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甘肅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術創新,一線才是最大的舞台

發布時間:2022-12-02 16: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技術創新,一線才是最大的舞台。”陳忠祥從(cong) 一名操作機械設備的“門外漢”,成為(wei) 全國鐵路係統的橋隧專(zhuan) 家,他花費近40年時間。如今62歲的他雖退居二線,但仍然懷揣匠心,潛心鑽研鐵路橋隧專(zhuan) 業(ye) 知識。

  1980年,陳忠祥畢業(ye) 於(yu) 原蘭(lan) 州鐵路機械學校(現蘭(lan) 州交通大學鐵道技術學院)內(nei) 燃機車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分配到現中國鐵路蘭(lan) 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lan) 州西機務段,當上了一名內(nei) 燃機車司機,後來,因工作需要,他又轉崗到定西工務段成為(wei) 一名橋隧工。

  從(cong) 此,陳忠詳開始常年與(yu) 橋隧為(wei) 伴、以峽穀為(wei) 家的“遷徙”生活。麵對新的工作內(nei) 容,他選擇刻苦鑽研,為(wei) 盡快掌握橋隧養(yang) 護技能,他住進單身宿舍,白天在師傅幫助下勤學苦練,晚上挑燈苦讀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鋪畫各種示意草圖。

  無數次上山、下河、鑽洞子……“當工人就要當最好的工人。”在工務係統,老師傅的一句話激勵著陳忠祥一步一步從(cong) 最基礎工作幹起,不到兩(liang) 年時間,他便精通橋隧維修養(yang) 護技術,成為(wei) 在生產(chan) 上能獨當一麵的技術尖子,完成由普通橋隧工到首席橋隧技能大師的華麗(li) 轉身。

  1989年6月,陳忠祥所在的橋隧機械化工隊到清水支線特大橋大修施工,一台日本進口的空壓機突然“趴窩”。工隊“內(nei) 燃大拿”謝師傅讓陳忠祥協助他一起攻關(guan) ,3天裏,陳忠祥在空壓機中鑽進鑽出,一遍遍拆裝,終於(yu) 排除故障。自此,陳忠祥也得到大家認可。

  在寶蘭(lan) 高鐵通車前的檢查中,56歲的陳忠祥走遍寶蘭(lan) 高鐵59座橋梁、37座隧道,檢測近萬(wan) 個(ge) 橋梁支座,對156公裏的隧道逐米敲擊檢測,先後檢查出橋梁方麵問題5343件、隧道方麵問題22097件,對檢查出的各類橋隧問題及時上報整治。

  多年來,陳忠祥還開展技術交流和業(ye) 務培訓,累計完成鐵路橋隧、線路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培訓98期,培訓學員8026人次,其中有100多人晉升為(wei) 技師和高級技師。他還主編出版了《橋隧單項作業(ye) 標準》《橋隧工崗位必備技能》等培訓教材,“我要把所學的知識教給年輕人,讓‘工匠精神’代代傳(chuan) 承。”陳忠祥說。

  為(wei) 表彰他的敬業(ye) 精神,發揮他傳(chuan) 、幫、帶的作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及國家財政部於(yu) 2013年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國家級技能大師陳忠祥工作室”,他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隴原技能大獎”“火車頭獎章”“隴原工匠”等稱號。

  陳忠祥表示,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一平台的搭建,不僅(jin) 使他與(yu) 年輕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hui) 增多,還成為(wei) 他在業(ye) 內(nei) 進行橫向學習(xi) 的途徑之一,讓他之前的諸多想法落實下來,不再受地域等客觀因素的局限,開拓個(ge) 人眼界,讓自己有所成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