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北京外國語大學立足學科優勢服務國家戰略

發布時間:2023-02-02 16:36: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門口“時光步道”的盡頭,有一尊鐫刻著101種語言“你好”的莫比烏(wu) 斯環雕像,展現著它的國際、多元和包容。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近年來,北京外國語大學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立足學科優(you) 勢服務國家戰略、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積極為(wei) 構建新時代中國對外話語體(ti) 係提供人才支持,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貢獻自己的力量。

  建設小語種,彰顯大擔當

  冬日的清晨,北京外國語大學靜謐的校園裏,逸夫樓302教室不斷傳(chuan) 出歡聲笑語,國內(nei) 第一屆學習(xi) 迪維希語的5名學生為(wei) 教師朱方方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他們(men) 將自己的學習(xi) 經曆和感受拍攝成視頻,記錄下了對這段學習(xi) 生活的美好回憶。一年來,朱方方作為(wei) 唯一一位教授迪維希語的教師,將這門全世界隻有35萬(wan) 人使用的語言帶進了北外的課堂,在5名學生的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種子。

  探索新建語種的道路實屬不易,師資力量短缺、教學計劃空白,讓這條路充滿艱辛。“第一堂課、第一本教材、第一部字典,這些都是擺在我麵前的難題,我需要整合大量的語言資源和資料。一路走來,我得到了學校和學院的全力支持。”朱方方說,“和學生教學相長,更讓我享受了探索和深耕一個(ge) 全新領域的快樂(le) 。”

  北外的迪維希語課,是世界上第一個(ge) 在馬爾代夫以外的國家開設的該國官方語言課程。專(zhuan) 業(ye) 建設沒有可以參照的模式,學院裏的教師隻能“摸著石頭過河”,從(cong) 無到有搭建起整個(ge) 專(zhuan) 業(ye) 構架。學校想方設法選派師資赴馬爾代夫學習(xi) ,專(zhuan) 程拜訪馬爾代夫駐華大使館,就迪維希語專(zhuan) 業(ye) 建設、北外與(yu) 馬爾代夫教育文化交流等事宜進行商談。最終在馬爾代夫駐華使館的幫助下,北外成功開設迪維希語課程。在開班儀(yi) 式上,馬爾代夫駐華大使館代辦大使索巴赫·拉希德說:“北外開設迪維希語課程,是國際社會(hui) 中一個(ge) 大國、強國與(yu) 小體(ti) 量國家之間建立高效聯係、發展進一步交往的典範。”

  在北外,像迪維希語這樣“陌生語言”的清單,可以列得很長——祖魯語、湯加語、克裏奧爾語、茨瓦納語……這些專(zhuan) 業(ye) 的學生珍藏著獨一無二的學習(xi) 經曆,未來,他們(men) 將承擔起服務國家、傳(chuan) 播文化的責任與(yu) 使命。

  近年來,為(wei) 了滿足國家對外語人才的需要,在深入踐行“紅色基因、卓越氣度、家國情懷、全球格局”精神過程中,北外不斷加大非通用語種建設,至今已獲批開設101種外國語言。“101”這一數字,記錄著北外服務國家戰略的堅實步履,詮釋著校歌中“人民需要我們(men) 到哪裏,我們(men) 就到哪裏”的擔當。

  “近年來,北外始終抓住提高外語人才能力培養(yang) 這個(ge) 重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北外人用語言講述、展現著國家形象,搭建起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大平台,努力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思想傳(chuan) 遞給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人們(men)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定華表示。

  共和國“友誼勳章”獲得者伊莎白教授,在20世紀40年代初與(yu) 丈夫柯魯克先生懷揣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穿過重重封鎖來到中國解放區,在解放區艱苦的條件下投身創建英語教學工作。波蘭(lan) 語專(zhuan) 業(ye) 奠基人程繼忠先生在黨(dang) 和國家的號召下,轉入波蘭(lan) 語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成為(wei) 師資儲(chu) 備力量,沒有專(zhuan) 業(ye) 的教師,也沒有成熟的教輔資料,但他從(cong) 未退卻,“黨(dang) 和國家有需要,我們(men) 就義(yi) 無反顧!”……

  北外80餘(yu) 年的辦學曆程中,有許多這樣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不計個(ge) 人得失和榮辱,為(wei) 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ye) 披荊斬棘、開辟道路的“大先生”,他們(men) 從(cong) “課本詞典沒有,自編;教學經驗沒有,摸索”的艱苦環境下起步,拿著油印講義(yi) ,靠著一支粉筆,書(shu) 寫(xie) 下外語教育事業(ye) 的春秋歲月。

  掌握一門語言,就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戶。

  如果從(cong) 101種外語出發看中國,那麽(me) 就獲得了詮釋中國的101個(ge) 不同角度。在這裏,一代又一代師者的耕耘,為(wei) 我們(men) 用更多的視角同世界交流奠定了根基。

  以語言之情,暖世界之心

  2022年2月4日晚,奧林匹克會(hui) 旗冉冉升起,《奧林匹克聖歌》在“鳥巢”中回響,來自河北省阜平縣山區的40個(ge) 孩子組成的“馬蘭(lan) 花合唱團”在現場用希臘語演唱了奧運會(hui) 會(hui) 歌。合唱團孩子們(men) 的指導教師,正是北外希臘語專(zhuan) 業(ye) 的教師秦燁臻和本科生林嘉濠。

  如今,再次向記者談起這件事時,秦燁臻的激動之情仍溢於(yu) 言表:“為(wei) 了讓完全沒有希臘語基礎的孩子在短時間內(nei) 能夠掌握發音,我們(men) 查了不少資料,也谘詢了有經驗的老師,教學時常常是多種方法並用,有時候還得‘手舞足蹈’,讓孩子們(men) 理解歌詞的意思。”一切辛苦都沒有白費,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孩子們(men) 用真誠的音樂(le) 和淳樸的表演感動了世界。

  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北外派出900多名師生誌願者承擔賽會(hui) 專(zhuan) 業(ye) 誌願服務保障工作,成為(wei) 派出專(zhuan) 業(ye) 誌願者人數最多的高校。北外師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傳(chuan) 達美好願景,傳(chuan) 遞中國的和平理念。他們(men) 將101種語言的“你好”字樣繪於(yu) 圍巾上,送給服務的外籍人士和運動員,把來自北外、來自中國的祝福送往世界各地。拍攝多語種視頻、在國際媒體(ti) 撰文、聯合駐外文化交流機構多方送祝福,他們(men) 擔當起中國與(yu) 世界友誼溝通的使者。北外白俄羅斯研究中心白俄羅斯語專(zhuan) 業(ye) 師生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前夕為(wei) 白俄羅斯和中國運動員錄製的加油視頻,在白俄羅斯駐華使館官方社交網絡平台、白俄羅斯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hui) 官網上發布,引來眾(zhong) 多點讚,白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評論祝福視頻“真誠而親(qin) 切”。

  美屬薩摩亞(ya) 代表團團長在分別後給兩(liang) 名北外誌願者發來的感謝信中寫(xie) 道:“有一件事使得這次北京冬奧之行區別於(yu) 其他比賽,那就是我們(men) 團隊裏友善、務實、真誠、有趣的誌願者,他們(men) 是我們(men) 的向導、中文老師、朋友,更是我們(men) 的家人。”

  服務結束後,學校共收到來自各方的118封感謝信,收獲國際友人的一致好評,也榮獲北京市、北京冬奧組委“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先進集體(ti) ”榮譽表彰。

  除了在重大活動中奔赴第一線的師生誌願者們(men) ,北外還有一個(ge) 時刻守護語言服務大後方的特殊團隊——多語言服務中心。該中心設有英、法、德、俄、阿、西、日、韓8種語言,為(wei) 110、120、999、12345等首都城市公共應急熱線提供外語服務。作為(wei)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的“遺產(chan) ”,中心已實現4000餘(yu) 天不間斷運行,3000餘(yu) 名誌願者累計接聽電話7000餘(yu) 個(ge) ,除了見證美好的“雙奧”故事,也持續為(wei) 服務首都“四個(ge) 中心”建設作出不懈努力。“我們(men) 都是命運共同體(ti) 的一分子,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是北外師生的堅定信念。

  APEC會(hui) 議、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峰會(hui) ……在很多大型國際活動上,都能看到北外誌願者的身影,700餘(yu) 名師生誌願者在這些大型賽會(hui) 服務中用專(zhuan) 業(ye) 知識架起了中國和世界間的溝通橋梁,在一次次交流中展現了中國風采,用笑容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成為(wei) 中國和世界互動故事最好的創造者、記錄者、講述者。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楊丹表示,“以心相交,講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才能讓中國故事往實裏走、往深裏走、往心裏走。”

  凝聚學科優(you) 勢,傳(chuan) 播中國智慧

  “盡管西班牙語中不喜歡近距離重複使用同一個(ge) 詞語,但在‘我們(men) 黨(dang)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dang) 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這句話的翻譯中,‘人民’一詞在譯文中必須重複出現,以凸顯人民在中國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黨(dang) 與(yu) 人民的血肉聯係……”北外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院長常福良在課堂上常常從(cong)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尋找案例,不僅(jin) “講知識”,更重視“悟原理”,使學生了解曆史和國情,站穩中國立場,提升思辨能力,以話語為(wei) 劍、化思想為(wei) 刃,利用外語優(you) 勢向世界宣介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

  近年來,北外在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融入外語類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全程、構建“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新格局過程中,786門專(zhuan) 業(ye) 課程都將《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納入課程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和閱讀材料中,探索建立精讀、聽說、寫(xie) 作、口譯、筆譯等全鏈條課程集群。

  同時,北外專(zhuan) 家學者還參與(yu) 了《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24個(ge) 語種的翻譯審校工作,一絲(si) 不苟、高度嚴(yan) 謹,每一個(ge) 單詞都反複打磨,“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些精辟的論述,從(cong) 他們(men) 的筆下越來越被世界各國人民理解、熟悉。

  1956年,北外教授陳琳主持編寫(xie) 了新中國第一部全國大學英語專(zhuan) 業(ye) 通用英語教材《大學英語》;1978年,北外英語係編寫(xie) 了新中國第一部《漢英詞典》;1980年創刊的《外國文學》,目前已是國內(nei) 外國文學研究領域曆史最長、影響最大的專(zhuan) 業(ye) 學術刊物之一;2009年,外研社和英國麥克米倫(lun) 公司合作推出的《走遍中國》漢語教材,標誌著“對外漢語出版工程”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6月,“一帶一路”國家文化教育大係首批新書(shu) 發布;2022年10月,北外教師翻譯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yi) 》英文版出版……

  走進北外校史館,整齊陳列的多部外語教材與(yu) 學術著作總是吸引著最多的目光。從(cong) 幾代人書(shu) 桌上的經典外語教材,到支撐新時代中國與(yu) 世界交流互動的多語種教材,再到蘊含中華文化的翻譯著作,在“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征程上,北外大力挖掘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髓,產(chan) 生了一係列促進中西方溝通理解的標誌性成果,在傳(chuan) 播中華文化、中國智慧中,向世界呈現著厚重的傳(chuan) 統中國、鮮活的當代中國和多彩的未來中國。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北外牽頭編纂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位列其中。該書(shu) 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chuan) 播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已出版9輯,版權輸出超過30個(ge) 語種。術語工程秘書(shu) 處負責人、外研社副總編輯章思英介紹:“《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叢(cong) 書(shu) 的宗旨,是詮釋、翻譯中華傳(chuan) 統思想文化中的基本概念和關(guan) 鍵詞語。對外國朋友來說,可以通過叢(cong) 書(shu) 更好地認識中國的曆史和現在,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

  在秉承曆史使命、服務國家需求中,北外始終彰顯外語優(you) 勢和國際化辦學特色,在推進中外文化交流中開展深入研究、架設溝通橋梁,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

  新時代,如何依托全球語言優(you) 勢,在世界範圍內(nei) 加強中華文化國際傳(chuan) 播?如何以中國為(wei) 觀照、以時代為(wei) 坐標,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賦予北外的使命。”楊丹說,北外將開拓“全球語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新的教學與(yu) 研究領域,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努力成為(wei) 世界一流的語言服務提供者、世界一流的中國故事講述者,擔負起“語通中外,道濟天下”的時代使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