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最美誌願者邊巴玉珍:與誌願同在 與夢想同飛

發布時間:2023-03-23 10:04:00來源: 拉薩日報

  在西藏各地,一堂堂精彩的課堂上、一場場豐(feng) 富的文化活動中,年輕的他們(men) 用行動詮釋著誌願者服務精神,他們(men) 用辛勤與(yu) 汗水書(shu) 寫(xie) 自己的無悔青春,他們(men) 用夢想譜寫(xie) 大學生誌願團隊的華麗(li) 篇章。他們(men) 是一群由西藏籍大學生組成的返鄉(xiang) 公益實踐團隊,他們(men) 有個(ge) 共同的名字,叫雨滴計劃公益團隊。

  雨滴計劃公益團隊於(yu) 2017年7月成立,其匯聚雨滴般千千萬(wan) 萬(wan) 公益計劃,以點亮雪域高原思想盲區、服務廣大人民為(wei) 宗旨。團隊起初在聖城拉薩開展各種公益活動,為(wei) 創建文明綠色聖城而不懈努力,並在各方大學生的積極努力下,現已擴展至日喀則、那曲、山南、林芝。

  雨滴計劃公益團隊成立至今,開展了環保活動、暖冬行動、閱讀活動、普法宣教活動、公益助學活動等大大小小的誌願活動,獲得社會(hui) 各界廣泛關(guan) 注與(yu) 好評。同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邊巴玉珍便是其中的一名。

  邊巴玉珍,是拉薩市墨竹工卡縣人,現就讀於(yu) 西南民族大學2019級藏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在2019年的一場演講比賽中,結緣雨滴計劃公益團隊,從(cong) 此便開始了她的誌願者道路。“我父母都不識字,我自己小時候放寒暑假,很多作業(ye) 不會(hui) 做,讓我很惱火。以前城鄉(xiang) 教育資源差距比較明顯,有句話說‘學成歸來報家鄉(xiang) ,奉獻青春灑熱土’,我希望自己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力所能及地教給老家的弟弟妹妹們(men) ,讓他們(men) 避免經曆我的窘境。”當問及加入雨滴計劃公益團隊的初衷時,邊巴玉珍這樣回答。

  加入雨滴計劃公益團隊後,邊巴玉珍經曆了從(cong) 最開始的電台主播一職到雲(yun) 課堂主講、再到目前擔任團隊中公益助學負責人。她告訴記者,在這幾項板塊中,自己最熱衷負責的便是當下的公益助學板塊,也是在擔任公益助學負責人的過程中,經曆了令她印象最深的故事。

  “對於(yu) 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雨滴計劃團隊在墨竹工卡縣仲達村開展助學公益活動。仲達村是我的家鄉(xiang) ,當時,助學公益活動是在仲達村一間簡陋的教室裏開展,60名孩子擠在教室裏,但毫不妨礙他們(men) 好學的熱情。結課那天,當收到孩子們(men) 獻給我們(men) 的哈達和一聲聲‘謝謝’時,頓時熱淚盈眶。這對我們(men) 誌願者來說,不僅(jin) 是一種認同和支持,更是一份希望和寄托。”

  在校外熱愛公益的邊巴玉珍,在學校裏是一名學習(xi) 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在上大學期間,她先後獲得過“2021年康巴衛視雙語朗誦比賽優(you) 秀獎”“西南民族大學優(you) 秀學生幹部”“年度優(you) 秀學生”等多項榮譽稱號。在做到熱衷公益的同時,保質保量完成本科期間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

  麵對未來,她告訴記者,她將繼續熱衷於(yu) 公益助學活動。同時,在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將繼續在校深造,並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來為(wei) 家鄉(xiang) 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陽春三月暖人心 雷鋒精神伴我行

    春光明媚的三月,我們感受著萬物複蘇的清新氣息,心中不由得產生對生命至誠的熱愛。說到這兒,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個平凡、樸實而又偉大的名字——雷鋒。 [詳細]
  • 故事浸潤人心 凝聚奮進力量

    他們是勤勞的農民大哥、他們是服務群眾的社區誌願者、他們是在基層一線兢兢業業的村幹部,當宣講台上的燈光亮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基層骨幹宣講員。[詳細]
  • 夏薩蘇社區:打造誌願者領軍隊伍 引領城市文明形象

    去年5月,2021年度全國學雷鋒誌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公布,城關區八廓街道夏薩蘇社區榮獲“最美誌願服務社區”。近年來,夏薩蘇社區誌願者隊伍本著“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誌願者精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