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天津“組團式”援藏教師團隊:不負重托 守望花開

發布時間:2023-08-09 09:19:00來源: 西藏日報

  走進昌都市實驗小學,青春與(yu) 活力撲麵而來。

  操場上嬉戲的學生滿臉暢快,全然不在意日光灼灼。雖然已經到了放學時間,但還是見到有老師牽著學生與(yu) 家長交談,氣氛輕鬆。

  牽著學生手的老師叫邢麗(li) 麗(li) ,是一位從(cong) 天津來到西藏的援藏教師,學生叫斯朗多加,是五年級(1)班的學生。

  聽說有人要采訪邢老師,斯朗多加趕緊鬆開了老師的手,豎起大拇指稱讚:“邢老師不但教得好,而且跟我們(men) 相處得特別好。”

  “我是教英語的,去年7月來到這裏。”望著眼前這個(ge) 活潑好動的學生,邢麗(li) 麗(li) 的眼神裏滿是寵愛,“剛來這裏的時候真的是有很多困難,高原反應本來就不舒服,加之辦公室在4樓,每天爬上爬下,要緩好久才能正常講話。不過,看到孩子們(men) 的成長,就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的。”

  邢麗(li) 麗(li) 是天津“組團式”援藏教師團隊援昌都市實驗小學團隊的一員。

  天津“組團式”援藏教師團隊援昌都市實驗小學團隊共計15人,1人任校長、1人任副校長、2人任科室主任,其餘(yu) 援藏教師所任教學科目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le) 、體(ti) 育等7個(ge) 學科。團隊教師平均年齡44.5歲,高級教師7人、中級教師8人,都是具有豐(feng) 富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的區級學科帶頭人或區、校兩(liang) 級骨幹教師。

  “幾乎所有成員都有自己的故事。張菊老師剛剛順利完成援甘任務尚未休整,就再次出發踏上雪域高原;鮑強老師在踏上援藏之旅的前一周喜得千金,初為(wei) 人父的他也隻是短暫的陪伴了幾天,就上演了現實版‘爸爸去哪了’……”聊起團隊裏的夥(huo) 伴,天津援藏幹部、昌都市實驗小學校長呂鵬的言語之間充滿驕傲。

  圍繞三級人才階梯培養(yang) 鏈,援藏教師與(yu) 本地教師結成師徒幫扶對子,手把手助其轉理念、夯基礎、提能力,全力為(wei) 受援學校培養(yang) 一支結構均勻、梯次合理的高素質教師人才隊伍。截至目前,援藏教師先後培養(yang) 本地教師38人,指導多名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中獲獎。此外,援藏教師們(men) 還深入研析受援學校教情、學情,引入天津研培模式,製定“菜單式”培訓方案,通過援藏名師講座、天津專(zhuan) 家遠培、津昌雲(yun) 端教研、援藏教師送培等方式,幫助本地教師轉變教研理念、改進教研方法、優(you) 化教研模式,提升本地教師教研能力,達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

  利用援藏工作優(you) 勢,天津“組團式”援藏教師團隊多方爭(zheng) 取項目資金,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提升受援學校辦學條件,建好智慧校園。截至目前,共投入專(zhuan) 項資金500萬(wan) 元,幫助學校升級千兆光纖校園網絡和紅外感應自動跟蹤錄製教室,更新校園監控係統、電子班牌係統,提升改造1間平板電腦教室和1間多功能機房,並為(wei) 全體(ti) 實驗小學教師配發辦公筆記本電腦150台。聯係區外企業(ye) 、愛心團體(ti) 多方支援辦學,並成立了昌都實驗小學手球隊,開創了西藏手球運動的先河。

  為(wei) 推廣教育援藏經驗成果,輻射帶動區域學校同步發展,天津“組團式”援藏教師團隊大力開展市級師資培訓,更有多位教師作為(wei) 專(zhuan) 家評委在昌都市教育發展聯盟賽課活動中為(wei) 全市參賽教師課堂教學問診把脈。此外,援藏教師還先後承擔了昌都市《新課標》解讀等多個(ge) 培訓項目,並選派多名骨幹援藏教師組成送教小組,深入昌都市各鄉(xiang) 鎮學校,通過教學視導、聽課評課、專(zhuan) 題講座、座談交流等方式,幫助基層學校補短板、強弱項、固優(you) 勢,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天津“組團式”援藏教師團隊積極對接天津名校強校,搭建線上遠程教研平台,深化津昌教育交流合作,組織受援學校師生赴津開展學訪、夏令營等活動,促進兩(liang) 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