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中國西北多省區打擂“花兒會”:“草根文化”煥發新時尚

發布時間:2023-06-15 15: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23中國花兒(er) 大會(hui) ”暨“花兒(er) 臨(lin) 夏·在河之州”第二屆文化旅遊節13日在甘肅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鬆鳴岩景區開幕,來自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的40餘(yu) 名花兒(er) 歌手,結合各地文化民俗特色,用高亢纏綿的唱腔將這一始於(yu) 田園的“草根文化”,演繹得時尚感滿滿。

  “由民間老百姓自發組織的花兒(er) 會(hui) ,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每年有幾十萬(wan) 人即興(xing) 對歌,我估計今年人會(hui) 更多。”受邀參會(hui) 的西北民謠代表性音樂(le) 人張尕慫通過微博表示,今年鬆鳴岩花兒(er) 會(hui) 連續三天不要門票,沿途買(mai) 一份手抓羊肉,向叢(cong) 林深處邊走邊聽,看到滿山遍野都是民眾(zhong) 唱歌,就到達了“花兒(er) ”的海洋。

  “花兒(er) ”被稱為(wei) “大西北之魂”,發源於(yu) “中國花兒(er) 之鄉(xiang) ”臨(lin) 夏(古稱“河州”),流行於(yu) 甘、青、寧、新四省(區),傳(chuan) 唱於(yu) 漢、回、藏、東(dong) 鄉(xiang) 、土、撒拉、保安、裕固等多個(ge) 民族,文化積澱深厚、詞曲內(nei) 容豐(feng) 富、演唱風格獨特,是西北地區代表性民歌,也是中國多個(ge) 民族共有的文化遺產(chan) 和精神財富。

  2006年5月,“花兒(er) ”作為(wei) 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態民間藝術經典樣式之一,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9月,“花兒(er) ”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成為(wei) 全人類共享的民間文化代表作。

  中共臨(lin) 夏州委書(shu) 記郭鶴立介紹說,“花兒(er) ”不僅(jin) 有絢麗(li) 多彩的音樂(le) 形象,還有豐(feng) 富的文學內(nei) 容,反映著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nei) 容。由不同民族創作的曲令,雖然唱調音速不同,但都呈現出唱詞的漢語方言性、曲調音律的民族性和演唱風格的特色性,形成了“漢語”“回調”“藏風”等特點。

  郭鶴立表示,近年來,臨(lin) 夏州依托“花兒(er) ”資源稟賦,深度挖掘花兒(er) 文化內(nei) 涵,培育打造花兒(er) 文化產(chan) 業(ye) ,實施臨(lin) 夏花兒(er) 曆史博覽傳(chuan) 承中心、花兒(er) 劇院等項目,創辦《中國花兒(er) 》雜誌,培養(yang) 花兒(er) 非遺傳(chuan) 承人,舉(ju) 辦高水平花兒(er) 學術研討會(hui) 和花兒(er) 歌手大獎賽,有力助推了花兒(er) 文化的傳(chuan) 承創新、發揚光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