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往知來 守正創新 深刻領會黨史上紅色思政育人的時代傳承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兩(liang) 次用到“守正創新”這一重要表述。特別是報告中的“守正”二字,實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有機結合,進而形成新時代黨(dang) 建理論創新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考諸文獻,東(dong) 漢桓譚在其《新論》之《言體(ti) 篇》有言:“夫言是而計當,遭變而用權,常守正,見事不惑,內(nei) 有度量,不可傾(qing) 移而誑以譎異,為(wei) 知大體(ti) 矣。”我國著名學人錢鍾書(shu) 先生對桓譚《新論》的思想價(jia) 值給予高度評價(jia) ,指出此書(shu) “當與(yu) 《論衡》伯仲”。特別是“常守正,見事不惑”,可謂金石之論!有感於(yu) 此,我們(men) 在讚歎先賢睿智的同時,更深切地體(ti) 會(hui) 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字裏行間的深沉與(yu) 厚重。
什麽(me) 是“守”,《玉篇》告訴我們(men) “護也”;怎樣是“正”,孔子告訴我們(men) “就有道而正焉”。因此,古代“守正”的核心要義(yi) ,在於(yu) 守護好、傳(chuan) 承好中華古聖先賢的思想結晶;而新時代“守正”的核心要義(y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已向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明確提出,就是要時刻守護好、傳(chuan) 承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
因此,作為(wei) 西藏高校教師,如何深刻領會(hu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加強和改進黨(dang) 的民族工作,全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重要論述;如何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的“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重要指示;如何紮實推進“鑄魂育人”,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培養(yang) 可靠人才,這些都是新時代奮鬥在民族高校育人一線的廣大工作者所必須回答且一定要回答好的時代考題。
回顧我國新世紀二十多年來高校育人模式的巨大變革,東(dong) 部地區重點院校已完成由“學分製”向“書(shu) 院製”的轉變。而作為(wei) 承擔著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培養(yang) 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曆史重任的西藏高校,更應關(guan) 注與(yu) 之相匹配的思政建設與(yu) 紅色傳(chuan) 承,為(wei) 育人模式選好底色。
鑒往方可知來,守正方能創新。紅色思政育人的守正與(yu) 創新,在於(yu) 集古今育人之長以探究真理。1921年8月16日,毛澤東(dong) 、何叔衡等人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正式成立。《湖南自修大學創立宣言》即以公允辯證的態度指出:“從(cong) 前求學地方在書(shu) 院,書(shu) 院廢而為(wei) 學校,世人便爭(zheng) 毀書(shu) 院,爭(zheng) 譽學校。其實書(shu) 院和學校各有其可毀,也各有其可譽。”因此,《湖南自修大學組織大綱》直言:“本校采取古代書(shu) 院與(yu) 現代學校二者之長。”至此,就像《湖南自修大學入學須知》裏說的,這所學校培育人才的目的在於(yu) “改造現在社會(hui) ”。學校自成立伊始,就將理論學習(xi) 、生產(chan) 勞動、反帝反封建運動三者相結合,真正地做到了“知行合一”。不僅(jin) 深入探究革命理論,更融匯古今中外育人之長,積極建構全新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做到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先進的革命理論探索同半殖民地半封建國情相結合,堅定的紅色人才培養(yang) 同改造落後社會(hui) 艱巨任務相結合。時至今日,我們(men) 都應堅定不移地將這種育人模式,視為(wei) 我國現代紅色書(shu) 院思政育人模式的“根”與(yu) “源”。
紅色思政育人的守正與(yu) 創新,在於(yu) 急國家民族之需以爭(zheng) 取勝利。隨著革命鬥爭(zheng) 形勢從(cong) 國內(nei) 革命戰爭(zheng) 到抗日戰爭(zheng) 的重大轉變,迫切需要以全新理論思想和戰鬥素養(yang) 武裝起來的大量優(you) 秀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ang) ,需要建構起與(yu) 新形勢相契合的育人模式。陝北公學老校長成仿吾在《戰火中的大學——從(cong) 陝北公學到人民大學的回顧》序言中曾說:“‘七七’事變爆發後的新形勢,要求我們(men) 全民族培養(yang) 出大量的政治、軍(jun) 事、文教、財經、群眾(zhong) 運動等各方麵的幹部以適應抗戰的需要。”“但是,國民黨(dang) 統治區的高等教育和幹部教育,已遠遠不能適應這種需要了。”麵對緊迫形勢,1937年7月,毛澤東(dong) 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提出“根本改革過去的教育方針與(yu) 教育製度”。同年8月22日至25日,洛川會(hui) 議討論並通過《關(guan) 於(yu) 目前形勢與(yu) 黨(dang) 的任務的決(jue) 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第八條明確提出:“抗日的教育政策:改變教育的舊製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wei) 目標的新製度、新課程。”11月1日,陝北公學正式開學,這些新製度、新課程得以全麵實行。製度方麵:全麵實行軍(jun) 事化、戰鬥化,仿連隊建製,將學員編“隊”,每隊約100人;根據鬥爭(zheng) 實際需要,又將隊分設為(wei) 培養(yang) 民運幹部的“普通隊”和培養(yang) 師資、宣傳(chuan) 幹部的“高級隊”。課程方麵:普通隊開設《社會(hui) 科學概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遊擊戰爭(zheng) 》《民眾(zhong) 運動》《時事政策》5門課程;高級隊在此基礎上增設《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等課程。這些新製度、新課程,彈性靈活、切中實用,在既往“知行合一”的基礎上,真正做到了教育製度與(yu) 救亡圖存的緊密結合、人才培養(yang) 與(yu) 時代使命的緊密結合、自我價(jia) 值實現與(yu) 爭(zheng) 取國家民族解放偉(wei) 大事業(ye) 的緊密結合,為(wei) 抗戰的全麵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色思政育人的守正與(yu) 創新,在於(yu) 築民族團結之基以共創偉(wei) 業(ye) 。隨著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的勝利,西藏也迎來了和平解放。1953年10月18日,毛澤東(dong) 主席在接見西藏國慶觀禮團、參觀團時,明確指出:“隻要是中國人,不分民族,凡是反對帝國主義(yi) 、主張愛國和團結的,我們(men) 都要和他們(men) 團結。”並提出“團結、進步和更加發展”的方針。然而由於(yu) 西藏地方政府中反動上層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民主改革時機尚不成熟。因此,西藏自治區籌委會(hui) 先後做出《關(guan) 於(yu) 選送藏族青年到內(nei) 地學習(xi) 、參觀的決(jue) 定》《關(guan) 於(yu) 大力培養(yang) 藏族幹部的決(jue) 議》。於(yu) 是,以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抓手,以推動西藏社會(hui) 變革為(wei) 目標的西藏團校、西藏公學應運而生。然而,在西藏公學籌備成立過程中,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反動上層勢力為(wei) 維護其統治階級自身利益,妄圖爭(zheng) 奪學校領導權。黨(dang) 中央及西藏工委堅決(jue) 捍衛人才培養(yang) 的紅色傳(chuan) 承。1957年12月13日,西藏工委報請中央,並於(yu) 1958年1月17日收到批準:由西藏工委副書(shu) 記、西藏軍(jun) 區司令員、原十八軍(jun) 軍(jun) 長張國華兼任校長。這些都足以證明,我國西藏地區的高等教育,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的治藏方略,肩負團結各族同胞、改變西藏落後麵貌、增進人民福祉的重任。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全麵武裝叛亂(luan) 後,西藏公學的第一批學員更是旗幟鮮明地同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迅速返鄉(xiang) 參加平叛與(yu) 改革工作,成為(wei) 民主改革的中堅力量。隨著民主改革偉(wei) 大事業(ye) 的完成,西藏地區的工作重心逐步由製度變革轉移到發展建設上來。在黨(dang) 的正確領導下,西藏地區陸續成立的各大高等院校,為(wei) 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建設培養(yang) 了一批批優(you) 秀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各族人民攜手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曆史奇跡。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在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等方麵,各高校在思政育人工作中,既有“守正”、又有“創新”,精準把握“中國特色”、有效融入“西藏特點”,將西藏地方與(yu) 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新舊西藏對比教育、反分裂鬥爭(zheng) 教育充分融入“大思政”育人體(ti) 係之中。用理論學習(xi) ,為(wei) 各族青年講清楚什麽(me) 叫是、非、曲、直;用西藏故事,向各族青年說明白什麽(me) 是真、假、善、惡,讓一批批團結友愛的各族青年,在黨(dang) 的正確指引下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今天的我們(men) 站在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一定要努力從(cong) 黨(dang) 史中汲取“營養(yang) ”,堅信唯有堅守紅色思政育人的這條“正道”,始終牢記“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根本問題,厚植各族青年家國情懷,才能使一批批有為(wei) 青年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穩定繁榮和飛速發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作者分別為(wei) 西藏民族大學外語學院講師,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團總支書(shu) 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為鄉村孩子傳遞愛與歡樂
劉峰是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曲瀨鎮彭家坊村的一名小學生。假期到來,劉峰天天跟著同鄉的孩子四處晃悠,一度讓忙著備年貨的父母擔心起他的安全問題。[詳細] -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建設“紅色堡壘”、培養“紅燭先鋒”、培育“紅心少年”
一張張曆史英雄人物圖片、一個個英勇抗戰故事、一本本紅色經典書籍……近日,在湖北省襄陽市長虹路小學的“紅色文化長廊”中,在學生解說員生動形象的講解中,師生仿佛置身那段崢嶸歲月。[詳細] -
山南市曲鬆縣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培訓
為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近年來,山南市曲鬆縣抓實抓細“三個堅持”,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培訓。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