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繪就新時代新畫卷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像一片祥雲(yun) 飛過藍天,為(wei) 藏家兒(er) 女帶來吉祥……”
這首《天路》,是玉麥鄉(xiang) “老鄉(xiang) 長”卓嘎最為(wei) 喜歡的歌曲之一。在她看來,這首歌唱出了玉麥鄉(xiang) 近年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和邊疆群眾(zhong) 對黨(dang) 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近年來,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下,玉麥這個(ge) 昔日的“三人鄉(xiang) ”,已經發展到67戶240人;2022年該鄉(xiang) 人均年收入近4.4萬(wan) 元,人均居住麵積達40平方米……玉麥鄉(xiang) 實現“彎道超車”,走在了新時代發展的前列。
玉麥鄉(xiang) 的快速發展,是山南市奮力推動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山南市錨定“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圍繞“六個(ge) 走在全區前列”,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書(shu) 寫(xie) 了優(you) 異的答卷。據了解,在自治區2022年度綜合考核中,山南市黨(dang) 的建設、生態文明等工作位列7市地第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速高於(yu) 全區平均水平,固定資產(chan) 投資總量、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等指標位居全區前列,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區前列。
擦亮民生底色,建設幸福家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歸根到底是為(wei) 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年來,山南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團結帶領各族群眾(zhong) 全力建設幸福家園。
西藏宏農(no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是近年來山南市民營企業(ye) 發展的一麵旗幟。目前,該公司年產(chan) 有機肥3.5萬(wan) 噸。同時,通過“飛地經濟”帶動山南市3個(ge) 縣(區)20個(ge) 村(社區)7000戶參與(yu) 藏雞養(yang) 殖。公司現有員工86人,其中90%是當地群眾(zhong) ,30人是山南籍高校畢業(ye) 生。
白瑪卓嘎便是30名山南籍高校畢業(ye) 生中的一員。作為(wei) 該公司所在地格拉村走出去的大學生,2021年7月從(cong) 江蘇一所大學畢業(ye) 後便主動報名,選擇回鄉(xiang) 就業(ye) 。
經過在公司多個(ge) 崗位上的鍛煉,目前白瑪卓嘎等人已經成為(wei) 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我們(men) 的目標是讓他們(men) 盡快成為(wei) 公司各部門的骨幹,穩步推動公司發展。”該公司總經理張波說。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近就便就業(ye) ,讓白瑪卓嘎等人很是高興(xing) 。她說:“看著公司和家鄉(xiang) 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men) 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感覺渾身都是勁兒(er) ,想早點幹出成績,為(wei) 家鄉(xiang) 的發展添磚加瓦。”
正是在像西藏宏農(no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一樣的企業(ye) 推動下,2022年,山南市畜牧業(ye) 實現了快速發展,肉蛋奶產(chan) 量分別達到2.42萬(wan) 噸、0.62萬(wan) 噸、7.42萬(wan) 噸,蛋奶產(chan) 量分別增長364%、10.9%,禽蛋產(chan) 量占全區總產(chan) 量的52%。
2022年,山南市堅定不移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力以赴推動經濟社會(hui) 平穩健康發展;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248億(yi) 元、增長3.4%,實現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38.7億(yi) 元、增長11%,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達10%和12.5%,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wan) 元。
為(wei) 了確保經濟社會(hui) 穩健發展,2022年,山南市著力強信心、降成本、減稅費、增信貸,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緩稅總量超8.65億(yi) 元,新增經營主體(ti) 3413戶、總量達到4.4萬(wan) 戶。把穩投資放在突出位置,全力確保42個(ge) 重點項目疫情期間閉環施工、113個(ge) 項目冬季不停工,有效發揮了投資拉動作用。堅定堅決(jue) 做優(you) 做大特色農(nong) 牧業(ye) 規模,實現糧食產(chan) 量16.92萬(wan) 噸以上,糧食產(chan) 量實現十三年連增,穩住了“糧袋子”,鼓起了“錢袋子”,全麵提升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2022年,山南市堅持把增收作為(wei) 第一民生工程和硬任務,加大政策、產(chan) 業(ye) 、就業(ye) 協同增收力度,開辟一二三產(chan) 多元增收渠道,千方百計增加群眾(zhong) 收入。通過實施高校畢業(ye) 生高質量就業(ye) 促進行動,使應屆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達到98%。實施農(nong) 牧民組織化轉移就業(ye) 提升行動,轉移就業(ye) 11萬(wan) 人、創收11.3億(yi) 元,分別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37.5%、161.4%。全麵推進高海拔學校供暖工程,讓學生安心上學,高考上線率達到93.15%,重本上線率提高2.21個(ge) 百分點。公共衛生管委會(hui) 實現了村(居)全覆蓋,80個(ge) 鄉(xiang) (鎮)實現醫保直接結算。
2022年,對於(yu) 浪卡子縣浪卡子鎮翁果村的次仁多布傑一家來說是“重獲新生”的一年。通過異地治療,他9歲的兒(er) 子班丹多吉根除了排便痼疾,得以重返校園,和其他同學一樣過上了健康的生活。
“感謝山南市人民醫院來義(yi) 診,把我們(men) 送到安徽省弋磯山醫院治好了孩子的病。”次仁多布傑說,“十幾萬(wan) 元的醫療費,在醫院結算時大部分都已經報銷了,我們(men) 隻出了一小部分,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幫我們(men) 一家渡過了難關(guan) 。”
厚植綠色底蘊,創建生態文明高地
近年來,每當從(cong) 澤貢高等級公路經過,都會(hui) 被雅魯藏布江沿岸的鬱鬱蔥蔥而吸引。防沙治沙,為(wei) 雅魯藏布江拂綠,山南人民奮鬥了幾十年。從(cong) 貢嘎縣到桑日縣,沿雅魯藏布江建成了一道長160公裏、平均寬1.8公裏的“綠色長城”及雅魯藏布江中遊百裏經果林產(chan) 業(ye) 帶。目前,共種植矮化蘋果近3.5萬(wan) 畝(mu) 、葡萄8000多畝(mu) 、核桃3.4萬(wan) 畝(mu) 。
“以前,大風一來,漫天遍地的沙子,讓人們(men) 睜不開眼。”說起雅魯藏布江植綠,貢嘎縣昌果鄉(xiang) 甘旦村村民格桑很是感慨,“通過多年的植綠,現在風沙天氣少了,群眾(zhong) 的收入也增加了,僅(jin) 靠參與(yu) 植樹,我們(men) 一天就能收入160元。”
隨著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態修複項目有序實施,雅魯藏布江中遊“百裏生態走廊”、沿喜馬拉雅北麓生態廊道加快建設……目前,山南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
近年來,山南市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的“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目標任務,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為(wei) 抓手,以生態環境目標責任體(ti) 係與(yu) 製度建設、生態環境與(yu) 生態係統保護、生態空間格局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與(yu) 循環化發展、改善人居環境和繁榮生態文化為(wei) 重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持續推進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截至目前,山南市已成功創建為(wei) 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隆子縣成功創建為(wei) 西藏首個(g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山南市共有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1個(ge) 、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xiang) (鎮)8個(ge) 、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居)81個(ge) ;自治區級美麗(li) 休閑、幸福宜居、幹淨整潔示範村30個(ge) 。
從(cong)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隆子縣人民便在隆子河穀接續奮鬥防沙治沙,築起了一道長達40多公裏、占地7.5萬(wan) 畝(mu) 的“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孕育了激勵人們(men) 不懈奮鬥的“沙棘精神”。近年來,隆子縣隆子鎮忙措村群眾(zhong) 在堅持植樹造林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依托沙棘林資源,創辦合作社,把沙棘木加工成手工藝品,銷往山南、拉薩、日喀則等地,實現了增綠又增收的夢想。
“雖然我們(men) 現在規模還很小,隻能帶動十幾個(ge) 人就業(ye) ,月人均收入也隻有三四千元,但我們(men) 堅信,隻要我們(men) 堅持做下去,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作為(wei) 忙措村合作社負責人紮西傑布對未來信心滿滿,他說:“朗宗書(shu) 記左手殘疾都能帶領我們(men) 種活沙棘改善生活環境,我們(men) 這些健全人難道不能靠勤勞雙手把生活過好?”
1964年,時任隆子縣新巴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的朗宗帶領群眾(zhong) 種沙棘改善環境的事跡,感動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隆子人。
“沙棘沒有鬆柏挺拔,不如桃樹婀娜,但它不懼風沙、不怕鹽堿,隻要有一口水它就能活下來。”每年植樹節,隆子縣隆子鎮小學都會(hui) 組織師生義(yi) 務植樹,組織教師給學生講述“沙棘精神”。
“如今,‘沙棘精神’已成為(wei) 激勵全縣幹部群眾(zhong) ‘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動力。”隆子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頓珠曲傑說,“正是在這種精神激勵下,我們(men) 改善和保護了環境,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保護治理齊推動,綠色發展跑出“加速度”。近年來,山南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解決(jue) 區域突出環境問題為(wei) 重點,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目前,山南市已成功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行列。2022年,山南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為(wei) 100%,主要江河、湖泊和地表水水質整體(ti) 保持良好,達到國家規定的Ⅲ類水體(ti) 要求。
此外,山南市“廁所革命”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山南市農(nong) 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85%以上,戶廁普及率位居全區前列。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55%,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城鎮新建綠色建築比例持續提高。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機綠色種植推廣比例、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農(nong)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農(nong) 用地廢棄物回收率、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等指標均較“十三五”有明顯提升。
築牢邊疆屏障,打造美麗(li) 邊城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以來,山南市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堅決(jue) 扛起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大旗,全力打造美麗(li) 邊城,推動強邊固防興(xing) 邊富民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藍色的屋頂如天空一樣美麗(li) ,黃藍相間的98棟“小康房”鱗次櫛比地像明珠一樣鑲嵌在祖國邊陲……
隆子縣紮日鄉(xiang) 珞瓦新村,是近年來山南市重點打造的美麗(li) 邊城。除配套建設了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外,還規劃建設了竹器加工廠、藏香加工廠等特色產(chan) 業(ye) 。
2021年1月13日,崔成和家人搬遷到珞瓦新村開啟了新生活,並於(yu) 6月當選為(wei) 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說:“我們(men) 這裏竹子多,把竹子加工成簍子、筐子等換成錢,既增加了群眾(zhong) 收入,也利於(yu) 我們(men) 更好地守護綠水青山。”
興(xing) 邊富民,強邊固防。生產(chan) 生活條件改善後,邊境群眾(zhong) 守邊護邊的決(jue) 心和信心更強了。他們(men)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邊境上,構築了“村村是堡壘、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產(chan) 是執勤、放牧是巡邏、處處是防範”的嚴(yan) 密防控網絡,確保了邊防鞏固邊境安全。
隆子縣玉麥鄉(xiang) 這個(ge) 昔日的“三人鄉(xiang) ”,如今已經發展到67戶240人,守邊護邊力量全麵加強。
在玉麥溝深處,2020年7月一座嶄新的小康村——紐林塘村落成。索朗央宗一家是該村首批搬遷群眾(zhong) 。她說:“這裏海拔低、環境好,國家給我們(men) 建新房,提供好政策,我們(men) 一家決(jue) 定像卓嘎、央宗姐妹一樣紮根這裏,全心守護祖國邊境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和索朗央宗一樣,格桑羅布也被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跡感動,選擇來到玉麥。2021年,他從(cong)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後,經考錄成為(wei) 玉麥鄉(xiang) 科技專(zhuan) 幹。他說:“畢業(ye) 之前,我從(cong) 沒來過玉麥,隻是在電視上看到過,沒想到現在玉麥鄉(xiang) 建設得這麽(me) 好,已經成為(wei) 邊境發展的前沿陣地。能到這裏為(wei) 固邊興(xing) 邊貢獻力量,我特別高興(xing) 。”
年輕人有理想、能擔當、敢作為(wei) ,隨著這些新鮮血液的湧入,山南市興(xing) 邊固邊隊伍越來越有朝氣、有活力。
位於(yu) 洛紮縣拉郊鄉(xiang) 的傑羅布村,也是近年來山南市重點建設的美麗(li) 邊城。2021年,17戶群眾(zhong) 新搬遷至此。
“黨(dang) 和政府帶領我們(men) 建設小康村,我們(men) 年輕人就一定要積極響應號召,主動擔負起放牧守邊的責任。”從(cong) 15歲開始跟隨父輩到傑羅布村放牧的達娃央宗,決(jue) 心像父輩一樣放牧守邊,全心守護祖國邊境的一草一木。特別是被選為(wei) 傑羅布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後,她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更強了。她說:“家門就是國門,國門就是家門,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肩負起守護神聖國土的使命。”
“‘嫁’到哪裏,就是哪裏人,就要和當地人做同樣的事。”16年前,郭振立從(cong) 青海來到洛紮縣生格鄉(xiang) 做起摩托車修理生意,和勤勞善良的藏族姑娘邊巴卓瑪喜結良緣。後來,他們(men) 又搬到傑羅布村開啟邊民生活,和村裏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一道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
放牧守邊時,他們(men) 堅持懸掛國旗,在樹上、石頭上刻上或噴上“中國”“CHINA”等標識,自覺宣示主權。
2021年5月,放牧守邊尋找水源時,達娃央宗誤踩暗冰,摔傷(shang) 了膝蓋。從(cong) 成都治療回來後,她又投入到了放牧守邊行列。她說:“放牧守邊得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廢。雖然前行的道路千辛萬(wan) 苦,但我們(men) 能堅持。”
打造美麗(li) 邊城,築牢邊境安全屏障,需要靠千千萬(wan) 萬(wan) 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共同團結奮鬥。達娃央宗等人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從(cong) 他們(men) 身上,我們(men) 看到了新時代邊境群眾(zhong) 的頑強生命力,他們(men)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雪域邊陲,自覺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山南市公安局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活動
山南市公安局組織相關部門在乃東區白日街路口開展了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夯實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社會基礎”為主題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活動。 [詳細] -
山南市持續“升級”人才政策
山南市堅持人才政策隻有“升級版”沒有“最終版”,通過建機製、壓責任、優舉措、強服務,把最高的禮遇給與人才,讓更多的人才愛上山南,持續推動人才工作升級迭代,激發人才力量逐夢雅礱。 [詳細] -
山南市奮力推進社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在全區前列
近年來,山南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以平安建設為抓手,著力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