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完成古籍苯教《甘珠爾》修複任務
近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了解到,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藏文古籍修複中心”完成了來自那曲市巴青縣布拉寺珍藏的國家珍貴古籍苯教《甘珠爾》的修複任務,這是西藏首次獨立完成那曲市巴青縣布拉寺兩(liang) 函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修複任務。
據悉,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藏文古籍修複中心”成立於(yu) 2015年。截至目前,該中心已完成墨竹工卡縣芒熱寺傳(chuan) 世破損古籍、隆子縣白嘎寺出土古籍以及巴青縣布拉寺國家珍貴古籍苯教《甘珠爾》共5千餘(yu) 葉藏文古籍的修複。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對所修複的每一葉珍貴古籍文獻都進行過修複檔案的製作工作。
“古籍數字化是解決(jue) 當前古籍文獻‘重藏輕用’現象的有效舉(ju) 措。”自治區圖書(shu) 館副館長、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邊巴次仁表示,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於(yu) 2018年開始便將館藏的善本古籍數字化。截至2022年底,該中心已將自治區圖書(shu) 館館藏的390餘(yu) 函古籍數字化,並通過館內(nei) 局域網陸續為(wei) 讀者提供查詢瀏覽服務。
據了解,自西藏古籍普查工作開展以來,鑒於(yu) 西藏不少古籍收藏單位實際存在的條件簡陋、無法保障珍貴古籍文獻免遭破損和流失等安全隱患,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積極申請專(zhuan) 項資金開展了多個(ge) 古籍存藏條件的改善項目。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全區17家古籍收藏單位的古籍存放條件改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西藏古籍文獻的存世壽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大學科研成果獲2022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
2月1日,記者從西藏大學獲悉,該校4項科研成果獲得2022年度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 [詳細] -
18個版本的藏醫巨著《四部醫典》出版發行
多吉卓嘎介紹,整理出版該套叢書難度最大的是資料的收集工作,經過長期積累,課題組從全國各地收集到了紮唐版、八邦版、覺熱版、龍珠版、宗嘎版、拉卜楞版、崗布版等18個不同版本的《四部醫典》。[詳細] -
讓西藏古籍文獻 “活”起來 第二批館藏古籍數字化已完成233函
自西藏古籍普查保護工作啟動以來,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把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職責使命,大力推進全區古籍保護普查登記、古籍數字化數據庫建設、古籍整理修複和研究利用、古籍保護隊伍培養等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