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為抓手 增強西藏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發布時間:2022-12-15 11:07:00來源: 西藏日報

  中華文化認同是個(ge) 體(ti) 或群體(ti) 對中華文化予以認可並產(chan) 生歸宿感的社會(hui) 心理過程,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根基和關(guan) 鍵。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人民群眾(zhong) 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它與(yu) 文化認同有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應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下,打造更美好的公共文化空間,提供更優(you) 質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營造更和諧的公共文化環境,在不斷滿足人們(men) 美好精神文化需求過程中擔負起“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

  打造更美好的公共文化空間

  公共文化空間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ti) ,包括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活動以及依附其上的文化價(jia) 值觀念和文化治理體(ti) 係。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是城鄉(xiang) 一體(t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更是不斷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抓手。2021年4月,“著力構築公共文化新型空間”被列為(wei) 未來文化建設的四項工作重點之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公共文化建設成就顯著。目前,全區共有5464家農(nong) 家書(shu) 屋、1787家寺廟書(shu) 屋、74個(ge) 縣(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692個(ge) 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8個(ge) 市(地)圖書(shu) 館。社區書(shu) 屋、校園書(shu) 屋等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內(nei) 容和設備不斷升級,資源實現有效整合。城市書(shu) 吧等新型閱讀空間建設不斷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自2019年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榮譽稱號以來,拉薩市在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隊伍建設、活動開展、發展規劃等方麵均有了製度性保障,形成了政府負責、部門牽頭、縣區配合、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新時代新征程打造更美好的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要從(cong) 兩(liang) 方麵入手。一要更加注重以人為(wei) 尺度的空間打造。以人為(wei) 本是公共文化服務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公共文化空間發展中的具體(ti) 體(ti) 現,它要求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同一性”統領區域文化的“差異性”,構建對“現代公共人文精神”認知的均衡性,構築民眾(zhong) 對現代文化的歸宿感。空間的設施、資源、服務緊跟人走,以開放、智慧、包容、共享為(wei) 宗旨,以“大閱讀”“悅讀”等現代理念開展全民共享活動,營造有品位、有溫度、有人間煙火味的心靈棲息之地。其表現形式可以是文化藝術、休閑娛樂(le) ,或者生活服務、自然生態等,如拉薩城市之肺——拉魯濕地公園,就是集多功能於(yu) 一身的公共文化空間典範。二要以設計提升品位,以文化發揮效能,引導大眾(zhong) 多元文化需求升級,實現公共文化的效能與(yu) 價(jia) 值。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既要好用,又要好看,是效能與(yu) 審美的結合體(ti) 。改變“空間即建築”的傳(chuan) 統觀念,將文化街道、文化院落、文化公園、文化綠道、文化標識等內(nei) 容納入公共文化空間範疇,使其既有實用價(jia) 值,又有審美意義(yi) 。

  提供更優(you) 質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

  公共文化產(chan) 品指以政府部門為(wei) 主的公共部門麵向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通過傳(chuan) 播精神價(jia) 值和行為(wei) 方式的形式提供的、用以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產(chan) 品或服務,具有使用上的非競爭(zheng) 性、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公共文化產(chan) 品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nei) 容,是增強人民群眾(zhong) 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載體(ti) 。

  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解決(jue) “有沒有”是關(guan) 鍵問題。當前,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麵,主要是解決(jue) “好不好”的問題。目前,在西藏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大專(zhuan) 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約11.02%,擁有高中(含中專(zhuan) )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約7.05%,城鎮人口占比35.73%;移動互聯網普及率大為(wei) 提高,人們(men) 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精神文化要求更高。滿足人民美好文化需求,提供優(you) 質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勢在必行。

  一要創造具有中華文化內(nei) 涵、展現中國魅力的文化產(chan) 品。深入挖掘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使其“小美”源源不斷豐(feng) 富和充盈中華文化之“大美”;創新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表達方式,讓“深閨”中的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更時尚、更現代的方式走進新時代、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處理好共性與(yu) 個(ge) 性、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創新與(yu) 發展的關(guan) 係,摒棄落後的、不合時宜的傳(chuan) 統,實現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動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化,為(wei) 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貢獻西藏力量。

  二要提高供給與(yu) 需求的匹配度。政府既是公共文化產(chan) 品的規製者,也是主要供給者。公共文化服務需要精準供給。首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機製,拓展需求表達渠道。成立調研工作組,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開通政府工作文化專(zhuan) 欄、舉(ju) 辦座談會(hui) 等方式摸清底數,了解群眾(zhong) 所思所需。歸類整理相關(guan) 數據,分析不同地區、不同層麵群眾(zhong) 的文化需求特征,精準施策。建立群眾(zhong) 文化滿意度反饋調查機製,構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力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其次,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審核機製。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推進國家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始終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嚴(yan) 禁在文化產(chan) 品中出現危害祖國統一、破壞民族團結的內(nei) 容。加強對版權、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力度。鼓勵原創、尊重首創,健全文藝人才培養(yang) 機製,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you) 秀作品。運用法治懲處和震懾侵權盜版、抄襲剽竊的違法犯罪行為(wei) 。出台相關(guan) 政策製度,引導文化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堅持書(shu) 刊、影視、文藝活動等文化產(chan) 品以“健康”“原創”為(wei) 核心,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嚴(yan) 厲打擊低俗、庸俗、媚俗文化,抵製跟風化、同質化、形式化的文化供給,實現精品供給與(yu) 精準供給的完美結合。最後,加強對公共文化產(chan) 品的宣傳(chuan) 力度,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應”“我有所供、民有所應”,努力營造公共文化活動人人知曉、人人響應、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

  三要開展有創意、有新意的文化活動。新時代人們(men) 不再滿足於(yu) 簡單被動地看看戲、聽聽歌、吃吃飯,而是渴求欣賞內(nei) 容更深刻、形式更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創造性的多種文化。豐(feng) 富節日活動形式、挖掘節日文化內(nei) 涵,回歸節日本真本味,以豐(feng) 富的文化活動闡釋節日時代價(jia) 值,打造節日品牌文化在西藏大有可為(wei) 。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曾以“世界讀書(shu) 日”為(wei) 平台,組織主題晚會(hui) 、詩歌朗誦、閱讀講演、知識競賽、名家講堂等係列活動,將書(shu) 與(yu) 讀有機融合,吸引了不少讀者。目前,“書(shu) 香西藏”已成為(wei) 區內(nei) 一流閱讀品牌,成為(wei) 西藏的文化名片。另外,如拉薩市城關(guan) 區蔡公堂鄉(xiang) 組織的“三八”婦女節插花活動、“弘揚‘七夕’文化,創建文明家庭”的七夕主題活動,林芝市的桃花節等,它們(men) 之所以人氣爆棚,主要在於(yu) 站位有高度、內(nei) 容有深度、形式有新度、情感有溫度,在潛移默化中推進移風易俗,弘揚健康文明新風尚。

  營造更和諧的公共文化環境

  孔子曰:“詩,可以興(xing) ,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yu) 鳥獸(shou) 草木之名。”營造公正和諧的文化環境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nei) 容。

  一要廣泛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要“發揮黨(dang) 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推動全社會(hui) 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zheng) 做先鋒”。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價(jia) 值遵循,全社會(hui) 要唱響國家、社會(hui) 、個(ge) 人三個(ge) 層麵“三個(ge) 倡導”核心內(nei) 容。各行各業(ye) 在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應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與(yu) 職業(ye) 道德建設、行風評議、行業(ye) 行為(wei) 規範等結合起來,使其在本行業(ye) 本領域深深紮根。同時,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大眾(zhong) 日常生活,不斷完善市民公約、鄉(xiang) 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wei) 準則,使其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

  二要大力推進公共文化供給主體(ti) 的多元化發展,實現以政府為(wei) 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hui) 主體(ti) 共同參與(yu) 的多元合作模式,保證供給主體(ti) 資質過硬、產(chan) 品優(you) 良,同時充分利用市場優(you) 勢提高公共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各級政府要科學合理開展監督管理工作,保障市場競爭(zheng) 的公平性,構建信息反饋靈敏度較高的公共文化服務市場監管體(ti) 係。規劃公共文化服務市場行為(wei) ,嚴(yan) 厲打擊、製止違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不良行為(wei) 。

  三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績效評價(jia) 體(ti) 係。各級政府要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考核評估體(ti) 係,把群眾(zhong) 滿意度作為(wei) 考核重要依據之一。通過座談會(hui) 、網絡調查、問卷、個(ge) 別談話等形式了解群眾(zhong) 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意見建議,實現供給與(yu) 需求的良性循環,打造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中華文化認同堅強堡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

  (作者單位:拉薩市委黨(dang) 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