(dang) 委常委、副校長張樹輝在開幕致辭中指出,黨(dang) 的二十大開啟了新征程,也為(wei)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探討國際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新判斷、新要求和新使命。張樹輝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論壇中有關(guan) 國際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的經驗分享、觀點碰撞和學術探討,形成一批高質量的學術成果,為(wei) 新時期創新國際人才培養(yang) 模式提供借鑒。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院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所長胡正榮以《交叉與(yu) 融合:國際傳(chuan) 播學科建設與(yu) 人才培養(yang) 》為(wei) 題作了主旨演講。胡正榮表示,要通過交叉建構中國自主的國際傳(chuan) 播學科體(ti) 係,通過融合建設國際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未來人才,通過實踐檢驗學科與(yu) 專(zhuan) 業(ye) 體(ti) 係建設。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認為(wei) ,要通過雙循環模式解決(jue) 國際傳(chuan) 播中的人才培養(yang) 問題,培養(yang)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的國際化人才,為(wei) 國際社會(hui) 輸出具有國際視野、跨界傳(chuan) 播技能、理解中西方理論實踐的高端人才。
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大數據與(yu) 國家傳(chuan) 播戰略教育部哲學社會(hui) 科學實驗室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特聘院長張昆從(cong) 曆史觀和現實觀兩(liang) 個(ge) 維度分析了國際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人才質量規格提出了世界觀、價(jia) 值觀和曆史觀三個(ge) 重要指標。
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chuan) 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li) 認為(wei) ,中國能否在國際傳(chuan) 播舞台上以大國身份發布信息、設置議程、引導輿論,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我國國際傳(chuan) 播者擁有怎樣的物質條件和專(zhuan) 業(ye) 技能,更取決(jue) 於(yu) 傳(chuan) 播者是否具有堅定的國家立場、科學的理論武裝、正確的價(jia) 值觀,以及在複雜的國際事務中準確判斷、綜合把握、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副院長,經濟傳(chuan) 播研究中心主任杭敏結合清華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推進跨學科國際傳(chuan) 播人才建設的實踐案例,介紹了輸出式交叉與(yu) 引入式交叉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國際新聞與(yu) 傳(chuan) 播係主任,國際新聞傳(chuan) 播項目負責人張迪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建構自主知識理論體(ti) 係,深化國際傳(chuan) 播學科規劃,打造係列教材和精品課程,完善本碩博一體(ti) 化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通過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打造品牌國際傳(chuan) 播調研項目、開展立體(ti) 化的國際傳(chuan) 播實踐探索,實現了跨學科、跨學校、跨行業(ye) 、跨社會(hui) 資源的交叉式人才培養(ya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八部門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 確定21家機構6個地方
科技部等八部門11月9日發布《關於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確定12家科研院所、9家高等院校或高校附屬機構、6個地方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 [詳細] -
茫崖:探索構建“引育留”人才體係
近年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牢固樹立“人才就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著力從“聚才、育才、留才”三個環節入手,不斷築牢人才工作“主陣地”,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核”支撐。 [詳細] -
福建福州構建體教融合教學模式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體育局聯合印發了《福州市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切實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體育鍛煉時間不少於1小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