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厚植就業沃土 托舉“穩穩幸福”

發布時間:2023-02-03 17:39:00來源: 青海日報

  “紅燈籠還得多掛幾個(ge) ,象征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燈謎我也再多寫(xie) 一些……”1月30日,在西寧市城西區西關(guan) 大街街道賈小社區文明實踐站內(nei) ,剛剛入職的工作人員柴珽熱情飽滿地忙碌著籌備元宵節活動。

  去年疫情期間,柴珽主動報名參加社區誌願服務工作,風雨無阻、認真負責、表現突出。後來,賈小社區了解到,柴珽因為(wei) 客觀條件限製,沒有穩定的工作,且屬於(yu) 零就業(ye) 家庭。社區黨(dang) 委經過積極協調,於(yu) 1月7日推薦她進入社區公益崗位任職。“老人和孩子都靠我一個(ge) 人照顧,工作實在難找,沒想到在社區的幫助下我不但有了穩定收入,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今年40歲柴珽對未來充滿希望。

  隨著經濟回暖,節後用工需求增加,西關(guan) 大街街道迅速開展了“暖心行動”,各社區對轄區41個(ge) 網格內(nei) 就業(ye) 困難人員、失業(ye) 登記人員、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等重點群體(ti) 進行摸底調查,動態掌握其就業(ye) 狀態、就業(ye) 意願、服務需求等,將就業(ye) 崗位精準送達。

  就業(ye) ,一頭連著千家萬(wan) 戶、民生冷暖,一頭連著企業(ye) 運營、宏觀經濟。西寧市想方設法讓就業(ye) 的路更寬更廣,讓充分就業(ye) 托起百姓幸福。

  “我們(men) 企業(ye) 正處在大規模的建成期和儲(chu) 備期,前不久城中區人社局開展的‘直播帶崗’招聘活動,為(wei) 我們(men) 順利投產(chan) 儲(chu) 備了人員。這種工作觸屏可及的模式非常好,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製。”青海麗(li) 豪半導體(ti) 材料有限公司招聘經理郭升波說。

  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管培生張勇偉(wei) 就是通過“直播帶崗”招聘找到工作的,他說:“我看到了城中區人社局主辦的‘直播帶崗’,感覺挺不錯,於(yu) 是就關(guan) 注了公眾(zhong) 號,按時參加每次活動,也是在觀看直播時找到了這份心儀(yi) 的工作。”

  城中區人社局創新方式,大力開展“線上+現場”“直播帶崗”“直播帶崗進廠區”“重點企業(ye) 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等招聘活動,邀請企業(ye) 負責人親(qin) 臨(lin) 直播間,介紹企業(ye) 文化、職位類別、工作地點、薪酬待遇等內(nei) 容,讓求職者直觀感受企業(ye) 環境,找到求職方向。

  實現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富足安康的美好未來,離不開穩定的就業(ye) 。

  2022年,西寧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ye) 3.3萬(wan) 人,農(nong) 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ye) 36.2萬(wan) 人次,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揮了積極作用。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穩定,累計幫助5653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幫扶1.91萬(wan) 名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7145名困難人員就業(ye) ,實現零就業(ye) 家庭動態“清零”。

  一組組亮眼的就業(ye) 數據背後,是一項項穩就業(ye) 、惠民生的政策措施的持續落地。如今,西寧市就業(ye) 形勢穩定向好,就業(ye) 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成為(wei) 民生改善的堅實基礎,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

  “我去年畢業(ye) 選擇回到家鄉(xiang) 西寧,現在在青海比亞(ya) 迪鋰電池有限公司工作。如今,家鄉(xiang) 的變化不小,就業(ye) 創業(ye) 的空間很大,我覺得回來就業(ye) 是一個(ge) 正確的選擇。”高校畢業(ye) 生劉昕說。

  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是就業(ye) 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西寧市聚焦高校畢業(ye) 生等重點群體(ti) ,通過精準搭建供需對接平台、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ye) 指導、因人因需提供就業(ye) 援助、組織專(zhuan) 場招聘活動等舉(ju) 措,從(cong) 支持多渠道就業(ye) 、強化就業(ye) 權益保護、擴大求職創業(ye) 補貼對象等方麵幫助高校畢業(ye) 生更好地融入就業(ye) 市場。

  春節長假剛結束,在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石咀二村,40多名婦女就參加了烹飪技能培訓。學習(xi) 刀工、炒熱菜……在專(zhuan) 業(ye) 烹飪老師的傳(chuan) 授下,她們(men) 不僅(jin) 掌握了一技之長,還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拓寬就業(ye) 路,開啟致富夢。“我來參加培訓是想提高廚藝,讓更多的人喜歡吃我做的菜。”蔡文英一邊認真學習(xi) 一邊憧憬著未來。

  “招工難和就業(ye) 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有薪酬、觀念等多個(ge) 原因,但缺乏技能是一個(ge) 重要因素,這就要靠培訓服務來彌補。”西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副局長郭有庫表示,“要解決(jue) 這些矛盾,就要針對問題,提供精準的公共就業(ye) 服務。”

  近年來,西寧市緊緊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三鄉(xiang) 工程”,從(cong) 質量提升、培育特色產(chan) 業(ye) 等方麵抓實抓細農(nong) 村勞動力職業(ye) 技能培訓。大通圍繞支柱產(chan) 業(ye) 及特色產(chan) 業(ye) 開展技能培訓,積極打造挖掘機、大通生態旅遊等勞務品牌;湟中圍繞甘河工業(ye) 園區,積極做好焊工、電工、起重機操作等20多個(ge) 工種的培訓;湟源打造文化旅遊和美麗(li) 鄉(xiang) 村、“丹噶爾”皮繡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技能培訓項目,鼓勵農(nong) 村勞動力參加家庭服務業(ye) 培訓,讓更多農(nong) 民走上“技能就業(ye) 、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之路。

  完善就業(ye) 服務職能、強化人力資源供給、優(you) 化辦事流程……西寧市多舉(ju) 措加強公共就業(ye) 服務體(ti) 係建設,拓寬就業(ye) 服務覆蓋麵,滿足各類勞動者就業(ye) 服務需求。同時,聚焦勞動者權益保障、技能提升、職業(ye) 發展等“軟件”,製定培育新動能促進就業(ye) 創業(ye) 的政策,不斷擴寬靈活就業(ye) 渠道,努力向著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ye) 不斷邁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